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eszerfrm (smallchu)》之銘言:
: ※ 引述《sbviruvf (Angels Baseball)》之銘言:
: : 改個標題好了XD 為什麼二戰日本海軍的戰艦,艦橋很多蓋得如一座歪七扭
: : 八的高塔,好像香港的九龍城寨一樣,一般就物理原理來說,這樣不符空氣流
: : 體力學的設計,風阻應該特別大吧?而且這樣蓋法會提高船的重心,遇到風浪
: : 或是激烈駕駛的時候,不就會很容易「並軌」嗎?不知道這樣的設計有什麼特
: : 殊的考量存在?很難想像為什麼重視美觀的日本設計會產生這種搞怪的作品 XD
: : Fuso
: : http://i.imgur.com/5iFJ37f.jpg
: : Ise
: : http://i.imgur.com/NIZr6tF.jpg
: : Nagato
: : http://i.imgur.com/XimRoWS.jpg
: : Kirishima
: : http://i.imgur.com/dM3grYd.jpg
: : more
: : http://i62.tinypic.com/288cpeg.jpg
: 因為觀測需要,
: 我們知道地球不是平的,
: 因此造成海平面是一個弧形,
: 超過一定距離之後,船就會藏在海平面之下
: 至於老美為什麼不需要這種劍橋
: 因為老美早早就引進雷達導引技術
沒有多早,1941年才推出的MK3火控雷達。遠在扶桑改裝之後
艦橋高表示船艦重心變高,復原度降低
這在海象普遍惡劣的大西洋上是很危險的
: 雷達靠得是無線電波等在大氣層內反射來傳輸而非肉眼觀測的光的直線反射
: 也就是說射控雷達的發明老美二戰就有
: 日本還是得靠眼睛實際看到東西
即二戰接近尾聲,光學觀測的準確率仍然普遍在雷達之上
雷達的優勢在於能見度低甚至無能見度時仍然能夠進行
: 某日本二戰艦艇遊戲開局放大招是[實彈觀測射擊],其實是非常苦逼的一件事情
: 因為他們幾乎沒雷達,只能靠水上偵察機飛出去看方位......
同上,在日間算是主流觀測方法之一,不會很苦逼
在雷達技術成熟之前,就算在夜間,照明射擊還是優於雷達校準
: 其實在遠距偵測技術上發展困難的原因也是因為地球是圓的,不過扯遠了就不說了
1941年實用的美軍MK3雷達,只能算是勉強能接受的水準(better than nothing)
顧名思義就是總比沒有好(夜間而言)方位跟距離辨識度差
直到1942年9月的MK8才算是優秀的火控雷達,準確度跟性能高很多
但也同樣有缺點,濕氣太重(如下雨)空氣中的高含水分會削弱雷達上的水柱訊號
1943年12月的北角海戰,約克公爵號的Type 284M雷達在超過16,000碼的時候
精準度就開始下降。而284M還是已經從284改良很多了
(當然也是北角海戰時海況差+夜戰)
以數據來說,英國的284雷達在22,950m才能測距、12,400才能彈著距離修正
1942年開始的改進型284M可在31,090m測距、23,590m標定、19,660m修正彈著距離
是只能修正彈著"距離"無法修正方位
所以在MK8/274雷達出現之前,雙方的程度其實沒有差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