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決戰後置論與低速戰艦無用論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7-12-30 11:02:07
本文已獲得轉載同意
很久沒轉載文章了 這次是西洋大老的文章
西洋大老雖然有時性格有點爭議,但是能拿出來的東西還是很有水準的。
這次一次轉兩篇,其實一開始是想轉下一篇《論塔蘭托珍珠港Z艦隊事件何以不能說明戰列
艦被航母取代》但是這篇也是重要的搭配文章。
一些不熟悉的用語和攻擊性的用語我改掉了
原作者:Whitehorsedak(西洋)
本文轉載自https://goo.gl/6abTmR
正文開始
決戰後置論:
1.19世紀末以來,戰列艦隊受到各種新技術的挑戰,包括魚雷、潛艇、飛機,獨自行動
的能力愈發削弱。作為決戰兵力的戰列艦再也不能像風帆時代那樣玩單兵種貼臉決戰,只
有依靠多兵種密切配合,協同攻防,才能在最終決戰中發揮其重砲重甲的實力。否則單獨
暴露在雷擊艦、潛艇、飛機面前,就顯出極其脆弱的一面。
2.這種趨勢的自然發展,就是戰列艦隊只有在其他兵種創造出有利環境後才適於投入決
戰,才有把握取勝。否則就可能面臨被敵方老鼠咬死本方大象的危險。決定一場海戰勝敗
的關鍵因素很快就不再取決於戰列艦隊,而是為戰列艦隊創造出勝勢的其他輔助艦隊,包
括用於強行偵查和前衛戰的戰列巡洋艦、輕巡洋艦和後來的航空母艦。
3.當前衛戰能夠影響勝勢之時,也就意味著戰術意義上的交戰已經在決戰之前完成了,
因為博弈雙方都會將精力越來越集中於前衛戰,定要在此分出勝負。而到前衛戰結束,勝
勢和敗勢已經被決定了。如果對局勢有一定把握,敗方就斷無繼續送死的道理,只有情報
不明或軍事決策之外的其他因素才能推動他繼續送死。
4.因此,有兩方面的因素共同導致了馬漢式決戰的永久性後置:一,不需捲入艦隊主力
的前衛戰就可以決定決戰勝敗,二,勝負提前決定之後,敗方不會有繼續接受決戰的動力
。因此,決戰就變成了一個永遠高高在上但遙不可及的概念,僅此而已。正如太平洋戰爭
,日本希望以中太平洋島鏈的消耗戰作為前衛戰,為最終決戰創造勝勢,但美國人卻不會
在自己的勝勢到來前貿然突進。
5.戰巡為什麼比戰列艦活躍得多?因為它是可以帶風向的兵種,能夠在戰略層面或戰術
層面的前90分鐘就創造出勝勢,而不只是為了等到點球大戰完成最後一擊。前90分鐘分出
勝負,點球大戰就沒必要再打了。反過來說,戰列艦要等前90分鐘雙方都拖成平局再出場
,自然機會寥寥。
6.航母為什麼會取代戰列艦和戰巡?因為它的機動性和作戰範圍比戰巡更大,製造勝勢
的能力比戰巡還強得多,依靠的是同樣的邏輯。
鐵烏龜(低速戰艦)無用論:
鐵烏龜在戰略層面的逆襲是不太可能了,戰術層面的逆襲有兩種方法:
1.美國海軍提出的反航戰。因為美國無戰巡,前衛戰必敗,就想出這招來,一是防止決
戰中被敵方高速艦包抄集火,二是防止遠程雷擊艦佔據戰列線前方的關鍵位置展開致命的
雷擊。接敵後突然轉向,就把前方包抄和埋伏的敵人甩到屁股後面去了,理想很豐滿。然
後這個設想仍舊受制於前衛戰,尤其是敵方航母的運用。一旦己方的鐵烏龜被雷擊減速,
敵方選擇集中攻擊受創艦,就只能考慮,要不放棄受創友艦,要不被動的進行救援,反航
戰的所有構想自然也就難以實現了。
2.英國海軍提出的夜戰。道理很簡單,大白天裡,高速艦不可能被低速艦追上,到黑漆
漆的夜裡,低速艦就可以貼近敵人展開攻擊。北角海戰就是典型。但這同樣取決於其他輔
助艦艇的高度配合來創造勝勢,特別是對情報的單方面透明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還需要
假設敵人沒有雷達等設備也沒有夜戰能力。二戰環境下,只有雷達被打壞的倒霉德棍和爛
泥扶不上牆的義大利人能如此配合。因此這也只是不得已的辦法,不能算是成功的逆襲策
略。
三個作戰計畫當背書材料
一、1944年馬歇爾群島作戰計畫
https://imgur.com/VS9Fn0l
(大致就是說,日軍戰列艦出現,就叫上戰列艦去戰列線對決)
二、萊特灣作戰計畫
https://imgur.com/hyOBNun(總計畫,李的艦隊TF34會對付日軍的主力艦隊)
https://imgur.com/qP8eu7S(哈爾西的計畫)
哈爾西在萊特灣海戰前的計劃是,前一日讓航母確定敵方位置,連夜集結高速主力艦奔襲
,次日讓航母的進攻和戰列艦的進攻在拂曉時刻同時展開,達成突襲的效果。其實質還是
