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eins (Paragraph 11, confirm)
2017-08-01 21:56:03(部分恕刪)
※ 引述《NKN (99%是眼鏡與吐槽)》之銘言:
: 標題: Re: [閒聊] 岸砲真的有用嗎
: 時間: Mon Jul 31 21:04:01 2017
: 岸砲當然是有用的 它最大的用途就是
: 敵人艦隊知道有海防要塞的岸砲在那邊 就不會輕易去打
: 於是沒有交戰的岸砲就是好岸砲
:
: 以下我延伸聊些海防要塞概念
:
: 在19世紀以前的風帆船時代
: 因為火砲性能有限 帆船是木製的也不怎麼耐打
: 相反的海防要塞火砲要裝多少有多少 且有大地力量加持 防禦力無限大
: 當時的基本海戰原則是 海防要塞>艦隊
: 英國皇家海軍史上最知名的提督納爾遜
: 都曾在指揮艦隊進攻西班牙海防要塞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Santa Cruz de Tenerife)
: 時失敗 身受重傷 失去了右手
另外有兩點:
1.
船身是會動的,因此做為砲擊平台的穩定性本來就比岸砲差。
同時岸砲比較沒有船艙空間的限制,因此砲手的裝填與砲擊速度會相對有利。
2.
當時的火炮沒有高爆彈的彈種,
除非一發入魂直接命中砲位或是彈藥庫,
否則難以將要塞火炮無力化。
雖然共和時期的Robert Blake將軍曾經成功率領英國艦隊、
先後突襲阿爾及爾的北非海盜與特內里費的西班牙艦隊成功,
但他的目的並不是跟要塞硬碰硬,而是以摧毀艦隊(以及達成外交目的)為主。
(並且英國艦隊還真的一發入魂成功、引爆特內里費的岸砲彈藥庫,
才避免岸砲繼續干擾英國艦隊的襲擊行動。)
直到19世紀末,海防要塞的威脅性還是很明顯。
以美國南北戰爭第一仗Fort Sumter砲擊戰來說,
南軍的砲擊完全沒有對要塞內的守軍造成人員傷亡,
北軍唯一的一死一傷是停戰發禮炮100發時膛炸造成的(茶),
而北軍棄守的原因則是彈藥打光。
後來換成北軍艦隊反過來對抗要塞,
已經被南軍加強後的要塞同樣也沒有因為艦隊的砲擊陷落,
甚至北軍出動裝甲砲艦也拿要塞沒辦法;
而北軍試圖利用夜間派小艇摸進要塞的砲擊破口,登陸部隊也被南軍擊退(或是俘虜),
最後是薛曼的陸軍部隊迫近查爾斯敦港,才使南軍守備部隊主動棄守。
: 攻略海防要塞的基本原則 是從要塞岸砲打不到的地方派陸戰隊登陸
: 從走陸路攻略砲台
納爾遜在特內里費被打傷也是在登陸時發生的。
(小艇部隊利用夜間登陸時被西班牙艦艇發現、同時發砲警戒,
各要塞砲馬上開始全力開火,納爾遜本人的手臂中了葡萄彈的彈丸)
: 但19世紀後半 海軍科技出現革命性進步 出現全金屬製的鐵甲艦
: 且火砲越做越大
: 到了20世紀初期 因為運輸上的要素 導致主力戰艦的火砲往往可以比岸砲還大
: 進入無畏艦時代後
: 戰艦主砲可以在船塢附近的工廠製造好之後安裝到戰艦上
: 或在沿岸工廠製造好後 透過運輸船運到船塢直接安裝
: 因此大型戰艦的火砲口徑跟門數都很驚人
: 而在陸地上要運輸14吋口徑以上的火砲抵達海防要點變得非常困難
