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待過某tier1供應商得知,車廠成車測試需要兩寒一暑,成車至少超過一年一直試車調
整,期間在台北大學跑步時也常看到某廠測試車,測試時應該會對軟體做調教才對,完全跟
官方所宣稱軟體不符合台灣道路使用有所違背,因此我推測軟體根本不是抖動根因。
根據車用品質規範ts16949 FMEA(失效模式)中,無預警熄火應屬於非常高的危險因子(RPN=
嚴重程度*發生頻率*可偵測性),我認為RPN比高田的安全氣囊事件還高很多,安全氣囊是要
遇到車禍才會爆,車廠為了降低風險係數召回換掉氣囊,根因為爆破後碎片會致人於死。
而s3而無預警熄火,就很難被監測到,而車廠做法並不能增加可監測性,或許清積碳換火星
塞可減低發生頻率,熄火後車輛無法操作可能車禍致命,嚴重度沒有下降,RPN微幅下修。
我認為危
機處理就可以展現出品牌價值,如今就看已購買的消費者買不買單。
我個人預計三年內換車(福特),但將納廠列為永不考慮名單。
目前開的車是接手的十一年車,況且activa開了五萬,大概修理了三萬元,還算滿意。FMEA
是當時還在開發某車款時使用,現在已離開相關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