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小和田哲男] 織德軍長篠壓勝另一個理由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7-07-26 20:58:18
※ 引述《Oswyn (Oswyn)》之銘言:
恕刪部分。
: 依目前對日本中世火繩槍的實測,多半將其【有效射程】定在100公尺前後
: 一般會將有效射程定義為子彈的彈道與威力能保持在一定範圍內的距離
: 所以考慮到在45.5公尺時有68%命中率,與各種衰減與變數
: 91m的距離有68%命中是推論計算過程中的理想化參考值
: 個人之簡易結論是下一句
: 一般兵射靶在100m左右有個【二成】的命中應該不會太不合理
如果是講打靶,100m左右要達到四成都不是過於嚴苛的標準,何止兩成,
但是老話一句,以實戰中的發彈量與傷亡數去計算,打靶和實戰的命中率差距很大。
在拿破崙戰爭中,且不論靠人海的法軍,就連精銳的英軍都很少在遠程有高命中率,
除非把開火距離拉到相當靠近的距離(所謂「看見敵人的眼白」、「兩根長槍的距離」),
否則亂開槍就和開樂透一樣(所謂「機率如同要打到月亮一般」)。
當然,還是有在數百米外打到人的案例,所以只能說機率比較低,不是打不到。
所以,在100m左右要打到兩成,雖然不是不可能,但是是很有難度的。
: 另外日本與歐洲的火繩槍我個人是覺得不能並論
: 雙方原理相同但其製程與工法已經相異,成品的精度也不同
: 當初火繩槍傳入日本,日本人是以實物逆向解析構造以自身工法與技術仿製
: 由於日本與西歐雙方的原料與金屬加工法有巨大差異,所以成品也極為不同
: 而中世日本的武器鍛造技術可能屬當世一流,應該說日本工匠精於鍛造
: 室町期每年輸出上萬把的數打刀(量產)至明朝也都被明人認為比自家產的刀劍品質高
: 萬曆朝鮮之役時被擄獲的日本鉄砲也被明人評為優於明朝鳥銃,其後還用於鎮壓四川播
: 州楊應龍之亂
: 日本的鉄砲是以鍛造製成,我想品質可能還更優於日本戰国時同時期的西方火繩槍
: 江戶時期留下的詳細鉄砲製作工法與時程可以參考下面的論文
: [水原正亨] 国友鉄砲鍜冶における鉄砲張立の方法
按晚明《神器譜》的內容,明朝軍方的火銃評價是土耳其>>歐洲>>日本>>舊式槍械,
清兵入關後,南明雖有鄭氏集團大量裝備日本鐵炮,但是不論是鄭家還是李定國,
也都引進並裝備了大量源自西洋的斑鳩銃和來自越南的交銃。
斑鳩銃=musket,用腳架的大型火銃。交銃也有腳架,不過是南亞風格的短架。
日本的鐵炮大多落在arquebus輕型火銃這個區間,很少用叉架來支撐。
晚明引進的土耳其火銃(嚕密銃)是著名的戰壕槍風格款式,算是大型的musket。
當然日本後來也有抱大筒之類的裝備,但是在長篠戰役中應該是輕型槍枝為主。
更何況日本戰國引進鐵炮已經是16世紀下半葉的事情,歐洲早已走過文藝復興,
要說日本的冶金比歐洲高出甚多,我想是有點爭議性的議題。
以The Sword and the Crucible(Brill, 2015)這本書第十章來看,
15世紀以後的歐洲鍛造技術已經是相當成熟且發達的了。
總結而言,我認為日本槍枝精良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我無法認同日本槍枝水平優於西歐。
: 另外實戰中的射擊很多都是牽制與威嚇,像関原之戰也是在有效射程外的對射開始
: 其命中相對的不可能會高
: 傳統上日本戰国的野戰時間都滿長的。依一般認為的死傷率來說,其均時戰鬥強度應該
: 不會太高,可能叫囂與對峙佔了大部分時間,潰敗追擊才是真正產生大量死傷的時刻
: 在弓箭為主的時代,在進入白刃戰後弓手依然可以在間隙射擊
: 相信鉄砲同樣也是,在戰鬥進入接近戰後依然能在長槍的掩護下發揮火力
: 雙方長槍對打距離只有幾公尺,在這距離鉄砲的威力應該是必殺性的
: 雙方槍陣的接近戰不再是被長槍敲傷、被箭插著,而是被鉛彈貫射
: 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長篠之戰後,野戰漸漸退出市場的可能要因
: 本來長槍陣是對敲幾十分鐘到一方手軟、沒士氣,大量鉄砲改變傳統對戰法的可能性
: 一點個人的想法
這點是我考慮不周,鐵炮確實是可以在白刃戰的間隙開火,而且也可能在高處開火。
作者: Oswyn (Oswyn)   2017-07-26 21:10:00
個人不是認為日本的冶金技術在整體上比西方好,而是指日本中世能產出十分精良純淨的鋼材,代價就是成本與產出量而這稀少的優質鋼就是專門被使用在武器生產上而日本中世對火器的發展也停的很早,進入江戶時代就停滯了會認為日本中世的鉄砲會優於同時期的西方,是因為其加工鍛造法作工比認知中之西方加工法要精細日本戰国其實就是大量火槍走入戰場之始,還處於冷熱兵器混編的時代,但來的快去的也快,約半多世紀後就進入平承時期推文太麻煩也不想開新文洗版面,就先回到上面的回文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