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恕刪。
※ 引述《ted5566 (ted)》之銘言:
: 成都出土疑似扁鵲學派失傳醫書:公牛尿治黃疸
: http://news.sina.com.cn/c/2013-12-18/050029012754.shtml
: 脈搏慢得多
: 古人體質更好?
: 武家璧透露,在醫簡《五色脈診》中曾指出:人呼吸一次脈動二次為平,脈動三次叫奪精,人呼吸一次脈動四次為奪血,呼吸一次脈動一次為少氣。正常狀況為「平」。郭子光指出,這一頻率,與今人的脈搏相比明顯慢了很多。他介紹,如今,一呼一吸脈動四次為平脈,快了叫數(shuo)脈,更快叫「疾脈」,若慢於四次叫「遲脈」。與上述記載相比,明顯要快得多。一般而言,脈動越慢,說明體質越好。郭子光大膽猜想,這可能與古人體質有關。
: 藥方一
: 治風濕 「以毒攻毒」
: 藥方:「枳實四 術二 方風二 烏喙少半 澤冩二 牛□二 以方寸朼一 飲後飯 三日益中,八日善」、「枳實四 術一 方風一 澤冩一 白茝一 烏喙半一物 牛□一 以方寸朼一 飲後飯乃中八日」、「枳實五 牛□一 術一 烏喙少半其一 方風一 澤冩一以方寸朼一 飲後飯 澤冩一 f已」(出自1號墓出土的木牘)
: 解讀:武家璧介紹,木牘中發現3個藥方,內容基本相同,略有增減。藥方的格式是:藥名及用量、服藥方法、預後。郭子光指出,枳實可能就是如今的枳殼,可行氣、消脹。方風可能是如今的防風,用於祛風。澤冩可能是澤瀉,用於利水、利尿。術應是白術,健脾、除濕。牛□可能是牛膝,用於引藥下行。
: 初步判斷,這個藥方應當是用於治療風濕病的。其中,用量極少的「烏喙」,可能就是如今中藥中的「烏頭」「附子」,主要用於治風濕。這種藥有毒,服用前至少要熬3個小時,否則可能出現烏頭鹼中毒。「藥效幾乎與毒性成正比,藥效越明顯,其副作用越大」。
枳實就枳實,兩漢時沒在分枳實、枳殼的。沈括《夢溪筆談》:「六朝以前,醫
方唯有枳實,無枳殼。後人用枳之小、嫩者,為枳實;大者,為枳殼。」
術應為朮,此簡轉繁之誤。唐以前朮未分白、蒼,一般以白朮為準。
烏喙即烏頭。附子、烏頭、天雄皆為烏頭塊根之不同部位,未細分則以烏頭統稱
之。
牛膝唐前未著分別,唐後始有川牛膝之名以與(懷)牛膝作區別,不過懷牛膝的
名字到明才出現,此前統稱牛膝,但從型態記述上大約可知牛膝主為懷牛膝。若
未強調活血祛瘀或利尿通淋,未註明之處方一般以懷牛膝論。
這邊會猜牛膝是因為:兩漢時代常用藥物品項還少,此三方已知藥物皆不出《神
農本草經》收載範疇;配以處方整體功能論,此處為牛膝可能性頗高。
白茝即白芷古字,與柴胡古作茈胡同義。
: 藥方二
: 喝公牛尿治黃疸病
: 藥方:「廿二治黃癉,取黃牡牛弱(溺)飲之,能多飲之,亟已。」(出自醫簡《六十病方》)
: 解讀:武家璧解釋原文意思為,治黃癉病,只用「公牛尿」一味藥,喝得越多,病好得越快。對此,郭子光指出,現在已經沒有使用這樣的藥方。但使用尿液作為藥物,並不鮮見。以往,不少病都會用到「童子尿」,甚至還有過泡干牛糞粉末飲用的藥方,「可能與其中的成分有關」。
: 藥方三
: 蜀椒治頭痛
: 藥方:「八 治風:石脂七分,蜀椒五分,方風、細辛各四分,厚柎五分,陳朱臾一分,圭十分,薑六分,皆冶合」。(出自醫簡《六十病方》)
: 解讀:石脂分為赤石脂和白石脂,多用於治療腸胃病。蜀椒用於止痛,細辛祛寒止痛,厚柎可行氣,圭(桂)解表。陳朱臾可能是吳茱萸,可治頭痛和胃病。初步推斷,這可能是用於治療偏寒的頭痛的藥方。(□為缺字或暫不能識讀的字)
以處方組成、及「陳」字論,此處朱臾應為吳茱萸。
《本草求真》:「吳茱萸陳者良,泡去苦烈汁用。」
厚柎即厚朴。
: 談醫簡
: 5部醫書應屬扁鵲學派
: 出土醫書:除《五色脈診》之外,都沒有書名。經初步整理,考古專家將其暫定名為《敝昔醫論》《脈死侯》《六十病方》《尺簡》《病源》《經脈書》《諸病症侯》《脈數》。在《敝昔醫論》中,語句頻頻以「敝昔說」開篇。
: 專家解讀:「論者的名字叫『敝昔』。」武家璧指出,「敝昔」與「扁鵲」同音通假,可能就是指扁鵲。
: 武家璧說,扁鵲學派形成於戰國時期,盛行於兩漢,「《敝昔醫論》《五色脈診》《脈死侯》《經脈書》《脈數》等是中醫經絡學和針灸術的重要文獻,應是扁鵲學派的經典。」
: 談木牘
: 推 kingstong:有人看得懂這種醫書嗎?!要交給國文系或考古學家翻譯吧?! 12/18 13:3
