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跟推文意見類似,只是想整理成一個更完整的體系回應看看。
※ 引述《moslaa (萬變蛾)》之銘言:
: 問題如標題。
: 已用 <擴張> <侵略> 為關鍵字,似乎沒有前文專門討論過。
: 我清楚本問屬於史觀,史觀不會有最終全體共識 (與之相比,史料/史蹟真假可有定論),
: 只是好奇大家怎麼想的。
: 先說我自己答案:
: 以17世紀(1648年)的西發里亞主權體系建立為界,
: 在此之前的擴張,就只是擴張,
: 為了爭取更多的安全地帶,為了爭取更多可調用的資源,擴張是天經地義之事。
: 現代的我們不能指責古人的擴張為侵略,
完全可以討論與指責,只是究責通常沒意義。或者衝著相關副作用而來。
: 如果一定要用侵略一詞來描述,也應盡量當成中性的詞,不帶有道德批判。
: 而且還要注意,17世紀西發里亞主權體系建立的時候,其實只侷限在<部分的>歐洲,連英
: 國都沒簽字呢。
擴張跟侵略本來就是兩個系統的東西,只是時常一起發生。
我覺得把擴張帶入討論其實太會產生混淆。
侵略一詞在中文中本來就有負面的意涵,而且原意包含掠取,
早期用法對應到西方可能反而是pillage?這個在西方也算妥妥負面。
但跟現在用法對不上號。(或許追溯它近代用法的演變痕跡也會蠻有意思?)
但在西方如果翻成invasion,它在很多情況都可以是中性的。
要真正綁上道德上負面的判斷,
不是invasion而是war of aggression,
而且是由紐倫堡審判以及聯合國憲章才把這樣的意象確立的。
單就對於侵略道德上的排斥,並不是新鮮的東西,
而是在各個時代中,或者由被侵略者,或許由某個地域文化的認知,甚至出於同情心,
都可能各自產生對侵略的反感,不管是出於意識形態/宗教信仰/平民福祉的考慮。
西伐利亞主權體系只是一個國家間有限度妥協互保形成的簡單秩序,
到了國際聯盟,認知到戰爭危害,才試圖把這個圈圈做大,但約束力一樣慘。
體會過二戰的烈度與後果,才真正把這個詞透過法律形式打成萬惡之首,
同時在聯合國框架中真的推給全世界(雖說總是還有例外)。
但上述這些也不直接代表史觀的轉變,它只是變成有大勢與有條文可循,
同樣也出現了新的漏洞與灰色地帶。
史觀畢竟是更柔軟的東西,講述者會自然維護自己的利益/面子/情緒。
檢討究責古人的侵略,也只要有人想要就能開始..XD
。。。。
來點科幻的話,
下一個議題應該是為了資源主動與外星人開戰算不算侵略/不道德。
也可以從環保或奇怪倫理角度,考慮擴張本身會不會哪天也被視為不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