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家裡的ㄧ些古老買賣契約

作者: mayaman5566 (貝里斯天團)   2016-09-20 13:03:18
→ j4568520: 是祖先在廣東的祖業買賣契約。謝謝大家給我這麼多好意
捐贈給臺灣的研究單位也未嘗不可,
臺灣也有不少華南、東南沿海的契約或相關資料。
例如前陣子中研院台史所開放的「最高法院遷臺民事訴訟檔案」
裡頭就不乏兩廣和福建土地契約、蒸嘗簿、招標公告等清代至民國的檔案,
(因為這都是證據啊~~我還看過抗戰時的糾紛,是拿康熙年間的詳文當證據)
http://archives.ith.sinica.edu.tw/news_con.php?no=203
保存好一點的,還會有律師信、律師名片乃至於郵遞通知等。
其實到哪都好,不過我會建議您,絕對不要分散捐贈,絕對不要讓檔案散開。
就像「最高法院遷臺民事訴訟檔案」,其實民間還能看到有人在販賣類似的東西
(應該是移交給典藏單位前,在類似銷毀公文的過程中流散出去的吧)
而商人通常是論件計價拆開賣,又或是真的在流傳過程中散開了,
我看到很多個別零散的契約、通知書,這種情況相當讓人扼腕,
因為很難再弄清楚,那一件檔案的「本來位置」、與其它檔案的連繫了。
業師說過一個比喻,就像好幾條項鍊斷了、珠子散落一地,
不曉得哪顆珠子是哪條項鍊的。
其次,捐贈出去時典藏單位通常會視狀況進行修裱,
各單位的作法不一,也無從比較優劣,
但我個人比較贊同「保留原始折痕」的修裱方式,
不要讓修裱後的契約是「完全平整的」。
契約不是書畫,保留它的摺痕是會有些歷史意義的。
祖傳契約是很好的家族史史料,特別是後代直接捐贈的,
如果有聽祖輩說過什麼掌故,或者還有族人生活在當地,
作一下口述歷史、田野調查,會發現很多有趣的事。
像是已故的田濤老師,曾按照契約等檔案上的地點去實際訪查,
就看到不少現在家族、鄰里的田界畫分,和清代契約記載的一模一樣;
有些老人家還聽祖輩說過以前跟誰誰誰打過官司,結果又是如何,
而檔案上的人名,就是老人家口中的祖輩。
大概是這個樣子。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16-09-20 13:40:00
臺灣的單位會收啊!這種文件總會找到剛好研究哪個方向的人,有的則是不嫌文檔多,不相干的也收,只是他個人希望保存在香港,況且過來一趟費事我哥前段時間興趣在收,結果不知道撞到什麼,竟然護貝起來,有的還護貝壞了!剛好被我看見阻止
作者: Inkthink (墨想)   2016-09-20 13:47:00
護貝老文件...想想就好可怕...(抖
作者: higger (朝鄉而行2016)   2016-09-20 14:08:00
這種東西數位保存就好了 又不是黃金能萬年不滅
作者: verdandy (無聊人)   2016-09-20 15:23:00
數位保存要看方式,沒搞好反而比實體和類比格式容易亡佚
作者: kaoru1992 (黑草)   2016-09-20 16:14:00
簽名檔是怎樣XDDD
作者: capitalofz   2016-09-20 16:56:00
我懂你的簽名檔
作者: jackthegreat (高雄梁朝偉)   2016-09-20 16:57:00
簽名檔就是校長調任以後一時沒切換過來
作者: reinherd (浣熊提督萊茵哈特)   2016-09-21 02:52:00
我認為只要能做好保存 公開 研究, 送到哪裡都可以美國 歐洲的漢學研究機構也行
作者: lovewfsm (為什麼會很炒辣!)   2016-09-21 11:27:00
捐給原po也是個好選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