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青銅和鐵器格鬥的差異?

作者: fw190a (las)   2020-10-11 23:53:12
早期鐵器性能對上成熟青銅器優勢不大,
主要還是已經提到的礦產問題影響比較強,
要能湊齊銅錫兩種礦,要馬靠穩定的長程貿易,
要馬疆域夠大又天選之人,但即使在這種青銅器文明中,
也還是會因為產量和成本而去慢慢普及鐵器。
問題是鐵器一旦發明,
就會是周遭原本用不起青銅器勢力發起挑戰的絕佳工具,
想像原本只能石器的蠻族開始拿起鐵器發動進攻,
搭上成熟帝國各種被推翻的理由(包括天災人禍),
最後看到的結果就是文明大崩潰,青銅器更難湊齊生產條件,
以及鐵制武器取代青銅武器的景象。
(青銅時期晩期崩潰)
青銅的硬度與韌性雖說不能兩全,
但勝在他能夠自己選擇適合的比例應用在不同需要的領域上,
而且鑄造的方式能支持大塊一體化的構造。
至少在防具方面青銅器被淘汰的速度慢多了,
尤其如果是追求高防護力的重步兵就更是如此。
箭矢部分雖然理論上硬度可以追求到很高,
但一次性消耗品這麼用比較敗家,所以不容易看到。
武器防具這方面,其實就算硬度有差距,也很難看到真正意義上的"削鐵如泥",
通常他的耐用和防護性能都體現在韌性上。
如果有一方武器被砍斷,都是因為結構上乘載不了太大的力量衝擊而斷,而非被砍斷。
同理如果高硬度的武器砍/刺上低硬度的防具,主要對抗的也還是韌性,
硬度帶來的優勢主要是兩者相撞時硬度高一方不容易磨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AFz7UeVm4E
那硬度有什麼用呢?其實硬度通常是用來支撐所謂的鋒利,
硬度高代表劍刃更能維持尖銳的程度以保證鋒利。
但這種鋒利其實是用來對抗布質裝甲或人體的。
作者: ja23072008   2020-10-12 02:09:00
其實青銅器還要一定比例的鉛礦,要湊齊的礦物比鐵器多。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10-12 12:42:00
戰國秦曾延伸領地到金沙江以南 有機會取得大錫礦 以相較其他各國的較低成本 砸下去研發青銅?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0-10-12 12:56:00
當時戰國各國主力都是青銅器當年的礦源 可能比現在普及分佈因為中原很多小礦是被歷代挖光了就像中原以前是有幾百年巨木能造艦的是歷代戰亂需求砍光了秦的優勢是體制動員能力與軍功制鬥志當年金屬科技代差沒到能新武器決勝負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10-12 13:09:00
科技還是有差 出土的秦劍接近1公尺 只是恐只佔戰爭一小部份
作者: BITMajo (BITMajo)   2020-10-12 14:16:00
好的冷兵器材料要有高硬度和耐磨性來維持鋒利度也要有高強度避免一碰撞就碎,像玻璃或黑耀石那樣也要能賦予韌性,讓它能像彈簧一樣吸收衝擊如果做不到的話就只能用複合的材料組合了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0-10-12 22:17:00
不是,長度不是科技配葬的秦劍含錫超高太脆了 不是好武器而且那種雙手劍還不能拿盾....長度只是需求問題 陪葬可能看起來要屌嚴格說來 六國科技可能還比較強中原當時是先進國已能生出不少鐵劍只是數量仍不足以翻轉戰場優勢蘇聯已示範過科技不用領先也能優勢秦國也是靠動員能力彌補科技差距
作者: BITMajo (BITMajo)   2020-10-12 22:28:00
同意樓上看法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0-10-12 22:33:00
不要有勝利者一定是科技優勝的迷思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10-12 23:17:00
會認為勝利者有科技優勢 大概斷章取義 無視我講明劍只是戰爭一小部份吧墓裡的長劍 只能耍屌 而不能實戰?證據在哪?
