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問題
隨著"國產化"標準越來越明確,而也開始產地溯源去分析整車產地比例
是否乾脆思考開放中國整車進口
然後針對全車比例/品牌來源地等等像歐盟那樣做差別稅率
逐漸把台灣汽車產業變成一個真正的自由市場
同時政府也可以在不損及整體稅收上提供更好操控市場效率工具
反正中國車要賣沒差,關稅給你一大包,你要進來就是FOB價格要低
讓你們內捲捲到沒利潤
在稅制改革方面,貨物稅也早就該退場,貨物稅就是一個很搞笑的名目
貨物稅原本就是非民生必需品的概念
然後同樣含糖飲料,手搖飲不用課稅,超商包裝飲料要課貨物稅....
顯示器+視訊盒不用課稅,但電視要課稅
然後輪胎這種東西也在課貨物稅? 搞到大家換胎在那邊省
這些都是蠻奇怪的一個現象
汽車你要課稅我覺得也OK,但搞到以前HEV/BEV貨物稅減半或免徵就師出無名
不如就乾脆把貨物稅正名為能源稅之類的
你想推廣HEV/PHEV/BEV/EREV之類的,用能源稅不就更師出有名嗎?
反正WTW數據就在那邊
隨後可以再透過更細分的能源效率去做差別課稅
至於其他課貨物稅的產品,說真的漏洞百出,不如就不要課了
不如找其他名目來弄
像是飲料的糖稅、油氣類就直接併進燃料稅
稅就是政府操控市場的一種方式
但手段要細膩,名目要正確,當下貨物稅這種東西還在沿用也蠻令人驚奇的
身為法治的海島型國家,注重國際貿易
直接一巴掌禁掉其他國家的某種產品這種行為本來就非常有問題
除非有明確的事證有安全疑慮
否則就該開放,但可以舉出不公平手段事證來針對提高關稅去平衡市場
而不是用最粗暴無腦的方式ban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