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價格是理由,但不成主因,畢竟以台灣人愛算cp值來看, 買書的cp值不算低,
你一部電影2-3小時,250up大家還是會買單(更合況盜版電影比盜版書更容易取得)。
常常一個不知所云的展覽票價200以上也是有人買單。
好書可以慢慢看好久,要不然兩三天看完後賣二手,算一算頂多就是花$80/hr
(假設你3-5小時看完一本書),這不比看電影逛展覽差,更別說一盤義大利麵一碗拉麵
都要250起跳了,大家也是買單.....
我認為也許真正的問題是沒有太多值得買的本土好書。
更具體而言,高品質的本土出版品,尤其通俗文學,比較少得到它應有的宣傳。
當你走進金石堂、誠品,榜上前十名的本土書都是政治人物自傳、心理諮商書籍、
居家整理、商業之類的書,你會想買嗎?不是説這種書不好,它們也有它們的客群,
但當買榜的情形這麼嚴重(或說台灣人真的愛這些書),逛書店的價值就降低了。
尤其文學類,台灣書店翻譯書很多,這讓很多讀者受益沒錯,但反過來必需問,
為什麼會這樣?難道不是因為本土文學作者的書不夠多嗎?
這幾年來有哪些本土作家的書真的能引起迴響?數來數去也不到十個吧。
如果本土書做不起來,那我們只需要印刷業和譯者就好了。
別說是實體書店了,我們來看看博客來排行榜:
https://imgur.com/J2PfhyM
https://imgur.com/yFAkq6s
https://imgur.com/jYAqSd3
https://imgur.com/FJn2koI
先看台灣作家哪些暢銷,大致分以下幾類:
a. 名人系列:如蔡康永、蕭敬騰、嚴長壽
這類出現在榜上是全球普遍都有的現象,像美國amazon會出現Michelle Obama
日本會出現羽生結弦之類的,這並非台灣特殊情形。
b. 語言學習:多益、日文等
c. 生活居家和教養系列:唐綺陽、減醣料理、林姓婦人等
d. 輕小說
e. 知識時事型:《中美貿易戰:一場沒有贏家的對決》
排除以上,我們看到算是國內原創小說或散文作品的只有:吳念真、《魂囚西門》
ok, 其實也不必太焦慮,國外如日本美國迅速瞥過去也差不多是這些類型的書,但我們
可以注意到,台灣有一種類型是國外少見的,那就是臉書文體
這個榜上的包括:肆一、厭世哲學家、黃阿碼等。我認為真正該憂心的是這一類書的出版
甚至能上榜。
會出版這種書的出版社其實很類似會到ptt抄文的記者,只會從臉書找熱門「作品」,而
不去問這樣的書到底有無出版價值。如果到書店(無論實體或網路)看到的都只是一些
自己可能有block或不感興趣的文章,那久而久之也會越來越不想逛書店。
而且老實說,我發現就連李維菁的最新作品《有型的豬小姐》也有文章是從她臉書跑出來
的(婚禮那篇);但老師的狀況不一樣,畢竟她的人氣是臉書時代以前建立的(不過其實
老派約會也是有整篇在臉書轉發啦)。
我們必需問,「書太貴」真的是理由嗎?
事實上就是國內作家出的好書太少了,賣得好的要嘛是靠時事要嘛是靠網路人氣,根本
很少有被認真培養或鼓勵的作家吧!
讀者並非只愛非文學書籍,但能買得下手的都只剩翻譯文學,因為出版社不出版或不宣傳
本土文學(尤其新人作家)!
為什麼特別談文學?因為日本美國和台灣不同的一點,就是他們榜上一定還是會有本土
文學作品,而且不是臉書文體。
當本土通俗文學饋乏,本土影視也就會沒落,整體就會一直惡性循環哪!所以說到底就
是本土文化和娛樂的衰退所造成的現象,怪到價錢或人民素質不能說明問題。我想問題還是出
版社:不敢推出本土好作品。(看看上榜的非文學類作品,其實還是很多本土作家的!)
希望出版社能好好培育文學新人,不要再把那麼多力氣放在找臉書文體上面了。
(ps. 但台灣人太愛用臉書也有關,改天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