啊這篇新聞不就是有專家讀給你看了?文獻學這門飯是不太好吃,不過在中國這
種還有很多出土文獻待整理的地方,也是不會缺這種專業的。
: → kingstong:這些藥方要怎對照現代的草藥啊?!且各朝各代能利用草藥 12/18 13:3
: → kingstong:一直在增加吧?!這些上古藥方應該比不上現代的藥方更有 12/18 13:3
中華五千年雖然是「號稱」出來的,但文化存續相對其他文明完善許多也不是假
的,歷代諸家本草保存下相當多的藥物資料,況且自唐朝《新修本草》(世界上
第一本國家藥典)始,對藥物有型態、產地甚至藥圖(可惜全彩的失傳居多)等
記述,雖然不一定夠用,但文獻考察配合生藥學研究,定出大多數藥物的基原也
是夠了。(本草暨生藥學者:趙燏黃、謝宗萬、趙中振;那琦、謝文全。)
: → kingstong:療效吧?!還有草藥也不能生煎啊?!要先處理過比如曝曬之類 12/18 13:4
採收後淨選加工者稱「生藥」、炮製過稱「熟藥」,有些藥物其實新鮮會比乾燥
的來得有用,但現在一般至少都是乾品,而個別品項則另有炮製(加工)方法。
中藥炮製專書自劉宋時《雷公炮炙論》始,但南北朝陶弘景《集注神農本草經》
已有個別藥材炮製方法之記載。
: → kingstong:的,草藥生煎會肝指數破表搞不好會造成肝腎急性衰竭死亡 12/18 13:4
: → kingstong:的的的的的.......... 12/18 13:4
"All things are poison, and nothing is without poison; only the dose
permits something not to be poisonous."
ψ Paracelsus (1493-1541)
是藥三分毒,高GI(升糖指數)食物(例如白米飯、白麵包)吃太多也會增加成
人型糖尿病的發生率喔。切莫聽信某些業務人員或地下電台鼓吹,使用來路不明
的健康食品或藥物,向合格醫療從業人員諮詢才是安身正道。若是沒聽醫囑亂吃
東西吃到出人命要怪誰呢 >.^
: → kingstong:看來不確定是不是扁鵲親傳醫書,不過這些藥方看來也非完 12/18 14:2
《黃帝內經》也不會真是黃帝和岐伯的對話、《神農本草經》更不可能跟神農有
關,漢代託古風氣很盛、一堆掛名作品。後代托名華佗的書也一堆啊,但有點基
本概念就知道不可能是華佗所傳──現代還不是也有掛個尼采裝文青來賣書、還
有過個一年半載就把自己說的話當子曰在嚎洨,書名上掛誰很重要嗎?
重點是識別文獻資料的時空背景,以從中確定該時代和地域之醫藥成就與歷史流
變,至於託誰的名當然也不是全無意義(例如陳士鐸《石室秘錄》託岐伯傳書,
但從序文、醫學思想傳承和歷史背景來考察,有認為可能為傅山所傳),但要從
兩漢文獻講到傳說時代的人物,還是別想太多的好。
: → kingstong:全失傳啊!不過都提煉成科學中藥了...呈粉末狀,毒性去除 12/18 14:2
: → kingstong:得更完全,藥效也更增加,畢竟經過萃取,所以成分濃縮 12/18 14:2
: → kingstong:比起煎煮出來的草藥也更不傷肝腎 12/18 14:2
科科,這可不一定,多數科中和水藥都開的醫師共識一般都是科中弱很多喔。
這方面問題其實還不少,不過很多造橋鋪路的工作應該要由國家帶頭推動,但
是上面那些大人物喔……只能說除了科科還是科科,雖然不能說錢都燒在奇怪
的地方,但造橋鋪路這種基礎工作還很缺乏是真的。
: 推 neromeri:中藥本來就有炮製法可以去除毒性,而且水煎藥效應該更好 12/18 14:3
共識應該都是水藥效果優於科中沒錯,不過科學中藥至少有個好處啦,GMP這
標準雖然不怎樣但好歹是有六十分的。
因為民間中藥行的專業水平其實不太穩,若非醫院或診所自備水藥、或是買調理
用中藥的,如果如果不會買又沒有熟悉好藥房的,最好還是吃科中比較安全、或
大賣場那些不怎樣但也不太會吃出問題的調理包──總之別自己亂買亂吃就是。
: 推 kingstong:一碗藥湯萃取出的有效成分可能只有一茶匙的粉末,只是呈 12/18 14:3
: → kingstong:液態狀吸收會更快吧!且水本身有它的飽和度,超過就會呈 12/18 14:3
: → kingstong:固態撞沉積於底部 12/18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