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enweli (tenweli)》之銘言:
: 問題在當時,英法有著明顯的政治壓力,在假戰後,英法已經不能棄低地三小國不顧的壓力,加上德國意外的迫降事件讓英法相信德國會以比荷為進入法國的目標,更重要的B集團軍也的確展現出主攻的氣勢,加上德國空降部隊對艾本艾美爾要塞的壓制,讓英法聯軍相信這會是主攻勢,荷蘭之撐了四天,這使得英法的相信德國的作戰計劃是走希理芬路線。
: 而同時5/13德軍度過默茲河後的空中攻勢與裝甲突進,讓法軍甚至演變成恐慌。也決定了勝敗。
: 事實上德軍在阿登苦於塞車和道路,不是法軍。
: 德軍的度河戰鬥也不算激烈,尤其古德林和空軍協調分批逐步空襲讓法軍精神上被摧毀,而戰車也有淺灘可以直接過河,讓色當快速的被突破。
: 以英法的角度來看,維持荷比有政治上的需要,而其道路也較適合大部隊行動,很難不上勾的。
那再請問一下,色當戰役後法軍如果不是遲疑不決,
而是盡可能把可以調動的部隊都投入反擊,是否就有機會改變戰局?
魏剛上台時取消了甘莫林下令的南撤命令,導致拖延了珍貴的兩天,
魏剛計畫的攻擊最後被已經穩固陣腳的德軍擊退,後續的魏剛防線也遭突破,
如果當時法軍能盡可能自南北兩側夾擊,或許就可以保住大部分北方的兵力,
並重新構築有效的防線?
甘莫林下台前最後的命令(提早發動版本的魏剛計畫)有機會拯救法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