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我想這就是武俠小說沒落的原因

作者: WenGu (溫菊)   2018-05-03 16:15:34
  相信諸位都很有感,在如今這世道啊,「武俠」可說是風中殘燭,是個凋零且退燒的小說
類型。出版社和市面上的武俠小說可說是鳳毛麟角,提起「武俠」兩個字,多半人頭一個
想到的詞就是「金庸」。幾乎可以說,金庸等同於武俠的代名詞了。
  若從金庸發跡時算,大概武俠風靡約有半個世紀之久,不可謂不長。依此前提,我們是不
是能說金庸算另一個J.K羅琳呢?俗話常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究竟是什麼緣
故使華人獨俱的類型,武俠,成為連自己人都不愛的孩子?
  在此溫菊先列出個清單,將以前做的田野調查做公開。受調查的人年紀約莫為八九年級生
,學歷普遍落在高中、大學,且男女各占一半。這些新生代讀者,不看武俠的原因有哪些
呢?大抵如下:
  
  1.那是老一輩的東西惹。
  2.故事背景都差不多。
  3.同樣是幻想,魔法比氣功酷多了。
  4.太制式化、太多、太雜、太平凡。
  5.純粹沒興趣。
  也許基數不夠廣,這些想法不能代表所有人,但至少我們懂一部分的新生代怎麼看待這件
事物。好,那溫菊自己對武俠又怎麼看呢?老朋友想必聽過溫菊談論此事,但在此際,為
使文章完整,我重新闡述一次。
  我很怪。雖然寫《轉心訣》這個被歸類在武俠的小說,實際上對武俠小說興趣缺缺,在寫
轉心訣以前,沒看過「金古溫梁黃」五家作品,就連電視播不完的武俠電視劇也沒看過,
說白點,我之於武俠盛世,約莫等同邊陲塞外的夷人。後來之所以讀新武俠宗師的作品,
目的只在比較我和他們的作品差異,僅看過寥寥幾本,而且多的沒看完。
  相較於武俠,我倒是經常閱讀翻譯文學,以及受到日漫影響。所以,上列的田野調查只是
參考,並不是溫菊碼文的出發點,而是基於我自己也是個不愛武俠的人。打這篇,單純是
最近和文友討論非常有感。
   
  首先,依照古人說法,一件事情要風生水起,必須俱備三個要素,這三個要素分別是「天
時」、「地利」、「人和」。而我覺得,武俠的天時已經過了。
  
  武俠的天時是什麼呢?其實追本溯源,我們會曉得武俠一直是華人創作歷史的老宗本,會
衍生出這類型的原因,可能是在法治不公的氛圍下,人民有冤難伸,心理必須活著一位行
俠仗義的俠客,他專門鋤強扶弱,讓心靈有所寄託。
  
  我相信稍稍認識中國歷史的人對這背景都略知一二。數千年鐵打的「人治」社會,法律多
麼形同虛設,有權有勢如掌免死金牌。武俠最早的始祖,大概就屬《虯髯客傳》吧,後頭
的《包青天》《七俠五義》也屬此列。我們甚至能悲觀地說,只要武俠有被需要的一天,
治條就是醜惡的。
  
  滿清被推翻,民國成立後,武俠還在。也許法治越來越與西方同步的作用下,人民對武俠
的期許產生質變。金庸作品那最出名的一句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引用自清末民初革
命家梁啟超之口。
  
  梁啟超生存的當時背景是什麼?我們曉得,鴉片戰爭後,中國如溫水煮青蛙,慢慢被列強
瓜分,這段時間,香港、台灣、膠州灣一一被割讓出去,國內志士、滿清政府打著「救亡
圖存」的旗號,試圖以變法讓傷痕累累的國家再次抬頭。變法失敗不幾年,滿清被推翻,
中國在軍閥割據下並未好轉,反而更糟,因此著名的「五四運動」揭旗而起,領導人徐志
摩、蔡元培幾位留洋學子,甚至打算施一劑「廢除中文」的猛藥。
  
  我以為,正是在這種國家積弱的背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才走入武俠小說,像金庸
的作品,大多可以見到虎視眈眈的邦外之角色,垂涎中原什麼秘寶,無時無刻存在著國家
憂患意識。
  
  我想這時期的「武俠」重心已從「公理」傾斜到「變強」:唯有富強一途,才能免於被欺
侮的命運。正是在此背景,「變強」成為主旋律,武俠小說(至少金庸)的主軸泰半講述
主角如何變強,像張無忌、令狐沖、郭靖......等。
  
  當然這只是武俠「發燒」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天時」,是當時全球化程度不及現在,資
訊流通也不及現在,那時候,人民的讀物相對有限,不像我們逛逛書店,就是各國書籍。
其他種類就不說了,光小說,華文就被各國翻譯文學擠壓。
  
  換言之,我們這世代小說家的競爭越來越劇烈。我常打個比方,在舊時候,想成為小說家
可比擬為「在一群原始人面前秀出火柴」,你不需要太懂怎麼說故事,只要會寫、有人脈
,就能獲得讀者青睞。這可能也是「地利」吧。
  
  而今萬國萬家爭鳴的現在,局勢形同必須「在一群火柴專家面前秀出火柴,並感動他們」
才有可能爭取到相等地位。
  
  其實我很訝異說真的,作為一個讀者,文章開頭我提到自己看過部分新武俠大師的作品,
有的還沒看完,原因就在於......呃,寫得很差。很抱歉這麼說啊囧。我向圖書館借閱都
看不完,更遑論產生出錢購買的意願。
  
