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gt (王契赧)》之銘言:
: ※ 引述《sfsm (有初老症狀的鹹魚)》之銘言:
: : 不能說李鴻章不識貨,因為當時各國的確對馬克沁機槍評價不高,
: : 因為他們把馬克沁機槍定位成野戰炮的衍生...
: 馬克沁機槍算是一款鶴立雞群的武器
: 同時代有很多類型的機槍 像格林 加特納 諾登菲爾德
: 都是轉動手動圓形把手來連續發射子彈
: 只有馬克沁機槍是按個板機就噠噠噠的射完了
: 馬克沁的競爭對手就是格林 加特納 諾登菲爾德這些前輩機槍
: 但因為馬克沁機槍太優秀 以至於剛發表的時候
: 其他公司到處抹黑 到處收買官員
: 讓馬克沁機槍推銷不出去
: 抹黑的點包括太浪費彈藥 射速太快易卡彈(反正就是說打不順就對了)
: 一時間 馬克沁機槍真的賣不太出去
: 李鴻章應該是在那時間點 被浪費彈藥這理由說服了
: 後來馬克沁機槍有出37mm口徑的 稱為砰砰炮
: 這一款比較像是代替野戰砲
不是『代替』野戰砲,而是野戰砲的『衍生』...
在拿破崙發揚野戰砲戰之後,整個19世紀野戰砲就成為陸戰要角,
野戰砲用途非常廣泛,除了支援步兵,破壞簡易工事之外。
因為野戰砲在部屬上非常靠近步兵,所以常常要進行近戰。
這時候砲兵會使用葡萄彈或是散彈對敵軍射擊,
一般來說散彈的射程只有400-450碼(370-410公尺),
這距離就應該知道砲兵和敵軍有多接近...
(砲兵使用散彈最有名案例應該是蓋茨堡戰役,
蓋茨堡的北軍用火砲對發動步兵衝鋒的南軍射擊,造成1/3當場死亡,
之後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的人數更是無法估計)
雖然如此,野戰砲在近戰上還是有很多不便之處,
尤其是南北戰爭時雙方都是使用前膛砲,填裝非常耗時,
很難撒出大量的散彈。
因為如此,才會出現最早期的手動機槍...
美國的格林機槍出現在1862年,法國的米特留斯多管槍是出現在1867年。
尤其是米特留斯多管槍,外型上有濃濃的火炮形象。
https://youtu.be/wApeDr6-Bdo
可是機槍價值一直爭議不斷,
尤其是1870年引爆的普法戰爭,米特留斯多管槍評價極差,
雖然說是法國運用方式錯誤,但是也已經給各國對於機槍的負面印象。
更何況在普法戰爭後,引起一連串的火砲革命,
徹底捨棄前膛砲、加強射速、研發引信等等。
出現許多每分鐘可以射擊6-7發的速射炮,
法國甚至還研發出射速每分鐘30發的M1897 75mm速射炮!
搭配可以在空中引爆的榴散彈,那我還需要機槍嗎??
『論砲兵』文中有提到75速射炮在八國聯軍戰役時期的表現:
在中國戰場上,
一個「半連」的法軍與兩門1897速射砲開始攻擊一個由2000名拳民防守的村落。
首先法軍推進到距離村落1,500公尺處,
兩門速射砲以交叉前進的方式──當一門前進時另外一門射擊掩護──
前進到距離村落600公尺的地方。
接著兩門速射砲停止前進,以最大射速掩護該半連法軍進行刺刀衝鋒。
義和團的拳民們在這樣壓倒性的火力下完全沒有抵抗能力,
在僅有一名受傷的情況下法軍輕易地佔領了村落。
所以馬克沁在研發出他的水冷機槍時,各國列強興致缺缺,
只有少量採購用在殖民地戰爭和海外戰爭,
馬克沁機槍一直到一次大戰時期速射炮被重火炮壓制後,才展現出它的價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