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孫悟空為什麼會被當神拜??

作者: IBIZA (溫一壺月光作酒)   2015-09-08 15:47:11
※ 引述《k800i (K800i)》之銘言:
: 不摻合其他,僅僅就西遊記設定,如來的確只是神仙裡某位階的大能者而已,跟玉皇大帝
: 不是對等的關係,在第七回有「傳旨」叫如來佛來,如來佛「聞詔」而去。詔,是皇帝發
: 佈給臣下的文書,這表示如來佛應該是玉皇大帝的下屬。
我猜你是看了一些網頁的內容吧?建議轉述前要找原文來比對一下
西遊記第七回明明這旨是下給遊奕靈官跟翊聖真君的
西遊記原文是這樣
  
當時眾神把大聖攢在一處,卻不能近身,亂嚷亂鬥。早驚動玉帝,遂傳旨著遊
奕靈官同翊聖真君上西方請佛老降伏。
那二聖得了旨,逕到靈山勝境雷音寶剎之前,對四金剛、八菩薩禮畢,即煩轉
達。眾神隨至寶蓮臺下啟知,如來召請。二聖禮佛三匝,侍立臺下。如來問:
「玉帝何事,煩二聖下臨?」二聖即啟道:「向時花果山產一猴 (中略) 事在
緊急,因此玉帝特請如來救駕。」
如來聞說,即對眾菩薩道:「汝等在此穩坐法堂,休得亂了禪位,待我煉魔救駕
去來。」如來即喚阿儺、迦葉二尊者相隨,離了雷音,逕至靈霄門外。忽聽得喊
聲振耳,乃三十六員雷將圍困著大聖哩。佛祖傳法旨:「教雷將停息干戈,放開
營所,叫那大聖出來,等我問他有何法力。」眾將果退。
玉帝是下旨給遊奕靈官跟翊聖真君, 要他們上西方去請佛老, 不是直接下給如來
另外, 如來「聞詔」還是「聞說」, 我特地去比對了一下
大部分寫「聞詔」的是西遊記傳, 西遊記則大部分是寫「聞說」
西遊記傳跟西遊記, 誰先誰後、誰傳承誰歷來有爭議, 不過他們是兩本書
在這段文字裡頭, 看起來佛老跟玉帝不是一個體系
而且佛老的地位不下玉帝, 才會用「請」
反而佛老作為外來客, 還可以傳法旨調動玉帝的屬下
: 天有三十三重天,玉帝住第九重天上的靈霄寶殿,稱朕,掌管天上、地上、地下這「三界
: 」中的所有神仙。地上只有一層,稱為「下界」,地上的神仙主要分佈在陸地、海洋跟仙
: 島。陸地分為四塊: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都有能力不同的各派神
: 仙。
首先, 天仙地仙不是用住天下或地下分
在第五回蟠桃宴的一段是這樣說的
上會自有舊規,請的是西天佛老、菩薩、聖僧、羅漢,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
恩聖帝、十洲三島仙翁,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這個是五方五老
。還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眾,中八洞玉皇、九壘、海
嶽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宮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齊赴蟠桃嘉會