  譬如說:黃易老師我看《邊荒傳說》,這作品有個致命傷,就是開頭寫了長之又長的世界
觀,加數來個人物。這個寫作選擇以現在眼光看待,完全就是一個萌新。
  
  古龍老師我看《絕代雙驕》《多情劍客無情劍》《三少爺的劍》,古龍怎麼寫女性我就不
提了。對我完全是劇毒,大概在現在也會被罵的很慘。就說這三少爺的劍,後頭完全不知
寫什麼,無限的免洗高手一個個來、一個個去。
  
  溫瑞安老師我看四大名捕系列的《逆水寒》和幾本,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兩本,一本主軸在
追捕滅絕王楚相玉,一個講有個採花大盜不斷姦殺良家婦女,兇手居然是個陰陽人。讓我
雷之又雷。
  
  第一本書,毛病在於追捕壞蛋的旅途間設計太多可以省略的打鬥,一堆鋪陳薄弱的配角大
篇幅相殺,說真的誰在乎。完全使故事延宕。第二本兇手是陰陽人的,問題在於它算是個
半推理小說,推理小說自有一套法則,這本書完全沒有鋪陳與線索,到後來一逕冒出個陰
陽人來。
  
  梁羽生老師的作品說教意味太濃;金庸老師,我看第一版,也就是普遍備受好評的《天龍
八部》,可能是因為報章連載的關係吧,我認為存在著數萬字可以剔除的節拍。金庸老師
後續還修了二版三版,聽說口碑很差,我沒看過所以不做討論。我倒好奇,為什麼越修越
差?
  
  五位大師看完,我不意外為何金庸老師能長青垂古半個世紀久。
  
  朋友,記得我自述看翻譯文學長大嗎?讀過新武俠大師的作品之所以讓我訝異,在於以上
提到的問題在我讀過的翻譯文學幾乎沒出現。我覺得這不是口味、喜好問題,而是「說故
事」這個身為小說家應具備的技藝熟不熟練。
  
  可是,「金古溫梁黃」就是我們熟知的武俠頂點。雖然不很精確,但我把寫作技藝歸類在
「人和」,也就是人為。
  
  「天時地利人和」這順序,同時表達三者的重要性,得到天時天助,是最夢寐以求的助力
。面對全球化的今天,能供大眾選擇的娛樂多如繁星,天時已過,地利也沒有了,身為創
作者,我們只能向內自省,求好「人和」。
  
  也就是說,寫好作品(人脈不在此討論)。
  
  話說回來,為什麼新生代讀者(包含我)對武俠本能地抱持排斥?我想一來是中國這時候
已經夠強盛,誰都比須看他臉色,從原本訴求「變強」,演變為蛻變後的「屠日滅美」這
種帶有復仇調性的民族主義。同時「變強」也不是台灣當前最突出的氛圍,所以新一代的
人對新武俠倡導的主題無感。
  
  當然這只是一種推測,我想最重要的,還得檢視到創作者身上。
  
  真的,這是身為不喜歡「武俠」的我最最奇怪的一點。我就奇怪,為什麼寫武俠的,多數
總寫什麼峨嵋、少林、崑崙、武當這些門派呢?有些雖然沒寫,也是換湯不換藥。這一點
正中上列清單的「故事背景都差不多」一條。然後來來去去都是什麼輕功、內功,真的,
為什麼你們的「江湖」都長得差不多?數年來從沒變過。
  
  可能這和華人教育有關吧。我想是這樣的。我們被教育要服從權威;各種考試,又被要求
填寫「正確答案」;還被教育,「聽先人的話比較好」。我們被教育,不要問「為什麼?
」聽話就對了。
  
  偏偏,創作不是考試,根本沒有「正確答案」。為什麼你的小說和金庸一樣有丐幫?為什
麼你的故事背景需設於古代?為什麼腳色在吃飯時總有人生事,就像老一輩武俠小說家的
作品?為什麼你的腳色要有武功?為什麼?
  
  為什麼你覺得那是你的「正確答案」?如果那不是你的「正確答案」,為何你寫出來的東
西和前人不差多少?如果只是二創(不論你是不是有這個意識),那讀者何不看金庸就好
?你的角色為何而「武」?你心中的「俠」又長什麼模樣?
  
  「武」指的是一種形式,武力、武打,幾乎我們見到各國創作都不乏「武」的成分,日漫
《幽遊白書》、《哈利波特》的魔法、美漫漫威不外如是,但為何華人武俠總上一個「X
X劍法」、下一個「OO刀法」這種東西,難道非得要這樣才叫武俠嗎?
  
  再回顧新生代讀者怎麼看武俠:
  1.那是老一輩的東西惹。
  2.故事背景都差不多。
  3.同樣是幻想,魔法比氣功酷多了。
  4.太制式化、太多、太雜、太平凡。
  5.純粹沒興趣。
  
  當全世界身懷絕藝的創作者絞盡腦汁給讀者新東西,武俠創作者仍追尋「金古溫梁黃」五
大頭的吐息,寫差不多的角度,差不多的氛圍,故事說的不如金庸,就連最重要的核心:
「寫這篇故事,你想說什麼?」都沒有的話,後一輩讀者怎麼可能對這武俠有好感?
  
  最後以兩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作結:時勢造英雄,因佔有天時,才出了這麼個五大頭,即
使他們部分作品仍未能臻美。今天,武俠的時勢已過,但英雄造時勢,有沒有那個英雄能
打破半世紀來華人對武俠的刻板印象,再掀武俠時勢呢?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8-05-13 04:30:00
變強的渴望來自當時中國積弱? 現代一堆網遊文啥的主線也一直都是在變強。仙俠文也是練功變強。日本七龍珠漫畫也是一堆練功。變強本就是人的一種素樸的渴望。國家沒有內憂外患,國內難道就沒有人比人的現象? 照樣渴望變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