航母的情報控制,結合高速主力艦的夜間奔襲,利用夜間機動避免敵方獲知己方目的而逃
脫,與RN間戰追求夜戰類似,只是其實力佔優,接敵後可從容待到黎明,用航母和主力艦
聯手發動打擊。透過此也防止敵人因前衛戰失利而脫離決戰。
三、馬里亞納與帕勞(斯普魯恩斯)
https://imgur.com/XLE06MI
(航母會在消滅敵人航母後,斷腿與致殘敵人戰艦,接著TG58.7的戰列艦會消滅敵人艦隊
,如果敵人不撤退或跑不掉的話。)
另外兩篇材料關於美軍水面艦隊的戰略的材料
美國海軍學院Thomas C. Hone的論文
Replacing battleships with aircraft carriers in the pacific in world war 2
https://imgur.com/Qu1IhT3
Trent Hone, “U.S. Navy Surface Battle Doctrineand Victory in the Pacific,”
Naval WarCollege Review 62, no. 1 (Winter 2009), pp.95-96
https://imgur.com/FeH54pj
以上資料說明:
1.遲至1944年萊特灣海戰,美軍仍在努力尋求戰列線決戰,並以戰列艦隊作為決戰兵力
,且認為只有戰列艦才能給敵人施加決定性的打擊,沒有放棄戰列艦和戰列線決戰的終極
戰術地位。而並不是某些人胡扯的改以航母為決戰兵力,航空戰即等於決戰。
2.遲至1944年,對於美軍追求的戰列線決戰而言,航母起到的仍是前衛戰和輔助作用,
其戰術地位,約等同於一戰艦隊體系中的屏護驅逐艦+輕巡+戰巡。
3.現實層面,歷次海戰起到關鍵作用的是航母,航母的實際作用強於戰列艦已是不爭的
事實,戰後遂出現了以航母為核心的新式艦隊體系。這並非由於在美軍官方戰術體系下航
母變成了決戰兵力(因為這並不存在),而恰恰是前衛戰導致決戰永久性後置的結果。
文章結束
簡述我的理解 大致上就是講在二戰戰略體系設計上,戰列艦還是放在決戰位置上。
航母戰實際屬於前衛戰,但是因為前衛戰就分勝負了,顯示出來的結果會在實際狀況上會
給大家一種航母對決是戰略上,馬漢的"決戰"的一部分的錯覺。
作者: diablo81321 (流月城七殺提督)   2017-12-30 11:43:00
現實就是 開幕空襲完就進結算了
作者: chuckni (SHOUGUN)   2017-12-30 12:29:00
開幕空襲,阿敵人怎麼死光了?
作者: defenser (☆機械式天秤☆)   2017-12-31 00:57:00
原來把人打到半殘不算是主力,最後收頭才是主力所以敦克爾克沒把英軍消滅掉都是包圍網德軍的錯,做球給德國空軍收頭的希特勒與戈林都沒錯
作者: winger (台...台台台台台灣奴隸工)   2017-12-31 01:22:00
敦克爾克問題是英國徹退太迅速吧?
作者: defenser (☆機械式天秤☆)   2017-12-31 01:23:00
事實是航艦打破了所謂雙方必須用戰列艦決戰的規則,對於大部分的二戰海軍指揮官,這是顛覆他們從基層爬到高層的過程中根深蒂固的思想,要改變十幾二十年養成的觀念並不容易,加上砲艦擺在那裏總是要拿來用,但既然指揮官都把前段最硬的仗留給航艦兵力去打了,怎麼還會得出航艦為戰列艦作嫁鋪紅毯的結論?
作者: swatteam (Kimi Chen)   2017-12-31 01:45:00
因為就算要拿那幾個動態戰例出來講 那也要先解釋一下為什麼那樣的結局"一定是"戰鬥型態的不同而不是單純的交戰雙方的投入資源量差距使然兩個英雄被七個英雄車 開兩礦被開七礦的碾然後說會贏就是因為遠距角比近戰角還強
作者: suregg (出奇蛋)   2017-12-31 09:08:00
看完覺得邏輯矛盾啊,當勝敗都在前衛戰中被決定,那為啥不能稱他所謂的前衛戰為決戰?而他所謂的決戰,看起來就只是追擊落敗敵人擴大戰果的追擊戰罷了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7-12-31 09:35:00
感覺是為了翻案洗白而刻意找原因的文章。
作者: lingray (美好的時光,為我停留)   2016-01-03 02:17:00
沒矛盾,就是美軍以戰列艦決勝的中心思想趕不上航母一開場就清檯的現實,要等仗都打完了才轉換典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