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個人財產都很明確
是誰名下的財產就是他個人的財產
但在古代呢?
好像有些書指出 古代的宗族、家族勢力蠻龐大的
首先可能是小家的收入由家長掌管 比如說兒子打工賺錢後收入交給父親
然後大家族可能有族產的設置 由族長統一掌管
甚至可能不同房的收入都要上交族裡面
或者說 有些共同財產 是家族共有的 私人財產反而不明確
再者 到了科舉時代後 有功名者 比如舉人、進士在明代有免稅的優惠
有些人就把土地名字寄到這些有功名者的名下 這樣所有權算誰的?
會不會造成資源分配上的不公平?
總而言之 我想問的是說
大家對於古代中國(清朝以前)那種大家族式的財務管理
到底是怎麼處理的?有沒有什麼經驗或是看法?
一個多達數十口甚至上百口的家族,或是更多人,是如何進行財務管理?
請問大家有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