這裡頭, 屬於上中下八洞是道教體系
上八洞天仙、中八洞神仙、下八洞地仙, 各有各自的尊卑關係
不一定地仙就比天仙低
另外上中下八洞也不是看居住地, 像海嶽諸神, 雖然居住在地上, 卻是中八洞神仙
至於五方是五個方位, 有道教有佛教
只是這些人是住天上還是地上, 西遊記沒有說的很清楚
不過像福祿壽三島仙翁, 在這邊是列入東方三島, 既然是島, 應該就是地上
但是在26回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也就是人參果那一段
三仙翁講的很清楚
 我等乃神仙之宗;你雖得了天仙,還是太乙散數,未入真流
三仙翁雖然住在地上, 但卻同樣是屬於中八洞的神仙
最值得注意的是, 孫悟空是上八洞的天仙
孫悟空在地上出生、菩提祖師處修道、玉帝賜大聖稱號, 卻是個天仙
所以看起來上中下洞的分別, 是來自師承源流, 跟出生居住都沒有關係
: 在第七回玉帝宴客,有神仙的次序排名: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極、九曜、
: 十都。神仙中地位最高的是三清。三清為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第三的道德天
: 尊就是太上老君,是道派的掌門人,稱為「道祖」,道派的神仙都是他的徒子徒孫。他住
: 在天的頂層,三十三天上,離恨天的兜率宮,還有煉丹練寶物的八卦爐。
這邊的次序很顯然跟蟠桃會的不一樣, 蟠桃會把五方五老置於上中下八洞之外
這邊的五老卻雜在天仙神仙之間
不過從這一回的內容就知道, 這裡的五老不包括佛祖
因為安天大會就是玉帝因為佛祖收了孫悟空, 為了感謝佛恩召開的
 玉帝傳旨,即著雷部眾神,分頭請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極、九
 曜、十都、千真、萬聖來此赴會,同謝佛恩
所以這邊一般有兩種解釋
一種是這裡的五老不是五方五老
另一種是這邊的五老, 雖然指的是五方五老
但是是泛指五方五老那個體系裡, 地位有上有下的眾仙, 而不是五方的老大
: 而如來佛的位階在哪?在第五回有提到所謂五方五老:
: 1.西天佛老、菩薩、聖僧、羅漢,
: 2.南方南極觀音,
: 3.東方崇恩聖帝、十洲三島仙翁,
: 4.北方北極玄靈,
: 5.中央黃極黃角大仙,
: 從設定可見,五方五老都是地仙,其中如來佛的法力應該是最大的,所領神仙為佛派,稱
: 為「佛祖」,住在西牛賀洲天竺國靈山頂上的雷音寺。所以這裡的西天,很明顯不是天上
: ,而是指地面上的西方。所謂唐僧師徒西天取經,也是從下界東方一路走到西方。
: → k800i: 天地是區域,佛道是派別,這沒衝突啊。鎮元子是道派,如 09/08 14:0
: → k800i: 來是佛派。 09/08 14:1
既然知道佛道不同, 怎麼又把佛教的佛祖納進道教的仙人系統?
西遊記第一回開宗明義就把 佛、仙、神聖 三道劃分開了啊
另外, 西遊記在人參果這三回, 也把各體系的最高者進一步作了說明
鎮元子是地仙之祖, 與三清是朋友
但是在26回孫悟空三島求方裡頭, 他跟觀音的關係卻是
卻說那觀裡大仙與三老正然清話,忽見孫大聖按落雲頭,叫道:「菩薩來了,
快接,快接。」慌得那三星與鎮元子共三藏師徒,一齊迎出寶殿。菩薩才住了
祥雲,先與鎮元子陪了話,後與三星作禮,禮畢上坐。那階前,行者引唐僧、
八戒、沙僧都拜了。那觀中諸仙也來拜見。行者道:「大仙不必遲疑,趁早兒
陳設香案,請菩薩替你治那甚麼果樹去。」大仙躬身謝菩薩道:「小可的勾當
,怎麼敢勞菩薩下降?」菩薩道:「唐僧乃我之弟子,孫悟空衝撞了先生,理
當賠償寶樹。」三老道:「既如此,不須謙講了,請菩薩都到園中去看看。」
以這邊的描述, 觀音起碼是鎮元子的平輩, 甚至更尊貴
觀音都如此, 那佛祖就更不用說了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5-09-08 23:59:00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15-09-09 00:07:00
其實我未曾看完原書,不過就我個人觀感是玉帝都鎮壓不住了,非要找佛老求救不可。而如來一掌壓住潑猴五百年,又叫他陪取佛經,後來還讓他當了鬥戰勝佛,這場子道教神仙都是陪襯,好讓佛法顯威能
作者: PrinceBamboo (竹取駙馬)   2015-09-09 00:08:00
西遊記carry頻率最高的是觀音菩薩啊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5-09-09 22:36:00
西遊記成書於明朝 明朝某皇帝大張道教....如果西遊記成書於梁武帝那年頭 佛教在書中的形象恐怕...
作者: PrinceBamboo (竹取駙馬)   2015-09-09 22:41:00
梁武帝時代比玄奘還早要怎麼成書= = 岳飛打張菲
作者: eunacat (我是貓還沒有名字)   2015-09-10 02:50:00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5-09-12 07:35:00
樓樓上當文學創作者腦子跟你一樣? 一定要唐三藏?唐僧跟大徒弟有真人原型 但孫猴石頭蹦 難道大徒有結石還是他是非婚生子? 跟劉邦一樣白蛇之子? 劉邦蛇人傳說原型又哪來?
作者: castlewind (城中之風)   2015-09-12 20:35:00
西遊記若成書在梁武帝時......大概主角會變成法顯 而路上探險會變成海上奇航吧 但有個根本的問題 梁武帝那時還沒有章回小說的體例......
作者: bobju (枯藤老樹昏鴉)   2015-09-13 22:27:00
西遊記看起來很像是結集成冊的創作, 因為裏面有太多的詩詞不太像是窮一人之力所能寫出來的不過那些描述來歷或是神通的詩詞我都很少看, 反而是孫悟空師徒之間以及跟妖魔之間的抬槓扯淡比較好玩
作者: Dissipate (雲消霧散)   2015-09-14 19:31:00
一個半仙二郎神就打得贏悟空 道教諸仙只是在裝死諸仙互相藏招保留實力 反而外來的佛祖沒顧忌就壓下了
作者: no1smkimo (小新)   2015-09-16 11:09:00
很正常阿,如果漫畫小說壞人一出來,正派就把他打掉那還有啥可看性的,另外,還有個淺規則,通常原本是壞人後來變好人,通常實力都會變得比當壞人時還要弱像孫悟空鬧天庭時,有幾個打得過他的,可是西行時,有哪幾個是他打得過的,大多都要去求人才能解決
作者: bobju (枯藤老樹昏鴉)   2015-09-17 18:49:00
因為取經路上 唐僧就成為孫悟空的包袱了 不像當年大鬧天宮那樣可以放手一搏 更何況還有唐僧跟豬八戒還會扯後腿
作者: PrinceBamboo (竹取駙馬)   2015-09-18 00:05:00
沙僧
作者: kingsmill (CLAUDE-Ann Arbor)   2015-09-18 05:24:00
西遊記裡的詩詞不管是寫法還是出現的地方都更像鼓詞過去中國北方(南方我不熟悉)的鼓書藝人都是有說有唱,說時交代故事情節,唱一般是寫景+抒情,唱詞有轍有韻現今大陸評書藝人有一派就是西河大鼓書傳人,有名的如田連元,劉蘭芳。他們說的書被另一派藝人稱為"大鼓白"白口書也是長篇大論,只是到了高潮不唱,但表演口氣是可以配合唱的。西遊裡面的寫景詩詞,戰鬥詩詞的體例頗為統一,言辭大多淺白,有轍但不總有韻,頗合鼓詞特徵另外關於戰鬥力的問題,那純粹就是沒有統一設定瞎寫一氣,以致後人腦補不能,要編出許多解釋來為作者打圓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