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子彈與突擊步槍革命(下)-小口徑時代

作者: defenser (☆機械式天秤☆)   2014-08-12 22:36:33
※ 引述《MB10 ()》之銘言:
: 志得意滿的美國人帶著他們威力強大的M14進入了越南戰場
: 卻在熱帶叢林狹窄的接戰空間中被AK-47徹底壓制
: 笨重的體積、過少的攜彈量、自動射擊無法控制、無法持續的火力
: M14的各種缺點在叢林地形中被無限放大,明顯已不符作戰需求
: 由於對射程的堅持、認為自動射擊是浪費彈藥行為等守舊的想法
: 美國人最終不得不嚥下自己當年所種的苦果
其實換M16以後美國也沒打贏越戰啊XD
M14確實是不適合叢林戰,但M4在阿富汗的高山遠距離射擊表現也是慘的可以。
只能說比起武器本身,出身的年代更重要。
同樣時間參加越戰的澳洲,在美軍換裝M16時依然堅持使用FN FAL。
當然會作一點魔改(鋸短槍管等)以適應叢林戰需求,之後換裝AUG又是另外的故事。
說到底,戰術與戰略才是打贏戰爭的最重要因素。
: 1959年底,Armalite被母公司賣給Colt公司並進行重組
印象中是阿瑪萊特把AR-15的專利與圖紙賣給柯特,
隔沒幾年柯特馬上搶到美軍訂單,持續壟斷美軍的輕武器市場幾十年。
看在阿瑪萊特眼裡只有E04而已。
: 5.45x39mm與AK-74
: 5.45mm推出後受到小口徑狂熱者的各種吹捧,更輕;後坐力更小且更精準
: 更大的攜彈量和號稱能夠在人體組織中製造雙空腔的可怕殺傷力
: 小口徑步槍成了現今世界上突擊步槍的主流
蘇聯5.45口徑子彈的彈頭尖端是鋼心,彈頭中間有一段空心。
貫穿力強的同時,穿入目標內部後彈頭會迅速擠壓變形,將子彈動能全部施加在目標上。
阿富汗人把這種子彈稱為「毒彈頭」,因為射中傷口很小、體內傷害卻很嚴重。
: 不過有趣的是,小口徑彈的出現反而先衝擊到西方各國在機槍上的運用
: 通用機槍(GPMG)的概念曾隨著德軍在二戰中MG34、MG42的活躍而風行一時
: 但小口徑彈在長距離戰鬥上的無力,迫使通用機槍被班用自動武器(SAW)所取代
: 使用同款小口徑的機槍作為班級火力,與步兵班在第一線作戰
: 機槍更為優秀持久的連續射擊火力能有效減輕小口徑步槍在壓制火力上的負擔
SAW的概念很早就出現了,美國的白朗寧BAR自動步槍便是與M1步槍通用子彈、
在步兵班中提供全自動火力的武器,但使用全威力.30子彈的結果就是槍重得要命,
而且BAR說到底較接近於步槍設計,全自動射擊後槍管容易過熱、又無法迅速更換槍管。
不能算很優秀的SAW,只不過在當時也沒別的選擇。
通用機槍的概念來自於德國,德國一戰敗戰後,因凡爾賽條約被限制武裝力量。
其中一條就是禁止生產重機槍,因為重機槍一向是步兵的頭號殺手。
於是德國便設計出一款輕中型機槍,可以裝設兩腳架、伴隨著步兵前進突擊,
又可以裝在三腳架上,變成類似重機槍的定點防衛用武器,
再更進一步發展成車輛、飛機、船艦上的通用武器。
二戰時,美國跟德國的步兵班建構概念是不同的,
美國是以步槍兵為主、自動步槍(BAR)擔任火力支援,真正稱得上中型機槍的M1919、
則是作為連營級火力、車用、航空機槍使用。
德國是以機槍兵作為步兵班的核心,其他人協助攜帶機槍彈藥與周邊警戒掃蕩。
韓戰後M1被M14取代,美國也吸取二戰德國的經驗,用M60取代BAR與M1919的位置。
而BAR有一段時間內是直接用帶兩腳架的M14代替,FAL也有類似的用法。
這種臨時湊成的SAW同樣具有BAR的缺點,槍管容易過熱、持續火力弱等。
因此美國在越戰後順著小口徑子彈的潮流,發展出一款真正適用的SAW,也就是M249。
另外,蘇聯在確定使用7.62x39口徑子彈後,很快就研發出採用該口徑的班用機槍RPD。
SKS與RPD的搭配其實就已接近後來M16與M249的組合,只是這兩款在蘇聯都不算長命。
SKS迅速被AK-47取代,RPD因為無法直接使用AK-47的彈匣,日後也被RPK取代。
RPK使用40發的長彈匣,可以直接跟AK-47通用。
雖然以西方角度來看,RPK與RPK-74不能快速更換槍管、又不能使用彈鏈很Low。
不過直到現在RPK-74依然是俄羅斯的標準班用武器。
