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oser1 (拍嘎爪得白醬)》之銘言:
: 劉宏 -> 劉辯 -> 劉協
: 呃,參考三國演義,演義很精彩講的跟史書上差不太多.....
劉協 -> 曹丕
基本上不應該這樣算,應該是曹操->曹丕。
大家都讀過三國演義,沒讀過三國演義至少也應該要看過三國之乳.....
曹操從糾集家族起兵割據,然後收服一部份穎川世族,
用武力平定中國北方建立分裂局面。
但是他一直沒有辦法從漢朝手中得到皇位,只能選定繼承他勢力的後繼者。
曹昂死後可以繼承的選項就只有卞夫人的三個兒子,而曹丕由於年長與較為
穩定(i.e. 奸詐)的特性在繼承人選中居上風。
有研究者說曹操由於排除東漢的選舉,以惟才是舉令選自己喜歡的人來用,
得罪世族,而曹丕藉由陳群設定九品官人法將推舉官吏(i.e. 建立政權)的
權力下放給世族而得到擁戴,在政權的轉換過程中藉由建立王朝大量封賞
官員換得老爹舊將的效忠,因此順利的取得皇帝位。
曹丕->曹叡
就第三代繼承人,世族仍分享權位,同時老爹留下的輔政大臣互相牽制,
所以相對沒有什麼問題,就是之前死了皇帝的老媽之後死了皇帝的養母而已。
曹叡->曹芳->曹氅->曹奐
曹叡無子,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因此在曹叡壯年去世時,由於魏廷沒有外戚專政的特性,曹叡本欲指定宗室
輔政,卻在孫資劉放兩位近臣的干預下選了曹爽與司馬懿作為輔政大臣。
皇帝幼弱,朝政被曹爽與司馬懿兩派把持,在高平陵事件中以血流成河的代價
司馬家定於一尊,而在平定壽春的三次叛亂中,司馬家為了確定權位殺得血流
成河,終於得到北方中原正統統治者的承認。
當然由於皇帝不是姓司馬,所以皇權旁落的狀況下皇帝本人與反對司馬家的人
仍舊未形成效忠慣性,因此外有壽春的叛亂內有屢次勾結皇帝的叛亂,真正的\
血流成河腥風血雨。
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父子就是在這樣對抗外敵的環境中形成堅固的統治集團,
而逐一消滅反抗的各家力量。
而由於司馬師沒有子嗣,繼承權由次子司馬昭一系取得,終於在長子繼承的慣性
中由眾臣承認統治地位並平順的由司馬炎正式廢除魏朝建立晉朝。
(然後這個系統真正的血雨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