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edChoi (高雄吳彥祖)》之銘言:
: 在這裡討論元末蒙古人被起義軍趕回北方後
: 基本上是形成明朝和蒙古的南北對峙
: 蒙古軍團回到草原後應該是能夠打他們最擅長的草原騎射戰術
: 而明朝洪武帝下令繼續北伐蒙古後
: 蒙古軍竟然在草原上完全抵擋不了明軍的攻勢
: 損失的兵力和軍馬一次都是好幾萬不見
: 蒙古的舊都哈拉和林也幾度遭明軍攻陷洗劫成廢墟
: 後來的永樂帝更大膽把首都搬到明蒙邊境繼續把蒙古往死裡打
: 到底為什麼蒙古的軍力會急遽下降得那麼誇張?
其實如果真要比較中原的統一王朝末年的軍隊腐敗程度,看看南宋帝國以及明帝國
甚至唐帝國,元帝國的排名其實並不靠前的,從西元1352年開始看起,8月丞相脫脫
就攻下徐州,消滅了紅巾軍之一的李二;1353年12月,元帝國五行省兵馬圍剿擊敗
了徐壽輝,徐壽輝逃往山區。
1354年11月,丞相脫脫將張士誠圍困在高郵城,張士誠已準備要投降了,沒想到
元順帝因為太子的關係突然免去脫脫的官職,結果張士誠反敗為勝,但1357年8月因
屢為元軍和朱元璋所敗,投降元帝國。
另一方面,1357年2月,名將察罕帖木兒與李思齊(他們兩個很早就一起成為元帝國
義軍)入潼關擊敗紅巾軍李武、崔德,李武崔德往西逃亡,1360年投降李思齊。
而1359年8月,名將察罕帖木兒大敗紅巾軍劉福通,攻下紅巾軍大本營汴梁,劉福通
韓林兒敗走安豐,1363年時張士誠攻破安豐,劉福通死。
1361年8月,察罕帖木兒平定了元帝國叛軍田豐,田豐投降,但1362年8月,田豐又
叛,王士誠刺殺了獨入田豐營帳的察罕帖木兒,元帝國失去支柱。察罕帖木兒幾年
內在北方與劉福通部作戰,兵鋒所及,自陝西、寧夏、山西到河北、河南,幾乎
百戰百勝。1361年,察罕帖木兒又揮師東向,從北、中、南三路進入山東。克東昌
、下濟寧、破濟南,直到東海。短短一年時間,收復了除益都以外的山東全境。
但此時隨著察罕帖木兒的身亡,這些功績都成為了泡沫。連朱元璋當初都攝於察罕
帖木兒的威名,遣使通好,與張士誠一樣暫時屈服於元帝國。聽到察罕帖木兒身亡
消息,朱元璋說:"天下無人矣!",馬上打消屈服於元帝國之念頭,可見察罕帖木兒
威名竟到了如此地步! 元帝國的滅亡其實最主要的原因該是軍事將領們的內鬨以及
元順帝的昏庸導致的。
察罕帖木兒的義子王保保,擴廓帖木兒,接管了察罕帖木兒的軍隊,這引起了李思
齊在內的一些老將以及原本就對察罕帖木兒不友善之將領的忌恨,加上擴廓帖木兒
之前不願意替太子與奇皇后逼宮元順帝,遭到太子的仇視,反而被太子在元順帝
前面進了讒言(奇怪的是太子要逼宮,為什麼元順帝還這麼信任太子的話?? ),
結果一堆將領都奉命圍剿擴廓帖木兒,但是擴廓帖木兒應該是得到察罕帖木兒的
真傳,不但沒被剿滅,反而擊敗了圍剿軍,元順帝這時很機靈,開始支持擴廓
帖木兒,下詔認錯,但是為時已晚,朱元璋已經準備了大軍北伐,徐達與常遇春
傅有德打敗河南行省附近的元軍將領,繼續往大都方向進發,這時擴廓帖木兒在
山西似乎懼怕徐達常遇春的軍力,因此裹足不前,所以徐達常遇春傅有德順利
取下大都,元順帝逃往上都。
1368年冬,元順帝彷彿是大夢初醒,命令左丞相也速還有擴廓帖木兒率兵兩路並進
奪回大都,但是都半途不戰而退。擴廓帖木兒回師山西太原時,又遭到常遇春的
偷襲,損失慘重,敗走甘肅。
1369年春,明軍入陝,李思齊降明,3月,元順帝再讓左丞相也速攻取大都,遭到
常遇春李文忠擊敗,常遇春李文忠繼續攻占錦州以及上都,元順帝逃往應昌。
1369年秋,擴廓帖木兒等元軍將領一直騷擾陝西甘肅邊區,雖然沒有什麼大的效果
,但朱元璋決定大舉北伐,以除後患。
1370年,元順帝死於應昌,此時李文忠與徐達正好兩路並進北伐,李文忠攻下應昌
,而徐達在沈兒峪之戰獲勝,擴廓帖木兒逃往和林,明軍大獲全勝。
1370年,太子愛猷識理答臘即位,為元昭宗,他與擴廓帖木兒盡釋前嫌,在昭宗朝
出現了一批北元名臣,如太保哈刺章、 太尉蠻子、太尉納哈出,均在此時有作為,
成為北元的中堅力量。愛猷識理答臘和擴廓帖木兒君臣聯手執政的宣光年間,北元
得以穩固,與明朝南北對峙。
1372年,朱元璋北伐作戰節節勝利,信心滿滿,2月以徐達為征虜大將軍,李文忠
為左副將軍,馮勝為征西將軍,各率五萬騎兵,三路出擊,意圖殲滅擴廓帖木兒
,消滅北元一統大漠。
徐達與先鋒藍玉行軍到達土拉河畔,遭遇擴廓帖木兒軍,擴廓帖木兒詐敗後退,與
賀宗哲會合,在和林附近設下伏兵,在3月下旬被擴廓帖木兒賀宗哲伏擊圍困,
徐達5月上旬才突圍脫困,損失數萬人,是明朝建國首場大敗仗! 而李文忠何文輝
在6月到達土拉河,遭到太尉蠻子、太保哈剌章的抵抗,北元軍且戰且退,退至
鄂爾渾河附近,北元援軍到達,明軍將領曹良臣、周顯、張耀、常榮戰死,但北元
軍繼續敗退至和林北部,又有援軍到來,李文忠此時才決定退兵,歸途中又
迷路,無功而返。馮勝一路則很順利的盪平甘州、肅州、瓜州、亦集乃路,俘獲
馬駝牛羊10餘萬。
至於明成祖時,也並非一面倒的大勝蒙古。像1409年命淇國公丘福為鎮虜大將軍、
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蒙古人)、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等發10萬騎兵出征,
丘福自為前鋒,未查敵情,本雅失里汗讓人去明軍詐降,說蒙古軍已北遁,只距離
30里遠,安平侯李遠認為是詐降計,但丘福信以為真,率軍追擊,被本雅失里汗與
阿魯台太師圍困,蒙古騎兵衝亂明軍陣營,明軍全軍覆沒,李遠王聰突圍不成,
王聰戰死,李遠、火真、丘福都被俘,最後被殺。
從整體來看,元末的蒙古軍戰力不如蒙古帝國時期,但也沒有腐化到不堪一擊,
北元敵不過明朝,主要還是在於蒙古領導者不夠好,內部也開始分裂為韃靼瓦剌
,內鬥消耗自己的實力,加上中原王朝正好處於強盛期,強弱之勢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