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動員殖民地士兵的難點?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21-09-24 00:36:31
※ 引述《catrush (貓兒衝鋒)》之銘言:
: 據說在一戰後,因大量年輕人戰死,對歐洲國家有不少負面影響,也讓英國一開始不太
: 想打二戰
法國更明顯。
: 德國沒什麼殖民地,不過英法…
一戰的時候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有進行動員過,二戰前殖民地丟光了自然沒有機會。
: 查了一下維基百科,英屬印度動員了130萬人,英國本土八百多萬人,法國沒有寫但越
: 南西非人口也不少
二戰法軍在非洲動員很多人力,但是在越南應該沒有多少。
: 海軍與炮兵是技術人員,殖民地人民教育程度低的確不行,但蹲戰壕的小兵白人或印度
: 人有差嗎?
: 日本在二戰好像也是快把人力打光才在台灣大量徵兵
: 是徵召殖民地人在技術上有什麼困難嗎?
一般把動員體制分成募兵和徵兵兩種,徵兵的兵力較多,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然而列強在殖民地大多是以募兵為主,因此兵力自然通常較少。
這是為何?主要是官僚系統的不足和政府的顧忌所致。
殖民地的政治與社會組織通常較次,比如說英屬印度就號稱以極少官吏就能維持統治,
這雖然代表平時的行政成本很低,但是效率和掌控能力當然就無法期待。
其次則是列強通常不願意給殖民地民族廣泛接觸和掌握武力的機會,以免尾大不掉,
畢竟從古至今都有被統治者獲得武力技術後反過來對抗執政者的案例。
印度大起義就是一個近代的例子,也必然讓英軍心態有所防範,
何況二戰時期印度民族主義風起雲湧甚至有反抗軍存在。
若以印度而論,還有社會階級或宗教、民族的問題,如果給社會地位較低的族群從軍,
上位種姓可是會不滿的,宗教和階級混雜在管理上也會有不少麻煩。
二戰台灣我沒研究,但是常理判斷多少有類似的考量,所以才會動員後仍以軍伕為主,
輔以招募的志願兵,直到末期不得已下才開始進行廣泛的防禦性總動員。
其實一戰的時候就已經有大量殖民地兵力被投入戰爭了,
在西線作戰的英軍包含非洲和印度人,法軍也包含非洲人。
二戰的時候則動員更加廣泛,英法都陷入兵力窘境而不得不仰賴殖民地戰力,
自由法軍更是一度以殖民地籍的士兵為主體──反攻本土時的法軍大部分是非洲人,
這也是為何法軍要在1943年把主力部隊人員逐步換血成本土白人。
(藉口是殖民地人久戰後已顯厭戰,不過應該和政治忠誠度考量比較有關)
作者: TheoEpstein (Cubs)   2021-09-24 00:39:00
好文推一個
作者: jason222333 (發呆)   2021-09-24 07:24:00
因為台灣一堆漢人,原住民族倒是有高砂義勇隊
作者: donkilu (donkilu)   2021-09-25 01:41:00
十九世紀歐洲和諧 母國間還有默契 二戰後各種輸出革命殖民地軍隊太弱反而更快被顛覆
作者: otis1713 (segayu)   2021-09-25 09:59:00
法屬越南不是掉了嗎?動員不出來正常吧?越南是聽維琪法國的,然後還被泰國揍過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09-25 10:08:00
194009日軍佔北越 194107日軍佔南越法國非洲殖民地總督不給倒向維琪但越南這邊完全沒有辦法若不倒向維琪也是更早被軸心輾過的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