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實與理想
前面討論了法軍集結大量可用兵力於第一集團軍,可能造成戰局的差異,但是究竟甘莫林
的部署造成什麼問題,最後就來稍作檢視。
在法國戰役開始後,德軍為了預防法軍從馬其諾防線往北側擊,以部分兵力攻擊馬其諾防
線外的法軍前哨,牽制法軍兵力並搶佔地利。雖然法軍在第二集團軍部署大規模兵力,卻
很快就撤回防線上,並未盡力爭奪前哨陣地。
這代表第二集團軍的重兵部署完全是浪費。如果第三、四兵團願意投入預備隊進行反擊,
興許德軍會延遲進攻馬士河的時程,畢竟德軍高層一直對法軍從側翼反擊的可能性感到畏
懼。
古德利安在色當
法軍在色當前線部署的兵力是第五十五步兵師,該師只有十二門的師轄戰防炮,團轄戰防
炮一門也沒。部分文章稱該師有一個防空炮連,也有說該師一門防空炮都沒有,無論何種
說法都描述該師防空火力相當稀薄。該師在包含軍炮兵後,於色當鄰近地區部署了高達一
百零四門放列火炮,是唯一的優勢。
第五十五步兵師是B級師,這代表絕大多數官兵都是中年的後備役。此外,該師據稱動員
後每周只花不到一個上午訓練戰技,剩下時間都在挖戰壕、蓋碉堡、做粗工、出公差;再
加上五月十二日的時候該師奉命縮短正面,但是調動預計在十四日才能完成,而德軍十三
日就攻來了。種種原因都造成該師的戰力甚低。
史實中第五十五師在空襲下只死了五十多人而已,但是很多後備役太過缺乏訓練而開始失
去鬥志。第二九五和三三一團很快就被擊敗,其中幾個連甚至不戰而退;第二一三團在十
三日遲到,十四日被用於反擊但遭擊潰。師炮兵在十三日晚間因為前線被坦克突破的謠言
而擅自撤退,但是德軍要等到隔天清晨才開始有坦克渡河,這對隔天上午的反擊有明顯不
利的影響。
隔壁的第七十一師人員素質和裝備比第五十五師更差,乃至於被從前線抽出來密集訓練,
五月十二日才緊急被調回前線。十三、十四日的時候該師只有師炮兵有所貢獻;一個步兵
團在十四日上午的反擊中遲到而沒參加戰鬥,另外兩個團則直接潰散,顯然短期的密集訓
練沒什麼成效。
蒙梅迪防衛段的要塞部隊表現就比這兩個師好,碉堡的守軍都沒有擅自退卻,抵抗到被殲
滅為止。第一四七要塞步兵團的火力是古德利安在五月十三日最主要的障礙,當該團被殲
滅,法軍防線就垮了,而該團被殲滅的主因就是第五十五師未戰先退。
德軍五月十三日在巴澤耶的渡河遭要塞部隊和法軍第七十一師擊敗,九十六艘小艇被摧毀
八十一艘。在色當,德軍還沒渡河就被機槍殺光了三個班,如果不是支援碉堡群的法軍步
兵遲到和潰退,本不該被德軍在四個小時內清空河岸防線、把橋頭堡擴大至五英里深。
此外,德軍在五月十五日向第十軍的右翼投入另一個軍,導致第二兵團往東南方收縮,棄
守高達一百三十個河岸碉堡、暴露拉弗爾泰要塞,該要塞成為德軍攻佔的第一個馬其諾防
線要塞,但其守軍並未有一人投降,全部死於要塞內的濃煙─德軍直到守軍覆沒之後才得
以進入要塞內部。如果拉弗爾泰要塞西側的碉堡群仍有重兵駐守,當不至於被德軍三面圍
攻,可以更有效發揮要塞的價值。
古德利安的部隊在十四、十五日只有一百二十人戰死、四百人受傷,這完全是因為法軍在
色當的兵力太過稀薄。十四日上午法軍反擊時,德軍先以一個坦克連迎戰,該連被擊敗後
再急調三個坦克連配合步兵迎戰。
如果反擊的法軍不是一個缺乏重武器的步兵團和一個坦克營,而是三倍於此且充分裝備戰
防炮、防空炮和手榴彈,還能取得軍、師炮兵的掩護火力,德軍是否能保住橋頭堡是令人
存疑的。
蒙特爾梅的碉堡線
在法軍第二與第九兵團交界處,蒙特爾梅防衛段的第四十二、五十二馬拉加斯機槍半旅抵
擋了兩天,德軍在此地直到十四日都沒有坦克能夠過河,但是在十五日的時候法軍奉命撤
守,並被德軍的摩托化部隊與坦克追擊而潰敗。
這些要塞部隊就算不撤退也很難堅持到十六日,因為他們的兵力捉襟見肘,只能用排級的
兵力進行反擊,德軍的炮兵和步兵卻在持續增加。然而,如果其他地段沒有被突破,而他
們又能取得一定的增援,那麼他們是有信心堅守的─史實中這些守軍原本在等第五十三師
前來增援,只要多一些火炮就有機會撐過五月十五日。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