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immy5680 (倘若企鵝能飛翔)》之銘言:
: 所以清軍最大的困境還是在於領導階層的無知;相對來說,鄂圖曼和日本就都在開始改革
: 之後重視軍校訓練,聘請歐洲列強的優秀軍官來擔任最高指導。北洋艦隊可能因為比較看
: 重技術,無論是訓練還是聘用外籍軍官就都比淮軍好很多。
一個先進的軍隊要有幾個要素
參謀制度、軍官學校、軍士官制度及階級、核心價值
日本早就有海軍官校和陸軍官校時,中國軍校在那?
這些所謂的文人精英,和軍事沒有關係啊~
: 葉志超被黑的蠻慘的,不過清軍從平壤撤退其實是多數將領的意思,不是唐生智守南京的
: 那種主帥突然逃跑。最重要的是清軍的彈藥已經不足以支撐下去,當然只能撤走,錯是錯
: 在撤退太沒有章法,類似後來老蔣在松滬會戰尾聲要撤退時一團亂。
葉被黑嗎?
中派兵各路增援朝鮮的部隊趕到平壤時,成歡戰鬥已經結束多日。
結果第二次,成歡之戰,葉志超還偽報,謊稱殲滅日軍1,700餘人,後再誇大至2,000餘人
騙得朝廷嘉獎賞銀二萬兩,晉升葉志超為提督,成為平壤各路清軍統領。
葉提督公然編造虛假情報的行徑和戰場上的怯懦表現,導致平壤戰役再次大敗。
這是人家黑他?
他作為一個統帥,判斷對己方十分不利,可以避開正面交鋒,
甚至可以選擇棄城撤退,但他是自己閃人也,沒有揪團一起閃,他自己閃啊...
不過也不是他啦,黃海海戰中,日本聯合艦隊擊沉清國軍艦5艘,日方傷艦多艘但無沉艦。
可是來自北洋水師的最初奏報卻稱:
擊沉包括吉野號在內的數艘日艦,日本聯合艦隊已經失去海外作戰能力
朝廷對此特授予丁汝昌獎賞以資鼓勵。
就大家一起在唬爛,最後被敵人一槍打爆...
中國是敗在補給嗎?
我個人不這麼認為,我前面有提到,清國根本沒有搞清楚敵人是什麼樣的軍隊
也沒有作戰的決心,甚至沒有作戰的準備
所以,中國是被日本硬輾過去,以他們當時使用的兵力,糧彈沒有不足
甚至一開始還有分給弟弟
清軍當時武器比日本先進,清軍當時的已經裝備加特林機槍,步槍也是連發毛瑟槍。
日本那時候連機槍都沒有,但是清軍不會運用啊,清軍士兵跟智障一樣,很多還文肓
當時日本都國民教育了,士兵至少也小學畢業好嗎...
1894.6.15 福島中佐、上原少佐,參謀總長宛,朝鮮京城報告《清國送兵器與韓》 李
鴻章贈送韓廷步槍一千挺、彈藥十萬發。昨夜支那兵三百攜槍支彈藥從京城西門進入。
重點是甲午戰爭後,清國的武器彈藥口糧被日本繳獲一大堆,比日本人自己帶來的多啊..
這樣要說清朝輸在補給?
藤村道生:《日清戰爭》,米慶余/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1,P165
「在整個戰爭過程中,日軍所消耗的彈藥為:步槍子彈一百二十四萬一千八百發,炮彈三
萬四千零九十發。派往海外的士兵,每人約放步槍子彈八發,每門大炮約放炮彈一百發。
看看十年後日俄戰爭中的南山戰役,它以三個師團為骨幹的第二軍,在兩天的時間內,就
消耗了大約同等數量的彈藥。如果僅限於同清國陸軍作戰,就可知日清戰爭的軍事規模,
是微小的。」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中日戰爭(一),P214。
平壤戰役為例,清軍出發往朝鮮時,每槍自帶子彈150發,每炮自帶炮彈50顆;
後又自國內運去炮彈若干、子彈50萬發,但此役僅擊斃日軍180人。
日本媒體當日對外宣稱:至1894年12月,繳獲清軍炮彈260餘萬顆,子彈7745萬餘粒。
小日本8發子彈就打爆大清國了...
大清國~QQ~
想不到百年後還有人替大清國說因為沒補給是輸的原因,大清感到安慰
事實上,甲午前西方國家外交官在戰前曾多次向清國提示戰爭的危機。
發出同情和善意的勸告,清國自己智障不相信日本決心與清國開戰。
寄望通過列強周旋來化解清日兩國危機,致使清國錯過了前期備戰的最佳時機。
一直覺得有列強在管,對岸不敢打過來,所以我都不用準備哦~
然後就被GG了~~
(其實這種心態到現在也有市場,不能說大清國智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