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篇。
《婦女·婦人弓足》
婦人風行纏足不知是何時開始,有說是南朝齊蕭寶卷妃子潘玉兒的「步步生蓮」,
不過之前看過唐太宗的長孫皇后繡鞋圖,發現她腳大小畫的跟男性沒差太多,
友人陳繼儒、姚士粦有寫文過可為證,
又看過武則天的畫像,她腳的大小也跟長孫皇后差不多,可見唐初並沒開始流行。
唐代宗大曆年間 (766-779),夏侯審以詩寫被中繡鞋說:
「雲裹蟾鉤落鳳窩,玉郎沉醉也摩挲。」,開始見到『弓足』,
杜牧詩句有「鈿尺才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輕云。」,韓偓則是「六寸膚圓光致致。」
唐朝的『尺』相當於如今七寸,則六寸是現在的四寸二分,算是一般大小的弓足,
所以此習俗應該是唐朝中葉開始風行;
南唐後主李煜幫宮女窅娘以錦布纏腳彎成新月狀,人都說是源自此時,應該不是。
聽說現在皇宮裏,被挑中的女子進門後,就要解開原有纏綁、換成宮裏款式,
以便在皇帝面前使喚奔走時不致於跌倒,與民間的習慣不一樣,
我以前住在北京時,寒冬遇到從皇宮掃完雪出來的軍人,他給我看撿到的宮女破鞋,
我才相信此說不假。
黃岡瞿寫《徵君九思》說該怎麼對付外夷,其中有個就是誘使他們改變風俗,
造成他們女性都跟天朝一樣,雙腳纏成弓狀,藉以魅惑男性,消耗精力、不做訓練,
認為是削弱打敗外虜的妙計;
我是不知道這妙計有沒有效,但隆慶元年 (1567) 外夷攻陷山西石州,
把擄獲的婦女驅趕到塞外,因婦女纏腳而沒辦法跟著馬跑,
竟就把婦女雙腳全砍掉、用車子載,一百個人裏沒一個活下來的;
所以世上還是有不愛小腳的,黃君這妙計看來應該不會有用。
最近暢銷的秘辛雜記書,寫到東漢順帝時梁妠被選入宮,
有「如宮中一樣纏束」敘述,因此不少人就以為纏足是始於東漢,
卻不知道此書實際上是楊慎寫的、編說王忠文這人在雲南土司家中發現,
楊只是一時好玩而寫,後人卻看了就信,因此而被騙了。
註:楊慎最知名的就是《二十一史彈詞》裏一首「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清朝毛宗崗編修三國演義時拿來用,導致後人都以為是羅貫中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