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作戰的最後奔襲
重創北軍馬隊之後,南軍決定反過來善用己方騎兵奔襲敵後。兵團司令胡德於是讓惠勒率
領三個騎兵師在八月上旬向喬治亞北部和田納西州進行強力的奔襲。甫經歷到己方騎兵奔
襲慘敗經驗的薛曼並沒有太過重視敵軍的奔襲,只派遣麥庫克的騎兵師前往截擊,麥庫克
則抱怨兵少地大、戰馬損耗過多而許多官兵只能步行,提議部署更多步兵崗哨在鐵道線上
,騎兵只需用於馳援。
雖然薛曼從主力派去巡防鐵道的兵力嚴重不敷調用,惠勒的攻擊倒是沒有顯著效果,北軍
各軍區的據點守軍抵抗相當頑強、也派遣混成縱隊予以攔截,致使惠勒的破壞無法對薛曼
的前線主力造成嚴重壓力。畢竟,騎兵若非摧毀關鍵的隧道與橋梁,或者拆毀距離較長的
鐵軌,則鐵道都能很快就修復並通車。
基爾派翠克的騎兵師在七月下旬只有少部分單位參加史東曼的奔襲,大部分都在巡防鐵路
、抵禦游擊隊,戰力保存較完整,在八月初再次被拉上前線,並成為騎兵主力。在此同時
,加拉德將軍在判斷南軍騎兵主力離開後仍不願執行破壞鐵路的奔襲作戰,認為所部戰力
不足、反對冒險深入,薛曼對他感到厭煩而將他開除,由原本擔任騎兵旅長的朗上校接替
,他是身經百戰的優秀軍官。
由於惠勒帶著四千人離去,基爾派翠克在八月中旬率領約四千七百人的奔襲較為順利,損
毀不少鐵軌與建築並佔領拉夫喬伊車站,不過南軍留守的馬隊雖然人數頗少,卻憑藉純熟
的戰術嚴重遲滯北軍的攻勢,南軍步兵增援的迅速接近則使北軍騎兵無法耗費更多時間徹
底破壞鐵軌。
南軍步兵抵達後拉夫喬伊車站後,派遣少量散兵誘敵,成功伏擊北軍馬隊,基爾派翠克在
南軍馬步兵夾擊的險境下當機立斷,讓騎馬官兵密集衝鋒、殺出一條退路,步行人員緊跟
在後闖出生天,僥倖避免了又一場災難。
基爾派翠克此行繞過亞特蘭大的南軍陣地一圈返回,總共傷亡不到三百人,相較於先前的
災難顯得頗為成功,不過朗上校受傷,所以加拉德將軍又暫時回歸師長。這場奔襲戰的實
際效益卻不大,南軍僅耗費兩天就重新通車。
亞特蘭大作戰在八月底進入終章,薛曼以加拉德師換防左翼戰壕,掩飾步兵往右翼集結的
調動,基爾派翠克則再次奔襲並切斷鐵路。不過這場最終決戰的關鍵仍在於薛曼以步兵輪
轉至亞特蘭大西南側,將南軍的反撲擊退,致使鐵道不能得到修復,而騎兵更大的價值是
在側翼攻擊後誘使南軍一個步兵師暫時脫離陣線去驅趕北軍馬隊。
薛曼在騎兵偵查得知敵軍正在撤退時,並未決定將騎兵用於強力追擊,仍是堅持以馬隊做
為步兵的輔助。整場亞特蘭大作戰中,他一直無法體認到騎兵運用應具備相當的獨立性。
南軍派惠勒深入敵後的缺失此時便顯現出來,惠勒長奔而不及趕回,使南軍缺乏偵查和掩
護的機動部隊,是一場戰略上的失策。惠勒直到兵團主力撤出亞特蘭大並迂迴至亞特蘭大
以北,才得以與主力會師。
西部戰場騎兵的二分化
北軍在1864年八月底攻佔亞特蘭大後,撤出市區的南軍胡德將軍自西面轉往喬治亞北部,
試圖威脅薛曼的補給線、迫使薛曼出擊保衛鐵道,並伺機尋求在有利戰場實施決戰,希望
能擊敗薛曼並重拾戰略主導權,然而薛曼率主力出兵尾追之後,胡德反而感到怯戰,選擇
向更西方轉移,進入田納西邊境。
薛曼無意追趕胡德,考慮既然交通線綿長不能鞏固,乾脆焚毀亞特蘭大之後棄守,自己親
率精兵在捨棄補給線之後繼續向大海進軍,田納西周邊的留守部隊交付給原坎伯蘭兵團司
令湯瑪士將軍指導。胡德若自後趕來,則薛曼將予以痛擊;若否,則湯瑪士應有足夠的資
源去應對田納西的防務。
薛曼的向大海進軍是以步兵為主,在喬治亞東部防禦力量稀薄的情況下無須顧慮太多,可
以分派不少人員進行劫掠和破壞,馬隊方面則只帶上基爾派翠克指揮的一個騎兵師。雖然
聯邦高層對此舉有所疑慮,薛曼卻稱「基爾派翠克是個該死的蠢才,恰好是這次遠征我所
希求的騎兵指揮官。」
另一方面,薛曼在出發前也向正在東部戰場鏖戰的格蘭特發出警訊,請求派遣波多馬克兵
團的優異騎將前來接掌西線騎兵。此時密西西比戰區剛任命理查強森將軍接任戰區騎兵總
監,他在亞特蘭大作戰結束時是步兵軍長,不過內戰前兩年曾率領騎兵、還曾俘虜了摩根
。強森的騎兵總監頭銜實際上是行政職,而非指揮西部戰場騎兵的前線指揮官。原坎伯蘭
兵團騎兵軍軍長艾略特則被調回步兵。
註:格蘭特打贏維克斯堡後,聯邦把西部戰場整合在密西西比戰區之下,格蘭特以戰區長
官名義領導所有西線部隊。格蘭特晉升總司令後,薛曼繼任戰區長官。
格蘭特派去的人物叫做威爾森,1864年的時候是年僅二十六歲、冉冉升起的新星,不過在
威爾森並不是卡斯特等青年旅長的同類,而是工兵與參謀出身,憑藉當過格蘭特幕僚而先
當上騎兵部部長,隨即空降到波多馬克兵團擔任騎兵師師長,還比仍是旅長的卡斯特等人
高出一級。
威爾森當然也不是天賦異稟,從來沒有當過戰鬥部隊主官卻可以空降當師長而得心應手,
而是在陸路作戰中付出相當高昂的血淚教訓。同樣付出代價的人物還有謝里登,同樣是在
格蘭特的寵信下躍升為騎兵領袖的外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