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本郷和人] 再考「兵種別編成」說(下)

作者: Oswyn (Oswyn)   2017-08-11 18:05:16
東大史料編纂所本郷和人教授在産経新聞的專欄
無專業摘譯內容、或有誤,詳見原文
【本郷和人の日本史ナナメ読み】
  ナナメ(斜め)=傾斜、對角、(感覺)與普通不同/不好之事
 在這可能是指以不同角度來看或雙關,請自行腦補
●再考「兵種別編成」説(下) 武田家の地滑り的崩壊が示すもの
 再考「兵種別編成」説(下) 武田家如走山般崩壞所顯示出之物
http://www.sankei.com/life/news/170810/lif1708100007-n1.html
 那麼接續上週。西股総生桑的『戦国の軍隊』(角川ソフィア文庫)是非常好的書。
值得仔細閱讀。在此先推薦。然後、其中那川中島之大激戰時,東国之戰国大名已經有
導入了「兵種別編成」。對這個說法之妥當性的討論,是這一次的 THEMA。
 坦率的說,我(僕)不贊成這個說法。這時候,本來應該查對各個歷史資料來對其反
駁,但那是學術論文的工作。本 COLUMN 乃、不是以那樣 MICRO 的視點,想站在更粗
略 MACRO 的視點來思考。這個 MACRO 的視點乃即使不是研究者(=即使不能讀原史料)
也能展開歷史討論的方法,但是相當有效喲。比如,強調織田信長是「極為普通的」戰
国大名的研究者增加了,那麼為什麼只有信長能做到朝向天下統一邁進呢?以像這樣之
事來反駁。恐怕現在,能夠做出「信長是普通的戰国大名」滿意答案的討論者是不存在
的。
 嘛暫且不提信長。假如鉄砲是鉄砲,槍(やり)是槍,騎兵是騎兵這樣實現「兵種別
編成」的話,A﹑「兵種別編成」必需暫時把戰国大名的領內之各別領主率領的小部隊
解體。B﹑能達成那個的時候,可以認為戰国大名已經構築了相當強大的權力。
 我(僕)、沒有能力對A進行討論。就像之前所寫的那樣,戰国大名必需對參戰的小
領主們支付報酬。於是、小領主的小部隊應該沒有被拆散。但是、如果有什麼辦法,能
有既使拆散小部隊也沒有怨言那樣的恩賞授與 SYSTEM 的話,我(僕)的疑惑就全都雲
消霧散。以下的討論就沒有意義。我(僕)現在是認為、「沒有」那樣的 SYSTEM 。但
是、假如有那個的話,這個議論在那個時點就有了勝負。是我(僕)的完敗。
 現在暫且認定為「沒有」。於是B成為問題。如果要說學術界的定論,戰国大名讓領
內的小領主完全屈服的力量應該是「沒有的」這樣之事。大名們讓小領主作為家臣完全
臣服,從祖傳的土地切離移居至城下町。可以說「武士之 SALARYMAN(工薪階級)化」
的被推進是受到織田、豊臣、德川這樣強大的中央政權之支援後,這麼的考慮。
 這個定論和B完全不同。哪邊是正確的?定論方和我(僕)符合。那個理由是?這裡
就輪到 MACRO 的視點出場了。
 天正10(1582)年,武田家滅亡了。信濃角落的木曾氏背離,倒向了織田家。
所以信長以嫡男信忠作為總大將,大軍攻擊武田家。於是、武田家的家臣們陸續倒戈。
被稱為戰国第一武勇之武田家,如走山般地崩潰,連正經的戰鬥也做不到就這樣被滅亡
了。如果小領主們被武田家緊緊地控制住的話,這樣的事態會有可能嗎?領主們對於武
田家,保持著相對的自立性,我(僕)是這麼認為的。
 上杉家的情況要說的話應該是御館之亂。天正6年,上杉謙信猝死,養子的景勝(謙
信姊之子)與景虎(生父為北条氏康)爭奪繼承。国被完全分為二半相爭。這個也是、
如果謙信有好好的控制住領主們的話,雖然多少會有混亂的時期但是,景勝殿也好、景
虎殿也罷、後繼者的統一不是早就完成了嗎。如果優勢的謙信直轄軍那樣的東西己建立
的話,爭奪會在一年後還在繼續嗎?進一步的說,在這之後新発田重家發起叛亂,雖然
多麼有力,越後国內的一個領主之鎮壓,上杉景勝也花費了5年。我想這就是戰国大名
.上杉家的權力薄弱不是嗎?那麼、宣揚「兵種別編成」早期實現的一方,對於這些做
什麼解釋呢?
 次回乃9月7日揭載。
作者: RollUp (輪動)   2017-08-12 07:56:00
長年主流的遊戲都是A(少數如天統除外)且已滲入玩家骨隨,導致常在無意識中以A為基礎來討論兵農未分離時期的合戰兵種別編成的大部隊在天正文祿慶長才有可能出現,永祿時期無理不過車懸一詞本身是陣型專有名詞or形容上杉軍攻擊的形容詞何者正確(在川中島合戰),不知那位乃至先生有無在節目裡說
作者: th11yh23 (腦沙拉手術)   2017-08-12 22:28:00
但完全沒有兵種別編成好像也怪怪的 小領主帶著100多名槍兵部隊、鐵砲部隊散在陣中 不是很怪的畫面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