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百年」系列 手札與書信往來的時代─戰後文人生活及風範

作者: Natsumilin (Leader 誕生日おめでとう)   2011-02-15 11:02:38
http://www.tibe.org.tw/new/index.php?lan=ch&fun=1&subfun=5&id=356
2011-02-14
「民國百年」系列 手札與書信往來的時代─戰後文人生活及風範
2011台北國際書展最後一天,依然請來重量級人物造福廣大的讀者。下午主題廣場連續
兩場配合台灣主題館所舉辦的【民國百年】系列專題演講。這次邀請到了知名作家楊照
與我們探討「手札與書信往來的時代─戰後文人生活及風範」。
梁實秋曾在雅舍小品中說「人生快樂的事情之一是早上起來收到很多信」。楊照說人一
生當中會遇見與多不一樣的人,收到不一樣的信,雖然內容不見得是好事,但收信的卻
是件令人開心的事情。楊照分享了他帶女兒去紫禁城參觀的經驗,一群大陸觀光客指著
養心殿上的匾額要導遊解釋,而導遊卻回說古代皇帝用字這麼多我哪能啊。
這讓楊照著實嚇了一跳,而他也發現如果在字畫、匾額、對聯前駐足觀看的人,絕大多
數都在身上找得到我們熟悉的台灣影子。因此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我們跟清朝的關係,絕
對大於大陸人跟清朝的關係,台灣人身上肩負著許多民國文化,台灣人是民國文化的遺
物,這是讓許多人難以理解的。因為這些東西是早就習慣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就像是世
界上沒有一個社會的報紙是可以直的讀也可以橫的讀的,日本報紙全部直排而大陸全部
橫排。
傳統的大中國意識下,許多台灣人認為台灣歷史等同於中國歷史,因此許多屬於台灣的
歷史是被忽略被壓抑的。直到本土論述的崛起,我們找回了許多屬於台灣的歷史,像是
鄭和、日本、荷蘭等等。但屬於民國的文化一直是我們所遺忘的。1949年前後,國民政
府帶來台灣的文化衝擊,其中經歷的文化隔閡以及洗牌是影響現今社會深遠的,如果我
們不談論不認是屬於那個時代的文化,台灣就不是完整的。
戰後文人在香港稱之為南來文人,楊照說「南來文人」是一個非常好的整理民國文化的
概念,其中不只文學也涵蓋了學者及公務員,這些人保有著民國記憶,經歷了中西文化
、五四運動的衝擊。這些人來到的台灣,與當時台灣在地文化的隔閡,如何看待生存在
台灣?而和他們上一輩科舉文化與下一輩在台出生成長的文人,到底有何差別?日本殖
民統治下台灣郵便系統的完備,在那貧苦的年代便利了南來文人之間的書信交流。
南來文人比當時台灣的文人有著更多的機動寄信交流,他們的心是寂寞孤獨、離鄉背井
讓他們把感情寄情於書信確信彼此之間的朋友關係。在書信中發出了渴望信息,他們藉
由書信了解「我是誰」、「我在哪裡」。〈楊喚全集〉中看出楊喚與歸人之間書信,字
字句句都是認真與抒情的,對南來文人來說朋友之間的書信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形式。偶
有那個時代的書信浮上檯面,楊照說這樣的書信在那時代不是特例,而是種風氣以及朋
友之間強烈的牽絆。南來文人的書信中少了很多客套話以及功能性,卻多了很多浪漫的
詞句,即便那只是寫給編輯的一封信。楊照說書信既然存在,就不應該只是傳遞訊息,
而更需要的是人和人之間的溫婉關係。南來文人活在一個明確的文化圈當中,但他們沒
有一個作品是單一面對自己的,當我們廣泛閱讀南來文人作品就可以發現他們是某種意
義上的集體創作,書信在他們之中扮演讓他們互相安慰的角色。當時的他們沒有固定的
家固定的社會型態讓他們安心,透過文化(書信)的交流讓他們活在自己打造的社會尋求
些微的安穩。政治的壓力讓他們說不出心中的不安,說不出對未來的恐懼。他們尋找了
屬於自己隱晦且安全的語言表達心中的動盪,超現實主義的風格也在那時代盛行。
楊照說現今的台灣是複雜的也是許多文化的集合體,我們無法抽離任何一個對我們有影
響的文化,就像是日本殖民文化以及日本帶來的日式西洋文化加上民國文化所留下來的
產物─總統府。現今台灣社會存在許多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像是禮貌,這些都是
我們與大陸不同的。過去我們不談論民國,但現在我們應該拿掉框架,不論是政治或是
舊有觀念,用更多的史料抓住且充實屬於台灣的民國文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