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hilethan (PE)》之銘言:
: 各位好,小弟我目前就讀112物理系,對物理史非常有興趣。但當我讀亞里斯多德物理
: 學、量子物理史、拉格朗日力學史時,有時心理不禁懷疑自己,自己讀史的方法是不
: 是正確的?這懷疑的動機有兩個:
: 1.我曾在一篇文章看過,Louis de Broglie (一位有歷史背景的物理學家)提到
: 歷史學帶給他的訓練增進了日後審慎閱讀、學習的能力(?)。
: 2.我相信存在著所謂的「哲學訓練」,就是對於「前提」與「結論」非常敏感,會
: 儘管作者的文章並沒有將他的前提與結論寫出來,但受過哲學訓練的人,大致上
: 能抓到重點想藉此文章說服讀者的「結論」是什麼,並以同情理解原則整理出作
: 者提供的理由(前提),並檢查前提是否成立,以及前提的成立是否足以保證結
: 論的成立。
: 基於上述兩理由,我覺得應該存在著所謂的「歷史訓練」,但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
: 這種「能力」?對我來說,在我修完知識論與倫理學、自讀完邏輯、形上學等書後,
: 自己閱讀文章的感受真的差很多。雖然這一切大致花了我一兩年的時間去慢慢消化,
: 但我感覺得到,現在的我跟學習哲學之前的我是不一樣的;不論是在表達還是在思考
: 方面,都變得細緻很多。
: 總而言之,想請問各位的是:
: 是否有所謂的「歷史訓練」呢?
: 你覺得歷史系帶給你的「能力」是什麼?
: 倘若我以後想翻譯科學史,想請各位給我些建議,想知道是不是有值得我去修的課程、
: 值得我去讀的書籍,增進我在學習、推廣、翻譯科學史的能力。
: 謝謝大家...
我不是歷史系的 但讀了近三十年歷史 個人覺得對待歷史
最重要的就是"誠實" 如要翻譯科學史 那麼最好能盡量用
敘述事實的方式來撰寫 碰到爭議事件 盡量兩方意見兼取並列
像24史 資治通鑒 柏楊那樣 總是在敘述之後 寫自己的評論觀點
這樣並不是很好的方式 因為個人觀點角度不可能是公正的
只敘述事實 其他讓讀者評斷 是比較好的方式
可是在台灣 大部分讀者總喜歡"有人幫他們評論"
這其實是扼殺個人獨立思考的機會 也限縮了大家對歷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