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adonhsu (jadonhsu)》之銘言:
: 本人高中蛇蛇,知識淺薄,見諒。
: 我想說國小到高中的歷史課本都只有寫鄭氏設立陸海各五商進行走私貿易之類的,對於英國設立商館也是一筆帶過,根本交代不清。讓我很好奇鄭氏對於"與洋人貿易"這事情的看法~
: 問題1.對洋人的態度方面,是不是比清朝或者以往的中原皇朝開明多了呢?
俗語說: 換了位子換了腦袋.
如果鄭芝龍成為中國皇帝, 住在北京, 那麼他為了保持最佳利益,
他就不會那麼想與西洋貿易了.
大半的中國皇帝首要關心的是地位的保持而非帝國的逐漸壯大甚
至是根本的文化再革新.
從明成祖的下西洋政策可以窺探一二. 花大筆銀子, 買個天朝顏面而已.
而當時的荷蘭人繼葡萄牙之後, 勤於開拓東西方間的商品通路.
那些快船, 大砲, 募集來的水手與專員, 都是投資成本, 為的是賺錢
, 他們精打細算, 務實而勇敢, 是商人也是戰士, 沉一條船也要賺回
兩條船. 當時的海盜也是商人, 遇見西班牙船就打砸搶, 遇見非敵
國船就探問要有酒矸仔倘賣麼? 台灣海峽漁季時, 派船去收十一稅
.
荷蘭人連小市民也買股票, 跟英國打仗期間, 順便跟英國做生意.
要人家的命, 也要人家的錢.
這是務實. 鄭芝龍學習了西洋商業文化, 一面當官一面做生意,
應付保守的朝廷他說一套, 而私下跟荷蘭人又做一套.
鄭家愛錢, 連他老媽(鄭媽)也要拿好處.
抓緊中國的對外交易海口, 趕走海盜, 用武力保衛自己的通道,
這就是效法荷蘭商人的作法.
不過鄭氏並非什麼愛國憂民的國家大臣, 純粹為己打算. 在那個
時代那個處境, 他僅能如此而已. 他是軟體盜用者, 並非寫程式的.
: 問題2.如果鄭氏當初答應封藩世守臺灣,會不會有點一國兩制的感覺?(明制與清制,對外態度...等等)
清廷對明鄭稱"偽藩".恐怕連吳三桂都不如.
: 抱歉手機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