作者: suaowilliam (蘇澳威廉)   2020-10-12 23:44:00
上面就說太脆了,容易缺口甚至斷掉怎麼實戰?長度太長無法持盾,實戰上防禦就是吃虧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10-12 23:57:00
https://tinyurl.com/y2wc7gel 秦劍 錫18~21% 鉛0.17~2.18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0-10-13 00:22:00
秦青銅大劍實際檢測含錫量20-30%秦俑坑銅劍考論含錫20%開始韌性急降 很脆防禦取捨的話 青銅太脆也不適合格擋戰國青銅劍50-60cm和秦青銅劍80-95cm也找不到傳承和過渡 無法理解越王勾踐劍全長50幾公分 含錫17%那已經算短而硬了武器其實不太需要非常硬又硬又長是一定會變脆弱 這是物理問題西方當時是15%以下再鍛打+退火含錫量太高鍛打強化 只能硬又脆出土時似乎也不少斷掉的劍刃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10-13 00:38:00
樣本不同的問題 但至少秦是做得出來沒有"太"脆的劍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0-10-13 00:40:00
這設定 像實戰用嗎?拿著雙手重劍怕敲斷不能格擋 又不能拿盾 當時步兵又多數持比劍更長的青銅戈矛... 雙手銅劍適合拼刺擊也不太能砍矛身...目前考古資料看來就是蠻讓人質疑的戰國六韜 萬人之軍 戎車484乘,強弩6000,戟盾2000,矛盾2000戰車部分也是持長矛戈型兵器其他就是弩兵與長兵器盾兵可理解當時戰場不像適合華麗的雙手大劍
作者: BITMajo (BITMajo)   2020-10-13 01:17:00
根本做不出來啊,非要靠鐵器不可除非能接受有缺陷的武器,或是用複合材料武器...不過應該沒人那麼做,不如直接用長兵器就好了但不到"大劍"的標準,單純可以用雙手握持的劍,或許有部份情況有在用吧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10-13 01:48:00
做不出來?人家測出來的數據 就憑一句話能否定?k大講的是車戰 難道都沒有近身作戰的場合?所以我才說劍只是戰爭的一小部份 但不代表科技沒達到那個水平
作者: ja23072008   2020-10-13 01:58:00
劍是一定階層以上的軍人才能拿,有點取代鉞的地位。多數雜兵沒有佩劍,頂多短刀匕首。君王陪葬品中的武器也帶有禮器概念。
作者: BITMajo (BITMajo)   2020-10-13 02:44:00
我指的是我樓上說的"雙手大劍"的情況用青銅器做出來應該很慘,但是那個假設也是有問題的因為那個時候雙手大劍這種東西應該還沒出現吧並不是在指你說的秦長劍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10-13 02:47:00
戰國時代的小兵 也是有佩劍的 《荀子議兵篇》:"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 至於秦的要再找找好吧!我誤會了 說聲抱歉
作者: BITMajo (BITMajo)   2020-10-13 02:48:00
不會,是我沒講清楚
作者: T50 (打不贏二二)   2020-10-13 03:17:00
吳起的武卒是超級精兵耶。不能算小雜兵啦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10-13 03:30:00
雲夢秦簡《法律答問》:士五甲斗、拔尖伐、斬人發结、可論?其中拔尖本來有它自己的意思 但從上下文來看 可能是拔劍的意思 看有沒有專家幫忙解惑k大跟我數據出處應該都來自《秦俑坑銅劍考論》 重點是錫含量31%的那隻 含銅達71% 如此則超過百分百 豈不令人懷疑其真實性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0-10-13 08:05:00
基本後世鋼劍的0.8到1米幾乎都是雙手劍青銅劍即使設計相同也會比鋼鐵長劍還重何況為了怕斷 還得特別鑄造加厚又沒鍛造退火 這批明器實戰性本就該質疑六國當然也有劍 何況武卒是超級精銳但六國的劍多為較短不易敲斷有實用性的秦這批明器長劍 也不在六國戰史被提及照理說 你比人家長這麼多 大家都無視?合理嗎
作者: ja23072008   2020-10-13 09:49:00
把魏武卒當一般雜兵看待的錯誤就不說了,從你引用的文字不就可以發現武卒的主武器是強弩?再來是操戈,最後才用劍。越王墓劍跟秦王墓劍都帶有禮器性質,做成不符當世實用價值的需求是誇耀醒目,象徵持有者權力。在朝堂大典或誓師高台上容易使臣下部屬注目辨識。可以試想把儀隊禮刀換成M9刺刀的視覺差距。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10-13 12:01:00
那難道秦軍就沒有分階層?完全不可能有像魏武卒般的兵卒?強調主武器只是在模糊焦點 總是還會有用到劍的時候吧要搞禮器 乾脆做2公尺的劍 豈不更誇耀醒目XD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0-10-13 12:14:00