: 大口徑火砲變成只有用火車拖拉的列車砲
: 因此在WW1-WW2期間前後 一度出現戰艦主砲>岸砲的狀況
其實大口徑砲還是可以裝在海防要點啦,但是需要的時間、費用與勞力都會很巨大。
另外在WW1以前大口徑艦砲的仰角還太低、觀測能力也不足,
日俄戰爭前,超過仰角5度以上(相當於6 km)就算是遠距離射擊了,
通常必須靠岸上人員的輔助觀測才能做射擊校正;
到了WW1與戰間期隨著砲擊距離延伸、艦砲仰角越來越高,
艦上的觀測設備也大幅進步,才使艦砲的優勢更加明顯。
然而岸砲也同樣有進步:
首先是岸砲不會受到艦上的空間與噸位限制,仰角可以做得比艦砲更高;
同時岸砲也可以使用減輕彈重的增程彈延伸射程,
即使不一定能直接讓敵艦受到重大損傷,也足以造成相當大的威脅。
: 但這也只限於戰艦有優勢 在只有8吋口徑砲以下的巡洋艦以下艦種
: 跟岸砲互毆往往還是吃虧的
: 二戰仍然有些戰例
:
: 例如蘇聯跟芬蘭的冬季戰爭期間
: 駐紮列寧格勒的蘇聯海軍曾用巡洋艦基洛夫號試圖砲轟芬蘭沿岸
: 但遭到芬蘭岸砲擊退
:
: 在WW1-WW2之間最大的改變是出現從岸上基地攻擊船隻的革命性新方法
: "航空機"
: 於是要單靠艦船攻略一個擁有大量對艦攻擊機的海防要點變得異常困難
: 陸上航空基地作為不沉空母的性質 也能廣義解釋為海防要塞優勢
是的,因此在井上成美的新軍備計畫論中,
認為岸基飛機與潛水艇必須放在日本海軍兵力整備的最優先順位;
即使對方出動戰艦,也一樣會被我方的岸基飛機發現並擊沉。
航艦飛機雖然也相當有威力,但是航艦本身受到攻擊也很容易喪失作戰能力;
在過去的九段決戰計畫中,由於雙方飛機的性能限制,
只要掌握決戰海域上空的制空權就足以影響勝敗,所以重點可以放在航艦飛機;
但隨著飛機的性能大幅進展、岸基飛機的續航力與攻擊力都勝過艦上機,
並且足以達成掌握整片海域制空權的任務,而非只侷限在局部海域,
因此重點就必須改放在岸基飛機上了。
其實這樣的設想是相當合理的,
然而美國海軍的高性能雷達、戰鬥機指揮系統,
以及岸上航空基地沒有機動力、位置會被直接掌握的弱點,
還是讓日本海軍栽了跟頭。
(美方艦上機先奇襲機場幹掉大量的陸上飛機,
同時靠著雷達與戰鬥機部隊將來襲的日方飛機擊落)
如果美軍的航艦只有少數兩、三艘,那麼就算美軍有以上的防備能力,
也難保不被大量的日軍岸上飛機強行穿過;
然而美軍集中大量的航艦飛機進行襲擊,同時又有主動性奇襲優勢時,
雖然美軍還是得冒風險,但就有更高的可能將岸上基地的優勢加以顛覆。
(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歐洲的夜間防空戰鬥:
一開始德軍在每個雷達站的警戒範圍各放若干夜間戰鬥機,負責攻擊入侵的英軍飛機;
然而當英軍集結大量轟炸機灌進單一雷達站的範圍就沒用了,
最後也必須動用「歌劇院」等級的夜間戰鬥機集中指揮管制系統。)
: 另一方面在太平洋跟印度洋
: 日本海軍很顯然搞懂了對付海防要塞的方法 於是攻略新加坡的方法
: 是請陸軍走馬來半島的陸路去搞定它
: 這也說明從海上要攻擊新加坡要塞並非明智之舉
同時也是因為英國人的死腦筋:
新加坡的大口徑岸砲(15in/L42連裝砲塔)只有配備穿甲彈...