: PS1:
: 這篇我只著墨在M16和5.56mm的簡史
: 小口徑彈某種程度上仍然可以算中間威力彈,但它的誕生概念又不大相同
: 至今其作戰效能(尤其在中長距離戰鬥上)仍飽受質疑
: 美國和蘇聯都在阿富汗戰場上發現小口徑彈的不足
美國的狀況不多說,蘇聯在阿富汗倒沒聽過覺得小口徑子彈不夠用。
以一般步兵的接戰距離300~400m來說,AK-74的表現夠好了,有瞄準鏡可以再拉長一些。
何況他們還有SVD可作為長程火力支援。
: Eugene Stoner在Armalite賣給Colt後便離開了
: 留下的另一款小口徑設計被接手者完成稱為AR-18
: 不過也是把只停留在原型的樣槍
AR-18性能沒有問題,問題在於美軍已採用M16,不可能再花大錢換性能差不多的槍。
在美國混不下去後,AR-18輾轉到日本、新加坡、英國生產過。
AR-18在別的國家造成相當深遠的影響,包括英國、日本、台灣、新加坡、德國等。
之後德國更以G36改型:HK416重新殺回美國市場,開啟一波短行程活塞熱潮。
: Stoner後來開發出一款較為複雜的Stoner 63槍系
: 該槍模組化的設計理念後來受到廣泛運用
: 誕生各種以基礎槍款因應各種作戰需求而衍生的槍系
: Stoner 63曾隨美軍特戰部隊在越南戰場活躍一陣子後除役
一樣是生不逢時,如果史東納63繼續發展下去,或許就沒有M249了。
: M16A4是美軍海陸的主要配備,和A2的差異主要在於模組化:導軌和可拆式提把
: 而M855和民用.223Reminton似乎可以通用,只是前者對槍管有更高要求
M16A4陸軍也有採用,因為陸軍先行一步把M16A2全部以較輕巧的M4替換。
到了伊拉克與阿富汗後才發現代誌大條、M4對開闊地與山地的長距離射擊力有未逮。
因此陸軍重新採購M16A4,作為精準射手步槍使用。
而海陸從一開始就沒打算用M4取代所有的M16。
即使是M249,海陸也另外採用M27來互相搭配使用。
: PS8:
: AK-74服役後戰鬥民族也比較偏愛原先的AKM
: 尤其在車臣戰爭中更認為AK-74在城市巷戰中毫無威力可言
: AKM是Kalashnikov開發的AK-47改進版,兩者大部分零件可通用
: 外表最大差別在AKM的槍口有上開的斜切口,為了抑制槍口上揚
印象中沒聽過俄軍在車臣抱怨過AK-74,AK-74的後座力較小、連發精確度也高。
真要抱怨的話,AK-74的耐操度略輸AKM,AKM又略輸元祖AK-47。
主要是因為加工方式從切削變成沖壓,節省了成本但也降低了強度。
不過就算是AK-74,也還是比M-16耐操。
城市巷戰最受歡迎的武器是AKS-74U吧,衝鋒槍的體積卻使用步槍子彈。
沒拿步槍的二線人員、飛行員、車上人員、特種部隊全都是AKS-74U的愛用者。
AKM跟AK-47主要差別在AKM使用沖壓加工,內部有減速器,機匣、握把一些細部也有變化。
斜切的槍口抑制器雖然在大部分的AKM上都看得到,但並不是全部都有。
最好的辨別方式是看上機匣,有加強肋的就是AKM。
: PS9:
: M4可以視為M16A2的卡賓版本,最初是美國海陸為了替武裝偵查隊配備全自動武器而設計
: 該槍和M16A2有很多零件都能通用,後來成為二線部隊或載具組員的配備
: 但是M4在射擊性能上的表現其實不甚理想,特戰司令部近年曾發出SCAR標案
: 有FN SCAR和H&K XM8兩個競爭者
: SCAR 2009年有進入美軍服役,XM8原本是美國陸軍的下一代列裝槍但最後遭終止
: 儘管近年阿伯丁試驗場曾經進行FN SCAR、XM8和M4的射擊性能測試
: 結果M4故障率是壓倒性的超高(882次),XM8最低(127次),SCAR是223次
: 但是XM8仍然被終止
: 另,SCAR在COD的MW系列裡面曝光率極高
: 近年美國軍方將M4發包給Reminton生產,打破了Colt的長年壟斷
: 不甘心的Colt以Reminton合約權利金計算有誤為由又擠進了競標
: 兩家廠商互相衝康扯後腿,結果2013年由FN得標
M4已被美國陸軍採用為標準步槍很多年了,這些年來美國陸軍開了一堆新步槍標案,
M4每次都墊底,但每次案子都不了了之。
最近終於聽到美國陸軍要採用新型步槍:M4A1。
該為柯特數十年來的努力不懈掌聲鼓勵一下...