那要不要3米 4米 5米?近1米當時就已經是超長到嚇人了就算禮器 起碼是工匠自身可以手持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10-13 12:25:00
無視劍..武器那麼多 可以是在用劍之前 就已經分勝負啦樓上你還是先回答我 加起來超過100%的銅錫含量 是怎麼回事吧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0-10-13 12:27:00
它有個可能性是宮廷內衛裝飾有使用基本不會接戰 就像現代還是有儀隊儀隊是帥氣比較重要 全身上下可不實用你講啥100%數據根本沒考慮銅錫密度各部位不均勻吧那把01395號劍:錫表面31 內部21.4鑄造本身就無法精準分佈目前考古研究是認為秦劍製程簡單,銅鑄一步成型,沒熱處理,也沒冷鍛這不需要什麼幻想 是實際實品展現
作者: ja23072008   2020-10-13 12:44:00
不要說儀仗兵器不實用,把它當作古羅馬法西斯的意義就知道了。商周的鉞也是儀仗兵器,更早之前當然也有實戰用途,只是不再是主力兵器。或許用19世紀貴族跟軍官佩戴刀劍手槍的例子比較容易理解?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0-10-13 12:48:00
六國鐵器以外,也有部分所謂複合銅劍劍身斷面用兩次澆鑄芯部刃部性質不同那顯然更適合實戰或精銳用這篇可以看看 https://reurl.cc/7oK7Ld
作者: ja23072008   2020-10-13 12:50:00
兼有兵器與禮器功能,不要偏執解讀成全有或全無。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10-13 12:55:00
打著禮器的框架 而抹去一切實用性的可能性 我是覺得有點像在放大絕啦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0-10-13 13:00:00
沒否定長劍不可能做兵器 但能見度會奇低要長又實用 可能得搞銅複合劍甚至鐵劍那成本工藝也不是秦軍甚至六國能搞定或許皇室儀隊能少量配置高技術真貨吧然後明器在抒發一種奢華理想願景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10-13 13:01:00
對啊那你那段 含錫20-30%的推文 根本就沒先看銅 而見獵心喜吧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0-10-13 13:02:00
含錫20-30%是平均 31%那是單把而且沒講內部只有21.4%....根本在鬧
作者: ja23072008   2020-10-13 13:03:00
秦始皇劍太長拔不出來,雖然拔出來之後還是能砍倒刺客。短柄武器跟單/雙手劍,甚至純雙手劍用法落差不小。單手劍(刀)主流一直到漢代都是。我很好奇要從哪裡找史料證明春秋戰國的戰陣主力不是弓弩戈矛,而是以劍,甚至不配盾雙手劍為主?青銅特色是剛鑄好時通體金黃,尤其陽光照射下視覺效果遠勝早期黑黝黝的鐵器。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10-13 13:30:00
而且如果是儀仗隊 照理不會出現長短不一的劍不是嗎相較儀仗隊對規格的要求 兵卒能發揮最大戰力更顯重要
作者: ja23072008   2020-10-13 13:34:00
照樓上的邏輯,那各式各樣的斧跟鉞也不是儀仗性質囉撇除不同國家的情況,同國家不同年代、同國家同年代不同地方、同國家同年代同地方不同勢力、同國家同年代同地方同勢力不同工匠的器具都會產生落差,你期待能標準化規格化是不是搞錯什麼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10-13 13:52:00
若推給古代有所侷限的技術 問題是劍長還不是差個5公分而已而是達到10幾公分之譜 用誤差範圍就能解釋過去嗎儀仗隊不用標準化 隨便亂做就好 這麼簡單我居然不了解
作者: ja23072008   2020-10-13 14:10:00
因為你一直在鬼打牆。起初就是說這批特別長的青銅劍,禮器價值甚於武器價值,一般長度的青銅劍還是偏作戰取向,但也不是主武器。
作者: BITMajo (BITMajo)   2020-10-13 14:45:00
0.8~1.0m怎麼會幾乎都是雙手劍,這完全是單手劍的範圍除非是說特定區域如果說的不是全長而是刃長,那確實是雙手劍/大劍的範圍但這時代應該也距離青銅時代很遠了說起來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其實很奇怪秦王的劍拔不出來,只能躲著荊軻,秦朝群臣大喊"大王背劍秦王聽了把劍轉到背後拔出,砍向荊軻...↑?????如果因為劍太長拔不出來的話,背到背後更會拔不出來除非古代人的手腳長度跟我們差太多,不然1m以下的劍應該是可以輕鬆拔出來的,但背在背上反而不行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0-10-13 15:28:00
出土人骨考察古代人男性身高才1.6米長劍要快拔確實可能有難度我去古代算是NBA雙塔巨人了...