因此雖然它的射程足以涵蓋柔佛海峽方面,也無法發揮砲擊效果。
: 此外WW2的最後戰役 沖繩戰
: 美國海軍在掩護地面部隊攻擊沖繩期間
: 遭到了來自九州南端陸海軍航空基地的神風特攻隊集中攻擊
: 就算憑著經過戰訓實證後的當代最尖端最黑科技艦隊防空體制
: 神風特攻攻擊的成功率其實不高
: 依然被這些有人陸基反艦飛彈撞出了美國海軍史上最慘重的損失
: 沖繩戰期間約4000名海軍士兵戰死 且戰役期間海軍官兵承受龐大的精神壓力
: 戰役期間指揮第58特遣艦隊的馬克米契爾(Marc Mitscher)中將
: 因旗艦遭受攻擊受損 兩度更換旗艦 損失了數位幕僚
: 自己本人也消瘦如骸骨 戰役後移交艦隊指揮權 退下休養
: 二戰末期美國海軍與神風特攻交手的經驗
: 或許也說明了海軍艦艇跟陸基反艦飛彈互毆並不是容易之事
:
: 雖現代海軍艦艇能夠透過誘餌跟電戰干擾阻止
: 但要跟有航空機掩護 反艦飛彈密麻如針鼠的海防要塞交手
: 仍然是需要多加計畫的危險任務
: 推 wl00669773: 好文 幫付上直布羅陀要塞http://imgur.com/IqwY5UF 07/31 22:54
: 推 wl00669773: 直布羅陀要塞最大只有9.2inch 但也是幾乎不可能攻下了 07/31 22:59
: 推 wl00669773: 地形優勢太好了 07/31 23:12
多佛海峽也有9.2吋砲,
德國海軍發動海峽衝刺作戰時,雖然德國的電戰單位全力干擾已知的英軍雷達波段,
但還是有一門9.2吋砲配備的雷達成功在未受干擾的狀況下進行射擊,
然而三十餘發砲彈都沒有命中。
: → kuma660224: 岸防要塞砲N大少講一點。仰角不一樣。 08/01 09:25
: → kuma660224: 戰列艦因為船體而仰角常受限。同樣的砲 08/01 09:27
: → kuma660224: 挪去陸上高地,不但有海拔優勢(增程) 08/01 09:27
: → kuma660224: 還有仰角優勢(又增程)。再加地球打不沉優勢 08/01 09:27
: → kuma660224: 同級口徑時,砲艦至少要怕岸防要塞三分 08/01 09:28
: → kuma660224: 海軍寧可叫步兵從陸地繞路到後方死角拼人命 08/01 09:30
: → kuma660224: 也盡量不要跟炸不沉的岸防要塞砲對決。 08/01 09:30
: → kuma660224: 導致海防要塞砲很少有戰果,敵艦都不來踢館 08/01 09:32
: → kuma660224: 自己固定陣地又不能移動,只能枯等。 08/01 09:33
: 推 makoto888: 好像有聽過戰艦拼不贏要塞砲,航母拼不贏機場的說法 08/01 12:04
: → makoto888: 忘記是在哪裡看到的 08/01 12:05
: → dreeee: 要塞砲你可以隨時加厚加厚再加厚啊 戰艦上面又沒有打鐵的 08/01 15:06
: → dreeee: 陸基飛機的性能和艦載機完全差很遠沒辦法比 本來就拚不贏 08/01 15:07
: → Schottky: 印象中好像有艦隊強攻島嶼機場的例子 08/01 15:12
: 推 kira925: 單論機場嗎? 那個鐵底海峽不就是..... 08/01 15:32
: 推 wl00669773: 威克島阿 BF經典地圖ww 08/01 15:55
: → wl00669773: 不過威克沒有BB就是 08/01 15:56
日軍的島嶼攻略部隊通常是拿二線的老舊艦艇拼湊起來組成的,
又沒有提前找到美軍的岸砲陣地、也有少數的F4F在美軍的拼命搶修下恢復戰力,
於是登陸時就踢到大鐵板了。
作者:
defenser (☆機械å¼å¤©ç§¤â˜†)
2017-08-01 22:00:00推k大
Dover那邊的配置是3門6inch 4門9.2inch 2門15inch真的是很可怕的配置之後還加了更多的6inch和三門13.5inch
作者:
NKN (99%是眼鏡與吐槽)
2017-08-01 23:23:00我補充一些 要注意WW2太平洋美軍的反攻路線 也是圍繞在爭奪島嶼航空基地上 奪下一個 再攻擊此基地的陸基飛機能掩護範圍內的下一個航空基地 只是美軍後期可靠集中大量航艦來壓制戰力不足的日軍陸基航空基地另外後期日軍防空能力薄弱 美軍航艦可自由進出日本沿海搜尋目標進行攻擊另外輕航艦在護衛船團 搜尋潛水艇 通商破壞等任務上也好用
作者: shiriri (CG屁屁妹) 2017-08-02 00:28:00
日本拿來護衛船團反潛的輕空母 幾乎都被潛水艇打沉
作者:
NineGon (乃公)
2017-08-09 08:46:00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