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芬蘭學快樂──
《像芬蘭這樣教:快樂教、快樂學的33個祕密》試讀心得
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mingerkant/wretch/567299549
書名:像芬蘭這樣教:快樂教、快樂學的33個祕密
作者:提摩西‧沃克
譯者:丁凡
繪者:黃詩雯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8/03/01
定價:300元
金石堂書介頁面:https://goo.gl/sqGgHV
--------------------
場景一:
新春國中同學聚會。兩歲多孩子的爸爸急著問
:讀哪間小學比較好?相較於當初孩子剛出生
時,只覺得到時讓他就近讀書就好,不用特別
選擇哪所學校。
場景二:
校門外的榮譽榜。賀!XX國小就讀OO國中
的畢業生,考上第一志願的有@#位,歡迎國
小畢業生選讀本校,再創佳績!
場景三:
班會導師結語。導師:剛開學沒多久,同學們
要有自覺,寒(暑)假已經結束了,要開始收
心,不要再只想著玩了,才能跟上進度,將來
才有機會上好學校。
場景四:
教師工作守則草案:學校老師在晚上十點前,
不能拒接家長的電話。
這樣的場景、對話,大概是臺灣教育環境的某
種日常常態,不管是身為學生、家長還是老師
,都想必對上面的狀況不是全然陌生。我們花
了很多力氣、時間在談教育,然而問題是,我
們期待未來孩子往哪個方向走?
提摩西‧沃克原先在美國小學擔任教師,初任
教師的他,非常熱情地想在教育上有所貢獻,
然而不到一年心力就開始耗竭,甚至萌生退意
,認為自己並不適合此份工作。
當芬蘭裔的妻子建議他搬到赫爾辛基展開新的
人生時,他曾想過也許下份工作會跟教育無關。
直到他開始在芬蘭教書,才發現兩個國家對於
教育的看法幾乎大相逕庭。芬蘭教師重視工作
與生活均衡,要有足夠的生活品質、良好的人
際互動與支持系統,才能維持自己的教學熱忱
;人與自然的連結,即使下雨或下雪,若非太
糟糕的天氣,隨處可見野餐的家庭、玩耍的孩
子;甚至他在那裡更感受到,快樂的重要性遠
大於成就。
在《像芬蘭這樣教:快樂教、快樂學的33個祕
密》中,作者提摩西認為芬蘭教育的精髓在於
「歸屬感、自主性、技巧、心態、幸福感」(
前四點乃《改變20萬人的快樂學》作者拉伊‧
拉赫胡納教授所提倡的四個快樂元素,幸福感
則為作者的加筆),並為此闡述芬蘭的教育如
何讓老師樂在教學、學生樂於學習。
芬蘭國小教師一週工作時數24小時、重視工作
與生活間的平衡、化繁為簡的教學環境,不僅
讓學生樂在學習,也讓教師能時常保持熱忱。
教學時間花得少,學生成就在PISA評比上卻亮
眼非凡,也難怪最近芬蘭教育成為某種顯學。
在臺灣提倡教育改革已邁入二十年,也曾從一
些先進國家借鏡,期盼能讓臺灣的教育真正讓
孩子學習到核心素養,以及有可以帶得走的能
力。然而在效仿他山之石的同時,或許更該深
刻去思考的是,我們如何去想像一個受過教育
、理想中的臺灣年輕人?而又如何讓想像化作
現實?
雖然就目前教育環境而言,大概很難將芬蘭模
式移植到臺灣,但我們仍可以從作者的分享可
以得到幾個可以嘗試的方向(如果你是教育工
作者的話):
1.先讓自己自在,才會真正地具有工作熱忱,
而不是被工作追著跑,進而犧牲生活品質。
2.工作與生活間要取得平衡,並保留適當的空
白時間,讓大腦有時間消化與休息(學生也
是)。
3.有良好且足夠的人際支持網絡,以降低個人
焦慮、壓力或其他負面影響,同時也維持適
當的人際互動。
4.多貼近自然生活,好好享受在其中(不過在
臺灣,也許會有另個難題須先克服:霧霾)。
5.做各種嘗試,讓學生能有效學習。嘗試的基
本原則:讓學生與自己均能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