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eli5816459 (司任平)》之銘言:
: 覺得大大宣稱毛利放逐尼子遺臣而導致尼子起義軍勢大這一點,十分說不通
: 首先,根據島根縣史、雲陽軍實記等書,加上探查一些網站的記述,能看出尼子義久的直
: 臣裡的佐世清宗、湯惟宗、中井久包、牛尾幸清等人都投降毛利家,毛利家也有開出兩千
: 貫的俸祿要招募立原久綱。如橫道秀綱、山中幸盛原先也是陪同尼子義久前往安藝的隨從
: 在半路上離開。
: 而尼子復興軍初期能夠勢大,也必須注意除了不願投降毛利或在戰亂中失去領地的立原久
: 綱、山中幸盛、松田誠保、龜井茲矩等人的加入外,先前投降毛利的原尼子方豪族也有好
: 些人內心依然偏向尼子家,所以神西元通、隱歧為清、米原綱寬、森脇久仍等人的起兵呼
: 應,也是尼子再興軍得以在第一次反攻時有聲勢浩大的原因,單單用「沒妥善安置尼子舊
: 臣」這說法並不全面,因為除了這些加入尼子再興軍的成員,投降毛利家的尼子直臣跟領
: 下豪族也有不少依然效忠毛利家的
毛利的利益其實與地方国眾衝突
以毛利發展中期的要所,也是大內與尼子互爭之地的石見国為例來說
在大內義隆自刄後,原本就掌握東石見一部的尼子趁機擴大其影響力
石見中部的有力国人小笠原氏(石見銀山)與中西部之福屋氏
因地界之爭圍繞著江の川起了軍事衝突
毛利稱趁機以先前服屬的備後国人三吉氏前去說服其隣之小笠原氏
另以吉川元春說服福屋氏,試圖以外交手段擴大自身影響力但最後以失敗告終
一時福屋氏也有內通尼子之疑,但由於尼子因新宮黨事件影響力衰退
最後福屋氏選擇與大內(陶氏)、尼子分手和毛利氏合作
後陶氏滅亡,石見轉為尼子與毛利兩方對峙數度以石見銀山發起戰事
最終小笠原氏不敵毛利.福屋聯合降伏,尼子氏退出石見銀山
但毛利將投降的小笠原氏舊領大半給於與其接壤的兩川之吉川氏,擴大自家領地
將小笠原氏移往江の川北側的原福屋氏領地
爭戰多年沒什回報又要吐出領土,又沒替代領地交換的福屋氏爆氣倒向尼子
但尼子已勢弱無力助福屋氏,最後福屋氏被毛利所滅
我想說的是,這就是毛利氏
在毛利氏由国人領主轉化為戰国大名,最後轉身為大大名的過程中
最重要的就是擴大自身虛弱的本質,就算吃吃萌友也是家常便飯用完就丟
在出雲也是同樣,尼子直領轉為毛利自家所控
其中流離的原尼子家臣無數,有人降有人安堵並不代表多數人過得好
山陰道的混亂可以表明毛利治世對在地百姓與国人豪族不佳,不然兵亂次數不會這麼多
有人跳出來帶頭不難,難的是下面跟的人數這麼多,如果安定就不會如此
對他国眾來說,效忠毛利還是尼子根本不是選擇,他們選的多半是對自己有利的一方
這點在對整個日本戰国來說應該都通用,對毛利不滿自然會找出口
毛利領有十国但實力一直是虛胖,身為傳統大名對旗下国人的統御一直很困難
輝元不帶兵,輝元最擅長殺家臣ww
一直要到毛利成為豐臣旗下後,毛利才真正開始轉型,有餘裕將外圍国人轉化為家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