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idas82539 (喵)》之銘言:
原文恕刪
補充一下其他部分
大日本帝國軍隊眾所皆知的是她有著著名的軍種衝突-海軍與陸軍
因此海軍自成一個軍方大派系,然而陸軍並非如此
陸軍很早就存在著兩種思想截然不同的大派系,並實際影響了後來的政局變動
1.遵從體制改革的統制派
以合法手段進行國家改造的思想主張,尊重現有的體制,建立以軍部為主的政策
方針,將國家改造為總體戰體制的高度國防國家
對中國方面的政策主要為挑釁及擴張,直至使中國不與日本為敵
視滿州為日本生命線,並不將滿州國視為盟友,對滿州的方針主要為壓榨與殖民
擴張路線存在著往東南亞的南進政策與進攻西伯利亞的北進兩派
著名領袖為永田鐵山與東條英機
2.重視天皇榮光的皇道派
視天皇為帶領國家唯一的領袖,所有的方針與改革改造皆以天皇為中心,推翻無
用的內閣與憲法,在226事件青年軍官打著的"尊皇討奸"即類似於幕府末期的"尊
皇攘夷",總目標建立類似於絕對君主制的國家
由於皇道派主張天皇的威光,當時國際局勢對君主制造成嚴重威脅的國家正是由
共產黨統治的蘇聯,因此本派系視蘇聯為絕對大敵,北進的色彩較為濃厚,並基
於此原則下將滿州視為地位稍高的抗蘇傀儡前線,但其生命線的地位跟統制派相
似
由於本派系唯一的大敵是蘇聯,縱使部分軍官也傾向征服中國,但大致上原則是
不與中國的國民政府發生更多衝突,也不與英美等西方勢力交惡,全力備戰等待
良機跟死敵蘇聯決戰
著名領袖為荒木貞夫與真崎甚三郎
雖然大致上如此分成兩派,但實際上仍因不同人而有些微差異
這兩派不僅分布於軍部中央,也分布在關東軍方面,對於1930年代各種網內互打
與爭權時常上演,且越來越激進,暗殺幾乎成了擊倒對方的絕招,並最終在高峰
上造成兩起改變日本歷史的關鍵事件,"相澤事件"與"226事件"
相澤事件殺死了統制派領袖-永田鐵山-客觀上來說這起事件是促成了東條英機的
崛起,並讓統制派逐漸失控的重點事件
226事件的結果則是永久性的讓皇道派沒落的關鍵,因其領袖之一的真崎甚三郎被
認定是主謀之一,導致統制派得以藉口清洗皇道派與支持皇道派的軍官,將其退役
或是轉入後備役,之後無論軍部還是關東軍皆被統制派軍官把持,也是日本走向軍
國主義的關鍵事件
226事件的延伸影響就是內閣逐漸由軍部掌權,並建立軍部獨裁,關鍵的因素還有:
"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
這法曾經在大正時期被廢除,但在226事件後,統制派為了阻止皇道派軍官重回中樞
並於廣田弘毅內閣時期恢復這條法案
法案規定陸軍大臣與海軍大臣必須任用現役的軍官,不得任用退役或後備役的軍官
因此若發生無適合人選情形,結果將導致無法組閣,甚至倒閣
如廣田弘毅內閣總辭後,宇垣一成在會議上受天皇指名組閣,但陸軍不喜歡他的方針
因而反對,直接導致組閣失敗
又如米內光政執政時反對三國同盟,讓陸軍大臣7pupu辭職又不提出後繼人選,因而
倒閣,自此軍部(統制派)開始掌握政府實權
因此,226事件無論主客觀來說可以說是改變日本命運的關鍵事件,促成了日後日本戰
爭歷史
天皇認為這批年輕人是在"作亂"而不是"起義",因此並未支持他們的要求,最終促成226
事件以政變失敗收場,也直接造成皇道派衰弱,統制派掌權後又因失去保守領袖而趨於
激進,最終開啟了中日戰爭與太平洋戰爭
若天皇支持政變,那歷史很可能會被極大程度改寫,中日戰爭很可能早期停戰甚至根本
不會發生,若沒有中日戰爭,就不會使美國出手發動石油禁運,因而發動的太平洋戰爭
也不會出現,日本可能會進入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國運,當然這些都是if假設劇本
題外話,發動918事變的石原莞爾實際上並不屬於兩派,他偏向尊重天皇,也視為蘇聯為
大敵,石原也反對與中國發生更多衝突,但反對226事件的政變,跟兩派根本不同點在於
對滿州的態度,甚至可以稱為"滿州派",石原認為滿州是對抗蘇聯的重要盟國,必須扶持
起來變成帝國的抗蘇盟友,但位子爬得不夠高,只得讓東條上等兵的派系去搞笑讓中日戰
爭轉變為全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