作者: BITMajo (BITMajo)   2020-10-13 15:44:00
160/180 = 0.888,所以如果現代人可以拿 1m 的單手劍古代人大約可以用 0.9m 左右,以鋼劍來說的話銅劍不做到這個長度主要還是材料的問題劍拔不拔得出來,主要是看刃長,畢竟只有刀刃在劍鞘裏對一般人來講,90cm的刃長大概算是極限吧或許是青銅器更能保存久遠,所以才被用在冥器上至於鐵矛頭,或可證實在戰場上已有鐵製武器使用但這並不等於戰場上有把鐵劍當主要武器之一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0-10-13 16:10:00
銅長劍要實用 同長度要更厚重吧拿輕巧鋼劍比 會不會怪怪的
作者: BITMajo (BITMajo)   2020-10-13 16:15:00
我主要是回應你前面的推文,說後世鋼劍0.8~1.0m幾乎都是雙手劍的部分,這點跟銅劍其實沒太大關係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0-10-13 19:44:00
其實之所以高錫 可能因為技術問題含錫越高 熔點越低 跟銅鏡比例相似宋明清的銅鏡就大幅額度縮減錫含量但熔點會拉高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10-13 20:01:00
劍做的比較長 目的是為了當誇耀醒目的"非"標準化禮器?
作者: BITMajo (BITMajo)   2020-10-14 00:58:00
銅鏡的功能與劍器大相逕庭,似不適合做為對照其實銅劍這種東西吧,雖說適合做成50~60公分的長度但做到80、90公分大概也不至於不堪用,只是不是最理想的選擇而已,真要追求距離優勢不如用長兵器,加上又有盾但是如果有人想追求那額外一點長度也不算奇怪只是對照東、西方來看,這些大概算比較少數而已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10-14 01:03:00
顯然劍屬於"械" 然後《商君書》寫到:"禮法以時而定,制令各順其宜,兵甲器備各便其用" 這裡的兵甲器備應不含禮器而是指劍等兵器 意謂劍可以依實用需求等情況 調整長度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0-10-14 13:01:00
之前連結有提到秦劍的含錫跟銅鏡類似銅矢反而含錫量比較正常成分跟各國青銅武器類似秦劍問題不只長度 是高錫+長度別人50-60公分都是十幾%錫 才能平衡大家都是用鑄造的 模具要多長都行長度不是技術 是需求與耐久的平衡摔到就脆裂的 不能說是堪用其實後來宋明銅鏡也改成低錫了因為要從權貴往量產賣平民普及化不能説輕易壞了 再買1套就好
作者: BITMajo (BITMajo)   2020-10-14 15:22:00
如果做到80~90cm摔到就會脆裂,那50~60cm大概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果真用都不能用的話,關鍵還是在金屬比例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0-10-14 18:55:00
你要先考慮含錫量不同 再看長度那些50cm主流劍都沒有這麼高錫後世低錫銅鏡也沒這麼容易摔壞了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10-14 19:28:00
《秦俑坑銅劍考論》的數據只考慮銅+錫 但合金本來就是添加少量其他元素 就能改變性質的玩意兒 該文列出銅錫之外 尚有5%的空間 為何不可能用來改善脆度?還是該文作者有實際動手劈擊過?沒有真的持劍測試過之前 建議別把話說得這麼死 包含我自己都必須修正我之前講的科技有差 有可能是秦比六國差至於長度 當然是科技 越長則越重 合金的比例還得考慮重量
作者: BITMajo (BITMajo)   2020-10-14 20:29:00
所以啊,重點就是實際成分才是影響劍性能的關鍵長度不會改變劍的成分 (除非影響到製作方式之類的)長度影響的是該物體的結構強度,而50跟90公分比當然是會有影響,但應該不至於在同樣成分之下50公分可以用沒問題,90公分卻一碰就壞是說如果高錫讓銅易碎,低錫讓銅硬度不足,那銅鏡怎麼想都應該用低錫去做才好,鏡子掉到地上的力道,跟冷兵器撞擊差太多了嗯...其實也不一定,收回前言高錫也不見得是一碰就碎,所以其實用高錫做應該也沒差應該說鏡子對材料性能的要求,跟武器相比還是差太多了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10-15 02:13:00
https://www.luoow.com/dc_hk/103731855 秦在技術上的造詣軍事器械種類繁複多樣 真的沒必要拘泥於劍一種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0-10-15 12:39:00
低錫不見得讓銅硬度不足 因為有其他改良技術 如鍛打退火或複合澆灌但那些技術不適合用在高錫要改良硬度韌性反而都是先降錫對劍來說 硬度其實沒有這麼優先因為基本不太可能讓銅劍砍硬物合適用法都單手重量下做短而加厚相似重量下 短的比較強
作者: bigstreet (street)   2020-10-15 20:54:00
其實秦王將長劍背在背後是當防砍背包用的(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