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捻軍懶人包之三:馳騁八省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4-09-13 18:15:19
前情提要
1864年,太平天國已然土崩瓦解,捻軍也被逐出皖北的大本營,情勢急轉直下,清軍志得
意滿、自認天下即將恢復太平,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捻軍為何能夠重振軍容?
首先,捻軍作為一支打著太平天國旗號的大規模兵團,以太平天國的名義收編了大量的太
平軍殘部,有效增加了戰力。
再來,正因為先前被清軍血洗而瀕臨崩潰,捻軍之中意志不堅或不受節制的成員都被淘汰
,剩下的成員都對張樂行創建的這個體制有一定的忠誠心,反而讓捻軍整體的水準有所提
升。
捻軍如何捲土重來?
張樂行那一輩的捻軍領袖盡歿,年輕一輩的捻軍將領和原太平軍領袖對先前的失敗多有檢
討,對捻軍進行整編。
首先是軍制。捻軍原本用旗幟區分的習慣沒有改變,但是確定了隸屬關係和指揮系統,一
些不獨立的小旗則改成營(模仿太平軍),如此大致解決了過去捻軍指揮不靈的問題。
第二是「易步為騎」,要把捻軍全部變成騎兵不可能,但是要盡可能增加騎兵的比例,步
兵也要盡量配備其他可以騎乘的牲畜(變成龍騎兵),這樣可以增加機動性和戰力。
清軍此時的情況如何?
其實,清軍在攻破南京、摧毀太平天國之後反而削弱了。
最大的問題當然是湘軍的裁員。為了向朝廷表示忠誠並節省薪餉,曾國藩把湘軍裁減大半
,直到朝廷覺得減員太多都不肯停手,直屬於曾國藩的十二萬湘軍只留下不到五萬人。
其次,以僧格林沁為首的中央軍急於獨攬剿捻功勞,希冀把太平軍和捻軍在江北的地盤盡
可能收回中央政府的勢力範圍內,但是並沒有警覺到捻軍實力的回昇,顯得輕敵而焦躁。
左宗棠的楚軍、李鴻章的淮軍和其他團練並未大加裁減,但是規模畢竟較小,洋務運動(
自強運動)也還在起步階段,戰力和裝備水平並未高出捻軍太多。
值得一提的是,湘淮諸軍在1864年以前嚴重缺乏騎兵(湘軍只有一點點,淮軍沒有),能和
捻軍相比的清軍騎兵隊都在中央軍手裡,這就讓湘淮軍很難追上機動性較高的捻軍。
清廷戰略和捻軍反制
長程追剿
僧格林沁剿捻的辦法就是不斷追擊,理想狀況是趕在捻軍前頭阻擊,或者趁捻軍未加戒備
時突襲。
問題在於捻軍行動飄忽、聲東擊西,機動性比清軍還要高,僧王每每追到兵疲馬乏才抵達
捻軍準備好的戰場,最後連自己的命都丟了。
顯然,這不是個好辦法。
以靜制動
僧格林沁戰死後,朝廷命令曾國藩執掌剿捻策略,後者提出的第一個策略是以靜制動,要
在捻軍經常出沒的四省十三州府重兵駐防,其中又設立四個老營(四鎮),各地據點互為犄
角,希望能夠把捻軍壓縮在各省邊境。
曾國藩苦心孤詣的設計有一定效果,捻軍短時間內難以奪取重要據點,但是這樣收攏兵力
形同放任捻軍在鄉野流竄,而且清軍兵力不足、部署緩慢,也未能阻止捻軍在各地往返穿
插,變成僵局。
聚兵防河
由於朝廷對軍費支出和消極防禦的不滿,曾國藩只得出兵進攻捻軍,然而戰況失利,他於
是又提出聚兵防河的計畫,也就是憑藉河川防線封鎖捻軍的移動方向,把捻軍驅逐到不利
於騎兵的山區圍困,最後加以殲滅。
此一戰略因為防線太長、清軍仍然太少、部署緩慢而失敗,捻軍只要繼續聲東擊西、全力
強渡就可能突破河防。清軍把「點」的防禦擴張到「線」,反而容易遭到痛擊。
扼地兜剿
經過一年多的剿捻,曾國藩因為毫無成效而被撤去欽差大臣的職務(回去當兩江總督),李
鴻章成為新的總指揮,他記取曾國藩的教訓,把戰略計畫略做修改,要壓迫、誘使捻軍進
入難以展開的地區(口袋),然後加以圍困殲滅。
