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役中的「御中間」和一般作為武家奉公人的中間並不相同,相信您一定也清楚。前者是世襲的、也能帶大小刀,後者則是平民百姓階級,受武士雇用而已。您引用的「本は脇指計りのはづなるべし、然れ共今は刀を差也」就是在說(作為御中間的黑鍬)本來只能有護身脇差,但後來也能帶刀,從而被歸入御家人階級的底層。幕府五役的「御中間」當然屬於御家人,我認為也屬於武士。換個角度來看,17683名御家人中有13912人俸祿不滿100俵,就連這些御家人中的底層,戰時都有負擔自己以外兩名從者(中間或小者)的供連義務了。如果御家人非武士,為何戰時還要如同大名旗本一般出兵(兩個兵也是兵)?再者,御家人居住的組屋敷地在江戶時代地圖中也是歸類於武家地,屋敷也是以武家屋敷的形式建造;著的衣物也是武家常服的半裃,不也體現出御家人為武士階級的一員嗎還是說您認為,御家人包含了下級武士與非武士呢?若是如此,想請教您認為御家人中的非武士是平民階級嗎?還是處於武士與平民間的灰色地帶呢?您也提到主從關係,然而自鎌倉以來,武士階級的主從關係就是建立在「御恩與奉公」的制度下,主公施予御恩,家臣則報以奉公,和西方騎士制度下的封地換取軍役類似但不完全相同,御恩可以是恩地也可以是恩給。江戶時代的御家人,世代領取作為主公的幕府提供的俸祿(恩給),報以平時各類役職、戰時出兵的奉公,何嘗不是武士階級的「御恩與奉公」主從關係呢?邊思考邊打,發現推文字有點多,不好意思。
https://reurl.cc/Y6mkn0最上面的三十俵等級御家人的部分不過我能理解您的看法 感謝討論 我也獲益良多不論是百石、百五十石,很多都是藏米取,並未實際有封地但仍然要出軍役,我認為這樣的御家人是存在的且為數不少,舉凡同心、足輕皆然,至於同心足輕是否為武士階級,您已經明確給出您的看法我就不再贅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