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ssxass (包子)》之銘言:
: ※ 引述《saltlake (SaltLake)》之銘言:
: : 看昔年國共交戰的一些著作,常見到其中描述,解放軍將士上下用命,
: : 千里奔襲,於是大出國軍意外,往往能在國軍以為解放軍援軍尚遠,還
: : 有時間圍剿當地解放軍的情況下,反包圍國軍而大破之。
: : 又或者是國軍低估了解放軍的飛毛腿,以至於逃跑不及,被追上繳械云
: : 云。
: : 問題是用兩條腿揹著武器和彈藥跑路,體力消耗一定免不了,抵達定點
: : 之後又要與國軍交戰,而不是跑到定點就可以躺趴下休息。解放軍和國
: : 軍士兵與軍官的體力怎會差得如此之大?
: 此外,兵力調遣的途中必定要有適當管制,否則隊伍裡每個人撒開丫子
: 各跑各的,一段距離之後,隊伍就四散而不成建制。即使軍士官兵個各
: 忠心耿耿而不趁亂逃散,也大增部分成員迷路的機會,遑論到了集合地
: 點還要與國軍交戰。更別提途中萬一遇襲,七零八落不成建制的散兵,
: 恐怕多半不是被俘就是陣亡。
: 解放軍當年如何做到而國軍為何做不到?
大兵團行軍作戰這回事不是說某個天才將領腦子發熱一下子就能打的,相反他是一個組織
判斷能力、嚴密度、紀律性、資訊溝通能力、資訊收集能力的匯總。首先你得知道敵人大
概有多少人、從什麼地方來、要到什麼地方去、要實現怎麼樣的目的等等四個必須條件才
能夠說組織大兵團作戰,連敵人的目的都沒搞清楚就組織大兵團行軍作戰那是送人頭而已
。
例如說遼沈戰役解放軍可以打散編制,師長找不到團長,團長找不到連長,但是為什
麼共軍都好像開外掛一樣往最有力方向行動呢?例如說東北野戰軍三縱七師師直屬砲兵營
、十九團,二十一團大家都亂了編制,半路途中見著了,三個單位臨時組建三個步兵營一
個炮營,直接騎臉廖耀湘指揮部改變整個戰局。
這種主觀能動性因為這支隊伍從上到下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幹嘛,這才是大兵團作戰
的基礎。
原因首先第一共軍歷來重視士兵掃盲和技術,掃盲的結果就是共軍上到將領下到小兵
能夠理解書面複雜命令,會看軍事地圖,在共軍當班長硬性要求會400-600字。而反觀國
軍軍官除了駐印軍及黃埔土木系外連軍官都有文盲,連書面命令和軍事地圖都看不大懂,
別說什麼大兵團作戰了,連行軍到隔壁縣城這樣簡單的動作都容易迷路。
第二,中共很認真的翻譯了很多當時西方和蘇聯的新近軍事理論(例如克勞塞維茲的
戰爭論,諷刺的是當時翻譯的第一版戰爭論因為太文言難懂而躺在國防大學里吃灰,而中
共就進口原文書自己去翻譯,而國軍就只能讀老蔣下發的"曾胡治兵語錄")而且印發到
連排一級的,還有列寧室(相當於國軍的中山室)都貼著當時先進的武器介紹圖,當時共
軍的士兵還拿著“獨角牛”(一種自製單發手槍)和長矛的士兵們已經在學習認識飛機、
坦克、航母、列車炮等等當時中國看起來跟外星人差不多的裝備。也就是說共軍基層指揮
員們很早就學習怎麼打大規模戰役,接觸當時最先進的武器形態,相反隔壁國民黨還用鐵
鍊鎖著自己士兵的脖子(只有駐印軍系統和土木系一部分軍隊稍微好點)……
第三,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這種講法不是中共官方瞎說的,長征不單單是對
外宣傳共產主義,更重要的是對內也有淘汰鍛煉,失敗比勝利更容易讓人學習。當初紅軍
八萬多人雖然最後只剩下不三萬到達陝北,但是這三萬人可是在敵軍十幾重包圍下身經百
戰的超級精銳,懂得在最可怕最惡劣環境下生存和作戰。他們只需要把書本上的軍事技術
學一下(有請對口專業劉伯承元帥,中共是當時融合了德國/日系——舊北洋出身軍官,
蘇系——留蘇派軍官的軍隊,而隔壁KMT除了少數部隊之外根本連步兵操典都不能落實)
新兵一來他們就可以是班長、排長、連長。而指揮這次人類歷史上超長距離行軍還能夠活
下來的團長(例如王近山)、師長(例如李天佑)、軍長們(例如林彪)早就變成了打仗
上的人精,因為殘酷的戰場環境已經最有效率的淘汰了不適應的人。綜上所述,在長征和
抗戰以後,中共的軍隊裡面是見慣大世面的指揮層,身經百戰的中層還有充滿理想,這樣
的一個組織只要有充分的武裝,只要不是慘敗,戰後開個總結會大家商量一下,就可以順
利組織大規模的行軍作戰。
第四、國軍除了少數地區(大都市周圍或是有經營的老地盤如江浙、廣西地區)之外
對地方的控制隨著抗日戰爭而毀滅到幾乎消失,又隨著抗戰勝利而來的貪污腐敗而沒去重
建基層動員體系,導致國軍在行軍時就真的是只是軍隊在動作,無法要求沿路政府配合後
勤補給,中共在這方面就作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