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o大把這個問題擴充成精彩的討論~
前面那位認為引述太多,是因為編輯能力不足的問題
雖然覺得其言荒謬,但可以理解他說出這種話的緣由
因為該版友認為──
編輯應該要主動做出刪修的取捨。
這時候編輯面臨的兩難是,應該選擇作者,還是選擇讀者?
選擇作者的話,可能會變成原原po看到的那樣,1/3註釋比例,
而且作者寫作一定有它的邏輯,輕易把附註融入正文?
一定會造成某種程度的閱讀障礙與邏輯錯亂。
這並不比另外加註好多少。
選擇讀者的話,可能就是為了讓版面清爽而刪註解
但我非常認同o大的兩點:
1.雖然不看註釋的「也許」比較多,但想看的人比例有多少,不是那麼容易拿捏
2.編輯不一定有專業能力決定刪除哪些註釋
所以上述兩者都會有問題。
因此我認為編輯應該依書籍的類型和自身經驗做判斷。
例如如果是這本書: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1895
一本圖文並茂的社群發文教學書,
是給強調實作和成效的行銷人看的,
版面清爽活潑相當重要,若這種書出現密密麻麻的註釋,恐怕就不適合這群讀者
但如果這本書的話呢: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1589
這是一本純文字書,書中提到很多心理學實驗,
例如太陽眼鏡作弊實驗,大猩猩傳球實驗,
內容一定只是帶到一部分,
但註釋可以幫助對心理學很有興趣的人,去找對那個實驗說明更深入的書。
所以我相信群學那本書,絕不是編輯功力不佳,
而是他認為這樣做,是「依書籍的類型和自身經驗」做的最佳判斷。
※ 引述《omamori (お守り)》之銘言:
: 前一篇的推文,有網友覺得註釋太多會想影響心情,也有人覺得「有點多」,
: 原 po 好像也覺得「有點虧」,我想差別可能是在看待註釋的方式吧,
: 如果覺得註釋「沒用」,那「多花錢」自然就覺得沒有必要。
: 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感覺,不同看待註釋的方式,是很自然的。
: ※ 引述《souldragon (太極螺旋)》之銘言:
: : 要看是什麼類型的書吧?學術書籍備註和參考文獻當然不能刪
: : 其它就還好 若是翻譯書引注的部分全部都英文根本沒多少人會看
: 其實很多非文學類的書都會有註釋和書單,並非只限於學術書籍。
: 文學類的書我比較不熟。
: : 打電話來罵 要看這種人有多少 可能不到千分之一?
: 另外一點就比較有趣,即使我們直覺可以認定全英文的註釋沒多少人會看,
: 會打電話來罵的人也是少數中的少數,但我們怎麼判斷,究竟「沒多少人」
: 是「多少人」或者「多大比例的人」?
: 只有 1% 讀者會看,所以可以拿掉?若有 10% 讀者會看,還可以拿掉嗎?
: 如果是 15%、20% 呢?決策的臨界點在哪裡?又,如何判斷每一本書的臨界點?
: 對編輯或出版社來說,這應該是無法判斷的(儘管直覺是「很少」),
: 所以只能主觀地取捨,而每一家出版社的做法可能都不同。
: 或許也沒有所謂的對錯,差別只在於
: 要不要去照顧那(我們自認為)「少數」讀者的需求?
: 但相對的,少數讀者對知識的完整性或延展性的需求,
: 代價可能是多數讀者必須多花一點錢。
: 今天,當我們自己是沒有這種需求的多數時,說「拿掉」是不痛不癢,
: 但是哪天當我們變成是有特殊需求的少數時,會不會仍舊希望自己的需求能被照顧?
: 這中間的取捨,每個編輯、每家出版社都不同。
: : 通常這類人就直接去看原文書或查論文了 比例上少之又少
: : 我看過最多注釋和引注的是黑天鵝效應 超過50頁
: : 不過這本是快500頁的磚頭書 也沒超過正文1/5
: : 備註比例1/3是很誇張的頁數 表示正文沒什麼內容?
: 有時候「有沒有內容」並不完全靠字數多寡來判斷。
: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不曉得您是否看過數學系的課本?
: 相傳「越薄的課本越難讀」,因為作者把很多證明與論述過程都用 trivial 一語帶過,
: 但是對學生來說,那根本一點都不 trivial 啊 XD
: 字數多寡,和有沒有內容應該很難直接判斷,並不是字數越多就越有內容。
: 如果附註佔到三分之一的比例,可能反而要懷疑內文是不是「太有內容」 XD
: 也許是作者為了不模糊作品的焦點,或者不打斷讀者閱讀的流暢性,
: 而把許多旁徵博引的部分都放到最後的附註去了。
: : 例如我也看過有些占星書 1/3都天文星曆 時區表之類的
: : 那些資料再查萬年曆就好了 附在裡面佔內容我應該不會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