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edro0930 (BrotherPedro)》之銘言:
: 一戰的大攻勢主義是在講國家, 國際層面的戰略
: 因為火車, 電報, 新的動員制度讓理論家覺得進攻方會有絕對優勢
: 如果先發制人, 攻擊方能夠在防守方能完成自己的動員前就突破邊境防禦進入完全的戰略優勢
: 實作就是德國一戰策略/施里芬計畫
正好相反
鐵路和電報正是讓防守方能更具有優勢
防守方能在領土利用鐵路快速調動兵力預備隊
進攻方一旦踏入敵方領土 便只能依靠馬匹與雙腿
更何況防守方能在撤退時破壞鐵路與電報線
: 雖然英法俄同盟有物量和人數優勢
: 但如果靠精密計畫的動員和時刻表,就能在法國準備好前重創他們, 然後回頭打被孤立的俄國, 就贏了
: 戰爭在短期內就能夠有決定性的結果
: 結果, 還算成功吧
: 法國的確被重創, 德國能把西線戰場完全排除在領土外
: 但只有一分力想打出三分的結果本來就很難
: 想像一戰德國一開始就採守勢有沒有可能達到更好的結果?
: 說如果我們慢慢打四年可能可以把對方磨死到上談判桌的的人是當不了國防大臣的
: 總之跟叫整個營衝向機關槍沒什麼太大關聯
老毛奇:?
原先德國參謀本部主要方案是西線防禦 東線進攻
西線利用鐵路優勢防守 放血法軍
東線趁俄國鐵路不發達 打垮俄國戰意再解決西線
是後來過度樂觀的攻勢主義
才造就先打西線 再打東線的攻勢戰略
更嚴重的問題是 德軍參謀本部後來完全放棄其他戰略
導致威廉二世憤怒的說
如果您伯父還在 不會只給我這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