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KN (99%是眼鏡與吐槽)
2018-04-13 22:10:24: 我始終認為胡德與G3就可堪稱是初代高速戰列艦
以下講點我認知的戰巡歷史。
日德蘭海戰跟戰巡的歷史有分不開的關係。
日德蘭海戰事實上是英德雙方前衛戰巡部隊的對決,英軍方面戰艦
只有戰艦中比較高速的伊莉莎白女王級,來得及趕上戰鬥。
但英國戰巡如前所說因為防禦跟訓練上的問題被打爆。
參戰的伊莉莎白女王級雖然也吃了不少砲彈,但由於防禦措施較為完全,
無事從海戰中存活下來。(QE級後來成為海軍史上最活躍的戰艦級別)
另一方面,德國的戰巡部隊雖然也遭到英軍命中,但由於德國設計在維持高速之餘
傾向採取裝甲防禦優先於火砲的配置,相對於英軍戰巡3艘沉沒,德軍只有1艘,
損失的各式艦艇總噸位也只有約英軍的一半。
而且因為大型船人多,戰死者數也是英軍比較慘重。
所以這場海戰雖證明了讓戰鬥艦有30節航速能夠擁有更多的交戰跟行動自由,
但實際要互毆的時候裝甲還是很重要的。
而在一戰末期的技術,以當時的引擎出力很難達到上巨砲重裝甲還要能達到
30節出力。於是一戰後期跟戰爭剛結束時的新造戰艦,還是以裝甲跟火力為優先。
胡德號雖是一個很偉大的嘗試,但由於造價飛天跟海軍條約的限制,也就只造了
那麼一艘。且還很倒楣的在後來的二戰中證明其防禦有致命性的缺陷。
此外,二戰時殘留的世界七艘老式一戰戰巡,英軍的胡德、名望級x2,
日軍的金剛級x4,都因為高速好用被投入前線激戰,終戰時只有一艘(HMS Renown)存活。
相反地後來二戰前夕新造的30節高速戰艦,基本上都還蠻耐打的。
就算是少數遭到艦砲擊沉的俾斯麥,也是正面吃下了納爾遜級的16吋砲數次攻擊,
最後眼見大勢已去自行注水才沉沒,而不像某胡德遭到第二次齊射就炸了。
沙恩霍斯特也是在硬吃了約克公爵號一輪猛攻之後遭到魚雷集中攻擊才沉沒。
顯見德國裝甲還是蠻耐打的。
所以費雪等人提出的30節高速跟長大的續航力雖然確實方向正確,但火拼當中
裝甲有弱點,對這種大船來說,還是蠻致命的。
就因為對決狀態必須死嗑到底 讓我對之前的前衛戰系列文稍有疑慮(應該是我也沒讀懂啦) 至於戰巡在前衛戰勝利後靠高速走位搶敵主力的頭T與自方主力協同夾擊 日德蘭證實了這麽多方協同的戰術 實作上在完成之前 就先會被驅逐的魚雷衝鋒斷法 而且驅逐速力不弱 在他們就衝鋒發起線之前事先趕跑很難(何況本就是賭命衝鋒)
所以艦砲也不足以阻止這些驅逐艦賭命衝鋒?歷史上有甚麼戰例嗎?驅逐艦來得及射完魚雷後逃離這些主力艦的射程嗎?
印象中撤離前有幾艘被打成廢船 但他們的任務本就是替公海艦隊爭取時間逃跑(橫T) 對舍爾來講是值得的(慣老闆?)
被賭命一戰的驅逐艦咬傷的有沙恩霍斯特和熊野對手分別是HMS Acasta和USS Johnston更正,是捨命一戰才對
作者:
BUMAS (中年人)
2018-04-14 12:33:00驅逐艦捨命衝鋒最著名的就薩馬島海戰嘍
作者: NEOPLAN 2018-04-14 13:05:00
著名的塔菲三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