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舉個同樣是無線航電的例子好了,
以二戰之前這個背景來說,各界發展雷達與無線電科技可以說是如火如荼,基本上叫得
出名字的國家在一戰、一二戰戰間期發展的無線電、雷達科技普通人喊得出名字的大國
都有發表專利或是研發出特有的技術。
英國在二戰時除了有名的是雷達外,還有後世大家使用的《敵我辨識系統》(IFF)其
實也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除了現在戰機船艦用的敵我辨識系統外,還有Etag跟悠遊卡
等生活上的應用都是由IFF發展而來。
我想說的是,
英國發展IFF比德國稍早一些,在大約1938年年左右就開始有IFF的概念雛形,1939年的
時候在皇家空軍實裝了Mark II(英國還真愛馬克.......),
咦?好奇怪,怎麼一下就跳到Mark II,那一型呢?
一型只實際交付了50組左右就被取代了,而且它其實並不可靠,
由於雷達設計得很敏感,如果回波訊號太強,當雷達接受到的訊號會比發出去的還大時
,螢幕上的標示會變大,最後很難區分有IFF的飛機回波與沒有IFF的回波訊號(第一代
電子干擾器是你?!)。不過,如果訊號太弱,雷達就收不到IFF訊號........因此需
要飛行員自己設定訊號大小,
由於飛行中常忘記調大訊號,大概只有50%的機會傳回雷達那邊....
上面是IFF Mark I的故事,它只用於實驗...
下一代的Mark II,則是從1939年使用到1943年,除了之後發生的問題之外,如果德國
的飛機只要夠靠近皇家空軍,就會被當作是友軍.....這個戰術在1940年左右開始被使
用,也因此讓IFF系統難以被信任。
還沒完,其實馬克二型IFF系統在1940年左右就已經達到系統的極限了,英國還是繼續
用到1943年換成Mark III才解決這個問題。
以這例子來說,就是差不多的概念,
有時不是不知道問題,而是就算有問題還是得用,因為手邊的資源就是這麼多。
題外話,馬克三型可以進行有限通訊,包括對編碼過的「五月天」的回應......
這篇文章部分是參考英文維基條目「IFF」,其內容及引用來源相對完整故可供參考..
....
※ 引述《gecer (gecer)》之銘言
: 說到零戰 最著名的傳言是零戰飛行員會鋸掉天線 因為零戰無線電很糟糕 但是如果
觀看
: 零戰的規格 無線電是必要的 不曉得當時日本海軍為什麼可以讓低品質的無線電交機
?
: 都沒有測試通話過嗎?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30538042.A.BD0.html
: ※ 編輯: gecer (118.171.199.42), 07/02/2018 21: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