※ 引述《sevenhahaha (喵 喵)》之銘言:
恕刪部分
:
: 戚繼光的鴛鴦陣是以十二人為一個戰術單位
: 這個戰術單位的特色就是
: 一 先認定中國的農民兵比日本武士要弱 因此 絕對不能讓農民兵單打獨鬥
: 要以十二個兵來打一個日本武士 以保證日本武士一定會被殺死
: 二 鴛鴦陣極為重視防禦 十二個人中除了四個長槍手跟一個短刀手之外
: 其他的人或多或少都要協助防禦 這樣可以讓農民兵有比較不會死在
: 戰場上的安全感 才比較不會因為害怕而逃兵或出錯
: 三 論人頭算工錢 我以前看過的資料有講到 一個人頭是五十兩銀
: 而十兩銀可以讓五口之家過一年 換算成現在的購買力
: 五十兩銀約值一百五十萬
以下單純google而來
http://tieba.baidu.com/p/2879294420
這篇文章有說戚家軍不可"願戀首級",只能讓一個短刀手斬下首級,
一個首級三十兩銀子,
而且是全隊(一個鴛鴦陣)隊員分攤。
: 這邊有一些資料 來自奇摩知識
:
: 每一個步兵班同時配置長兵器和短兵器。在接戰的時候,全長12尺有餘的長槍是有效的攻
: 擊武器,它的局限性則是必須和敵人保持相當的距離。
: 如果不能刺中敵人而讓他進入槍桿的距離之內,則這一武器立即等於廢物。所以,戚繼光
: 對一個步兵班作了如下的配置:隊長1名、火決1名,戰士10名。這10名戰士有四名手操長
: 槍作為攻擊的主力。
: 其前面又有4名士兵:右方的士兵持大型的長方五角形籐牌,左方的士兵持小型的圓形籐
: 牌,都以籐條製成。之後則有兩名士兵手執「狼羌」,即連枝帶葉的大毛竹,長一丈三尺
: 左右。長槍手之後,則有兩名士兵攜帶「欓把」。「檔把』為山字形,鐵製,長七八尺,
: 頂端的凹下處放置火箭,即系有爆仗的箭,點燃後可以直沖敵陣
: 這種的配置由於左右對稱而名為「鴛鴦陣」。右邊持方形籐牌的士兵,其主要的任務在於
: 保持既得的位置,穩定本隊的陣腳。左邊持圓形籐牌的士兵,則要匍匐前進,並在牌後擲
: 出標槍,引誘敵兵離開有利的防禦的位置。引誘如果成功,後面的兩個士兵則以狼笑把敵
: 人掃倒於地,然後讓手持長槍的夥伴一躍而上把敵人刺死戳傷。最後兩個手持稅把的士兵
: 則負責保護本隊的後方,警戒側翼,必要時還可以支援前面的夥伴,構成第二線的攻擊力
: 量。
:
: http://ppt.cc/pgCN
這個網址回答的網友有說出自黃仁宇"萬曆十五年",
這本書很有名,也很容易找。
: 戚家軍極重視防禦
: 因此在戰爭中 戚家軍的死傷都很少
: 又 十二名士兵中 只有伙兵不負責參戰
: 伙兵的工作平常是幫大家煮飯
: 戰時的工作是負責收集人頭
: 因為伙兵不參戰 因此分到的錢也最少
上面那個網址有提到分攤首級賞金的辦法,
前鋒二十兩、斬首的短刀手二兩、鳥銃手二兩、其他人一兩、伙頭兵五錢。
也就是說,斬首的不是(未必是)伙頭兵,不過伙頭兵領的錢確實最少。
: 戚家軍人數並不多 約只有四千人上下
: 因為預算是有限的 張居正已經很幫戚繼光了
: 又戚繼光很愛貪污跟亂花錢
: 因此挺他的張居正死後 戚繼光的下場很糟
: → jimmy5680: 戚繼光愛錢個頭...那些是不得不用來打通官場用的 08/10 13:45
: → jimmy5680: 他很愛貪汙就不會晚年窮困潦倒了 08/10 13:45
: → jimmy5680: 戚家軍成軍時四千餘人,後來也遠遠不只如此兵力 08/10 13:47
: → jimmy5680: 把後來調到北方薊鎮的兵力計入,都有好幾萬了吧 08/10 13:49
: → a7v333: 50兩很多 08/10 13:55
: → ilikebulldog: 日本武士打仗也不一個人,後頭跟著一堆僕役.... 08/10 13:56
: → jimmy5680: 維基百科:"...復入福建剿倭,兵力增至六千" 08/10 13:57
: → jimmy5680: "九邊"的條目則說萬曆年間,薊鎮連客兵在內有16萬多 08/10 13:59
: → jimmy5680: 這樣看來戚家軍都破十萬了 08/10 14:02
剛剛在前一篇推文有提過了,戚繼光後來被調到薊州鎮十六年,
薊鎮在萬曆年間至少有十幾萬人(包含客兵=外地增援),
就算不計入這些北軍,
入福建的時候戚家軍也有六千以上了...
同樣出自黃仁宇的那本書:
"他從1559年開始招募了3000名士兵。兩年之后,兵員增加一倍,1562年更擴大為10000人"
張居正幫戚繼光弄預算出現困難,主要也是薊鎮練兵時的問題,
而不是剿倭時期。
戚繼光在薊鎮搞車營(可以想像成古代的裝甲部隊)、修長城,
當然要花很多錢,
但是在蘇浙福廣一帶活動時,戚家軍主要是步兵,
也沒有使用難以取得的精良武器(鴛鴦陣的武器很多都是農具改造而已),
軍費取得並不困難。
至於戚繼光的人格和表現,可以去看上面提過的"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認為戚繼光是善於和現實妥協的人物,
所以他不會像俞大猷那樣提出不切實際的海軍論之類的東西,
而是組織C/P值很高的民兵,
而且懂得打點上下關係。
戚繼光後來是因為他和張居正同黨而被攻擊,
他撒錢去打通官場關節(ex.送張居正不少東西),
自己倒是沒拿甚麼錢,
這也是為何他晚年會很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