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asfriedrich: 我記得是轉戰時生產,但是機體可以搞,引擎卻沒辦法 01/15 18:59
: → dasfriedrich: 很多Bloch 152與D-520是只有機體而沒有引擎,有照片 01/15 19:00
: → dasfriedrich: 為證的,機場擺滿了戰機,卻很多沒引擎。 01/15 19:01
: 推 sandiegopadr: 法國在二戰時能用的引擎出力也頗杯具,輸給英德啊 01/15 20:02
: → jimmy5680: 另一個因素是很多向美國購買的新銳飛機很晚才到 01/15 20:10
: 推 tim1112: 德國戰末期也卯起來造很多飛機 但缺油缺人沒路用 01/15 23:03
: 推 dasfriedrich: 對了,是不是螺旋槳也有供應不足的問題? 01/15 23:18
發動機出力,要看很多因素,因為他的出力不是只有一個固定最大值,就算是撇開
其他配合的因素,出力是會隨高度而改變的。
二戰開始的時候的發動機,晚一點也是3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的,大多數的發動機,
如英國梅林,德國DB 601,美國V1710,R-1830,法國Hispano-Suiza 14AA,12Y-51
等等,汽缸壓縮比多在6到7之間,當然,不是沒有比較低的,V1710的早期款只有
5.8,但是XP-40的時候已經使用到超過6的壓縮比,Hispano-12Xirs只有5.8,這樣比較
一下,不難發現壓縮比不到6的,甚至低於6.5的,先天上的出力就會輸人。
但是,汽缸壓縮比只是一回事,航空發動機上不是只有汽缸在壓縮,還有增壓器,
因此,要看的是進氣歧管的壓力比較,或者是,看海平面發動機的出力,這樣即使
沒有壓力的數據,也可以稍微比較一下發動機實際上的輸出是不是差異很大。
也就是說,汽缸壓縮比比較低的,如果汽缸頭的容忍度較大,還是可以靠增壓器
去把輸出推上去,只是要冒會不會爆缸的危險。V1710輸出到英國的時候,常常
受到英國飛行員抱怨,飛P-51A在跑道上出現爆缸的問題,那是因為V1710的汽缸壓力
調節是手動,梅林是自動,飛慣梅林的飛行員如果把油門和增壓器推到底,還沒起飛
就會看到汽缸冒煙。換個角度看,只要汽缸夠強,發動機不改基本壓縮比設定,靠
增壓器就還是可以出人頭地,飛得更高更快,這也是V1710可以繼續用到大戰之後。
光是壓縮,並不能解決所有的需要,這裡不談幾級幾速,大戰初期,一級一速是常態,
兩級的要等等。而總壓縮比,也就是進氣壓力的限制,是在汽油的辛皖值。這一點,就
要看各國使用的航空汽油的辛皖值,才能比較發動機的相對應輸出設定。
辛皖值愈高,進氣壓力可以愈大,大戰初期,英國和法國都還是以辛皖值87的汽油
為主,德國有87的B4和96的C3(都是以貧油為準)如果以使用的航空汽油來看,
英法的發動機即使有類似的壓縮比或者是總壓,也會因為汽油的辛皖值的關係
而導致出力較差,這一點,法國受到的影響較英國大,英國在開戰之後還有機會
拿到92或96的汽油,法國很快就投降,也就沒有什麼機會靠汽油提升發動機性能。
當然,不是拿到汽油,灌進油箱就了事,發動機還是要調整。
所以,法國的發動機不見得出力真的都比較差,要用同樣的汽油,類似的飛行高度
來比較,才會比較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