注意的是此時捻軍已經分成東捻軍和西捻軍,李鴻章一開始主要對付東捻軍。
因為採取較為積極的戰略,清廷動員越來越多的部隊,傷亡人數也再次高升。雖然清軍未
能把東捻軍殲滅於預定的湖北,卻成功在山東包圍了捻軍,並在反覆激戰後使東捻軍折損
殆盡,取得慘烈的勝利。
先捻後回
另一邊,左宗棠等人主掌甘陝地區、對抗西捻軍和回亂,他們提出先捻後回的戰略,打算
把捻軍和回軍的聯繫切斷,先殲滅西捻軍再來對付回軍。
然而西捻軍機動極高,左宗棠數次試圖以重兵圍剿都被突破,交戰過程相當艱苦,短時間
內難有成效。
就地圈制
由於東捻軍陷入重圍,西捻軍決定和回軍分別、調頭前往救援東捻,一時清軍雲集華北(
左宗棠也追擊而來),但是西捻軍直到東捻軍覆沒之後仍轉戰各地,難以殲滅。
為此,李鴻章決定把扼地兜剿的戰略再升級,把西捻軍所在的地區重重圍困起來,甚至挖
鑿溝渠引入河水、修建長牆壁壘、驅離郊外的人民,採取堅壁清野的政策,並且不斷嘗試
招降叛軍,最後終於殲滅了西捻軍。
晚期捻軍重要將領
賴文光
太平天國將領,被新捻軍推舉為盟主,對新捻軍的整編和戰略貢獻良多。善於謀略,特別
是昔日上司陳玉成的「三十檢點回馬槍」。
後來作為東捻軍領袖,兵敗被殺。
任柱(任化邦)
捻軍猛將,武藝精通,曾被用望遠鏡觀戰的李鴻章大加讚譽。
後來作為東捻軍領袖,被劉銘傳買通的手下叛徒潘貴升暗算而死。
張宗禹
捻軍領袖,張樂行的族姪,善於謀略,帶領捻軍走出困境的戰略家。
後來作為西捻軍領袖,兵敗不知所蹤,傳言隱居於河北直到老死。
張禹爵
捻軍將領,張樂行族姪,驍勇善戰。
後來作為西捻軍領袖,戰死沙場。
過程大致講完了,下回來談談捻軍的幾個戰役和戰術,
或許也可以談談清軍、太平軍的裝備和編制等等。
下回也可以列一下被捻軍打死或打傷的清軍重要將領有哪些XD
作者: sandiegopadr (???)   2014-09-13 18:35:00
死在捻軍手中的名單一長串啊......
作者: Saaski (GreedIsGood)   2014-09-13 18:35:00
挑個小錯,前情提要那邊年份好像怪怪的?應該是1864年吧
作者: atpx (秋雨的心情)   2014-09-13 18:42:00
推~
作者: ChoshuArmy (長州軍閥)   2014-09-13 19:11:00
作者: icewater (努力撐過一切的不順遂!)   2014-09-13 20:10:00
作者: lwjan   2014-09-13 20:10:00
作者: iiooiioou (愛幻想的O宅)   2014-09-13 22:01:00
作者: karl7238 (追夢)   2014-09-13 23:29:00
張宗禹的晚年如果為真也算很強大了,叛亂失敗的領袖竟然沒投降還能善終,歷史上找不出幾個人吧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4-09-14 03:34:00
作者: wucn (noname)   2014-09-14 14:42:00
作者: su281   2014-09-15 11:13:00
僧王一生好坎坷啊...XDD
作者: reinherd (浣熊提督萊茵哈特)   2014-09-15 12:44:00
推 但是應該是淮軍有一點點騎兵 湘軍沒有湘軍的概念有點像美國的褐水海軍,用河川水運搭配陸軍戰鬥所以用不上騎兵,而淮軍一開始就有想要練一些騎兵
作者: brutus0218   2014-09-15 19:08: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