: PS10:
: 一直說小口徑步槍很輕巧攜彈量很大但事都沒有具體數字
: 以下簡列來自維基的數據讓大家有更直觀印象:
: 以負重10公斤為條件下,
: 使用M14的士兵能攜帶20發彈匣14個,9.52公斤280發
: 用AK-47的士兵能攜帶30發彈匣10個,9.2公斤300發 (AK彈匣很重)
: 使用M16的士兵能攜帶20發彈匣33個,9.9公斤660發 (這是M16A1)
AKM與AK-74後來都改用玻璃纖維製的彈匣了,強度跟鋼製一樣但輕上許多。
至於M16初期是用鋁彈匣,輕但是強度差。
當HK416踏入美國時,第一個被採用的不是步槍本身,而是HK416使用的鋼製彈匣。
作者: schwalbe (Preußische Sparsamkeit)   2014-08-12 22:51:00
問題是 俄羅斯畢竟征服了車臣我有時真認為M4的勝利就是某層度的根正苗紅……靠北 第一段推錯
作者: MB10   2014-08-12 22:56:00
太棒了,幫我補完一堆想寫但是不知道該塞哪的內容XDDDD
作者: fluorine (^^)   2014-08-13 08:02:00
Colt 沒有努力不懈 現在美軍 M4 的製造商是 FN 了 ^^"
作者: slcgboy (艾羅米)   2014-08-13 09:36:00
碳纖維但夾 俄國人這麼好野了喔?
作者: efrit ((^o^))   2014-08-13 10:33:00
是玻璃纖維 不是碳纖維
作者: newtyper (廢文無產階級者)   2014-08-13 14:51:00
如果我沒記錯 T65槍係受AR-18影響遠超過AR-15
作者: shisa (奇奇怪界)   2014-08-13 18:59:00
M16換個彈匣&推個新版本5.56,繼續狂戰五十年~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4-08-13 19:08:00
原來美國也懂黨庫通國庫
作者: PsycoZero (彩子 還有零)   2014-08-13 20:23:00
美國的原則就是選民服務優先,所以不是美國產也要變成美國產
作者: sdiaa (桂綸鎂)   2014-08-13 20:28:00
看水管還蠻常看見民間AR15用塑料彈匣的大量配發應該比那些金屬彈匣省錢阿
作者: defenser (☆機械式天秤☆)   2014-08-13 20:43:00
AR的塑料彈匣也是近幾年各廠AR大亂鬥下才逐漸流行
作者: cajole145 (丹丹)   2014-08-13 22:52:00
個人覺得TAVOR遠勝AR15系列槍族
作者: g3sg1 (ACR入手!)   2014-08-14 21:36:00
T65不就AR15皮AR18骨的典範? 然後HK416的概念也是所以聯勤該去跟HK要版權費(誤)
作者: defenser (☆機械式天秤☆)   2014-08-14 23:31:00
柯特倒真的有告過T65系列,後來沒告成的樣子
作者: sdiaa (桂綸鎂)   2014-08-15 08:41:00
65是混血的 其他血統純正的兄弟槍托都可以折起來
作者: cheng399 (cheng399)   2014-08-17 15:07:00
請問 xm8 那個陪公子測試的辛酸 有內幕嗎?
作者: defenser (☆機械式天秤☆)   2014-08-18 22:40:00
XM8最大的問題就是官僚與H&K國籍不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