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尼子彈的源流
正如瓦特沒有發明蒸汽機,米尼子彈也不完全是米尼的創舉──他只是改良者之一。米尼
子彈的前身可追溯至1820年代英、法兩國開始研發的擴張式子彈設計,利用較小的藥室,
使子彈在填充時底部壓縮變形,發射時口徑擴張而能夠咬住膛線。法國的主要發明人是德
爾維涅上尉,法軍在1837年正式採用錐形子彈與窄口藥室設計。
法軍上校圖弗南隨後又予以改良,其設計是在一般藥室中央加上一根撞針,子彈底部在裝
填時衝擊撞針後擴張而咬合膛線。法軍在1846年採用此設計,缺陷是撞針容易毀損彎曲,
不夠耐用。這類設計稱為「阻隔式」,因為將子彈用撞針擋住,部分南德邦國也曾採用。
米尼上尉因此是在德爾維涅與圖弗南系統之後的改進者,他在1848年發表了底座有鐵栓的
子彈,從而免去了撞針或藥室的設計。由於米尼子彈的成功,英軍在1851年付出高昂專利
費用,法軍則是於1857年得以換裝新步槍的時候全面採行米尼子彈。
美軍在實驗後認為原版的米尼子彈栓塞容易衝破彈頭,所以兵工廠總監伯頓在1854年設計
出底座中空呈現凹槽的子彈,以加熱氣體來擴張彈頭;英軍則是早一年推出了普立雪與梅
特福兩名槍匠的改良版子彈,同樣是底座中空的設計。
然而英軍在克里米亞戰爭的經驗說服高層在1855年回歸到鐵栓底座子彈,而後又改用木栓
;法軍也沒有捨棄子彈底座的栓塞,兩國都對底座栓塞的形狀有數次的改良。英、法兩國
有頻繁的海外遠征需求,沒有栓塞的子彈在長途運輸後容易變形,反而不若有栓的子彈可
靠。
米尼子彈雖然彈道比較穩定,不似球形彈容易飄移,但是其彈道彎曲,子彈下墜很快,因
此瞄準很需要經驗──尤其當時鐵瞄具通常只有以百碼為單位的尺度。
春田系列步槍的源流
南北戰爭爆發時, 美國的官方兵工廠主要有二,一座是坐落於新英格蘭的春田兵工廠,
另一座則是西維吉尼亞的哈珀斯渡口兵工廠──西維吉尼亞州是內戰期間效忠聯邦而獨立
的行政區,當時仍屬維吉尼亞州。
美軍在內戰初期使用的槍械大部分都是落伍的兵器,其中在第一時間掌握的國產兵器大部
分都是春田系列步槍:從最早的1795年式,後續改良的1812、1816年版本,後者已有小成
,再到更後期的1822、1835、1840年改版,最後是第一款雷管槍機版本──1842年式春田
步槍。春田系列滑膛槍的槍管都是42英吋。
內戰期間聯邦軍備局描述的步槍之中,因此有口徑 .69的1842年式滑膛槍,以及「改造槍
機」的 .69口徑滑膛槍,後者指的是槍機改造為雷管式的燧發槍。戰爭初期也有不少民兵
直接手持燧發槍上陣,然而到了1862年就已屬罕見。到了內戰中期,也有部分滑膛槍被刻
上膛線,但是數量極少,畢竟 .69口徑不適合使用米尼子彈。
1841年式的「密西西比」來福槍是邦聯總統傑弗遜還在軍中任職時力推的美軍第一款雷管
步槍,原始口徑是 .54,槍管較短僅33英吋,使用劍式刺刀而非錐式。許多1841年來福槍
後來被改為新制的 .58口徑。
聯邦軍備在1855年發表的新式槍枝系統是美國首次採用米尼子彈。1855年式春田步槍的槍
管長40英吋,全長56英吋,口徑為新制的 .58,使用錐式刺刀;子型號的哈鉑斯渡口版本
仍追隨1841年式的設計,槍管維持33英吋,全長49.3英吋、使用劍式刺刀。
戰爭期間聯邦陸軍生產的1861年與1863年式春田步槍都屬於1855年式的小幅改良版本,主
要差異只在槍機,本質上是同一種武器。
除去春田系列與密西西比,美軍在內戰前還有一款制式的霍爾來福槍,這款武器是美軍史
上採用的第一款後膛槍。最早由哈鉑斯渡口兵工廠於1819年式量產,口徑.525,槍管長度
32.5英吋、全長52.5英吋。霍爾來福槍時至內戰已顯落伍,但在戰爭初期仍用於充數。
相關細節或同系統的騎兵武器,都等後面再行討論。
==
附註:Ultimate General槍枝考證
Farmer、Re-Bored Farmer和Hunter這種無從考證的就不討論了。
Palmetto是位於喬治亞的兵工廠,比較有名的是手槍和1841年式密西西比步槍。
不過遊戲裡面是拿來充作加強版滑膛槍......
M1841 Mississippi是軍備局列入一線的武器,遊戲裡面數值太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