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gt (王契赧)》之銘言:
: ※ 引述《fatisuya (伊達楓)》之銘言:
: :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3706989
: : 最近《軍神榮耀》出了第六集,加上前一集剛好是最經典的坎奈(坎尼)之戰,就順便
: : 複習一下這本《漢尼拔與坎奈的幽靈》。談個題外話《軍神榮耀》真的是不錯的歷史
: : 漫畫,作者的考證差不多可以當小戰史來看了。可惜青文的編輯有點糟,會讀日文的
: : 還是花錢買日版吧。
我覺得漫畫一個很明顯的錯誤發生在特雷比亞河那邊,
漫畫裡面描述說漢尼拔讓戰象進行自殺式攻擊,引誘羅馬軍進攻,
但史實中該役的戰象是部署於兩側(確切位置有爭議),
這些戰象的第一波攻擊效果有限並被以標槍伺候,漢尼拔於是緊急下令把牠們撤回重整,
第二波攻擊則直衝羅馬軍左翼的高盧輔助兵,成功擊潰對方。
因此,特雷比亞河的迦太基戰象絕非漫畫中作為單純的犧牲品。
參考資料:
"Magister Elephantorvm": A Reappraisal of Hannibal's Use of Elephants
(Michael B. Charles and Peter Rhodan, 2007)
: 迦太基內部不團結 各有力人士對自己的私人利益的維護
: 都高於國家利益 如果漢尼拔認識到這點 他應該將主動出擊
: 改為被動防禦才是
: 這一點做得比較好的 就屬蔣介石了 他的策略就是讓
: 不聽話的諸侯們 實際感受到外敵的威脅 也就是 讓外敵
: 真正威脅到他們的領地 這樣才能激起他們為了維護利益
: 而團結對外戰鬥的心
: 而漢尼拔太過主動 太過先發制人 反而讓這些安於自己領地諸侯們
: 覺得反感 認為是不必要 甚至是無謂消耗他們的實力
: 這是漢尼拔最大致命傷 只能說他的政治領導力還不足
前幾天我翻到一篇文章 Hannibal: What Kind of Genius? (B. D. Hoyos, 1983)
我覺得這篇文章很有趣的是作者認為漢尼拔在戰略上相當平庸無能,
並且推論說迦太基在戰爭期間的種種調度問題都是漢尼拔自己規劃的,不能怪別人。
我們先不管那一堆「神調度(負面)」到底是不是漢尼拔自己幹的好了,
不管怎麼看迦太基都並非消極作戰,他們其實派了一大堆兵力去西西里和薩丁尼亞,
伊比利亞和亞平寧半島也增援不少兵力,只不過這些大多被輕易擊潰而已,
所謂母國毫無作為其實是很偏頗的說法。
甚至,漢尼拔最終自義大利撤回北非的時候,其實羅馬已經在北非作戰大半年了,
而迦太基本土的兵力也已經在三場戰役中被大西庇阿打到落花流水,
並不是一碰上本土的威脅就急著捨棄海外戰場。
此外,以下節錄自「漢尼拔家族興衰史研究」:
==
從漢尼拔家族的角度來說,入侵羅馬既是家族使命,也是形勢使然,是漢尼拔為了維持政治
生涯,維護家族在國內的政治地位而採取的重要手段,這是由迎太基的政治體制特點所決定
的,“迎太基將領的任命,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戰爭的需要,一旦戰爭結束,他們的指揮權也就
結束了。 ”
漢尼拔繼任西班牙軍隊統帥初期,國內的反對派“蔑視漢尼拔的年輕,根據昔日的控告迫害
他們的好友和黨人”,想以此來打壓和消滅“巴卡派”。漢尼拔意識到“對他好友的迫害
是反對他的陰謀的開端。他決不容許這種敵視成為永久對他的威脅,如他的父親和姐夫所
作的一樣,也決不能永遠受迎太基人反复無常的性格的擺佈,因為迎太基人常常毫無顧忌地
以怨報德的。 ”
為此,漢尼拔認為“如果他能夠把他的祖國牽入一些艱鉅而持久的事業,使之陷入困難和
恐懼的話,他會使他的好友和他的朋友們的地位得到鞏固。 ”所以,漢尼拔相信,同羅馬
進行一場持久的戰爭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成功的話,他可以因為替祖國取得了一個
世界帝國而享受不朽的光榮縱或他失敗的話,這個企圖本身也可以給他帶來光榮”由此
可見,漢尼拔發動對羅馬的戰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維護自己政治生涯和家族
事業的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保持家族的政治地位和對國內政治的控制。
因此,發動對羅馬的戰爭成為漢尼拔的必然選擇。
==
以這篇論文的觀點來看,漢尼拔對羅馬開戰本身就已經是把母國拖下水了,
甚至根本是把母國拖下水來保全自己的政治地位,
與老蔣相較,他的狀態可能與二戰前夕的日本政府比較相似,
我想這是他並未選擇消極防禦的主要因素。
一點淺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