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秦兼併六國的成功要素

作者: oda2007 (史密夫決戰史密妻)   2017-07-20 16:07:12
這篇是應 Youtien 的相關倡議而寫,主要是為了
實際演練而用。觀點和論證也許掛一漏萬,但基於
以上前提,也就暫且不去管他,留給各位辨正。
1.本人的立場及取態:
是否為臺灣人 —— 否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好感無
中華民國(1912-1949) —— 好感無
華夏文化 —— 好感無
臺灣獨立 —— 傾向支持
以上乃按照<筆戰:明刀明槍>之初稿,在此申告。
推文和回文,仍遵守「迴避臺灣現代政治內容」此
一原則。
2.具體論點:
a.秦兼併六國的性質
秦兼併六國,並非必然性的發展,而是秦始皇及其部下
施展軍事謀略的結果。「一年滅一國」對應在現代就是
希特勒的閃擊戰,其實缺乏政治基礎。故此,後來的滅
秦起義,也以六國遺民反抗秦的形式而展開。
b.秦的成功要點
軍事上說,秦皇嬴政的「奮六世之餘烈」是無法成立的
,至少從昭襄王到莊襄王這段,沒有什麼餘烈可言,反
倒是嬴政負責收拾了前代的爛攤子。
但從政治潮流的方向,反而說得通。商鞅變法的真正意
義,並不在於什麼富國強兵,而是從這以後,秦國的內
政外交,和關東諸侯羣的同步性得到了加強,人家搞變
法,秦國就搞變法;人家玩外交(合縱),秦國也玩外
交(連橫)。甚至有時候,秦國還可以引領潮流——例
如齊秦互帝事件,儘管這沒有成功。
在秦始皇之前,諸國的興衰其實沒什麼規律可循,你方
唱罷我登場,魏國、楚國、趙國、齊國、燕國都主導過
一陣子,後來人亡政息,於是國勢又都變得消沉。秦國
在昭襄王統治後期,也有這種苗頭,如果嬴政沒有繼位
,或者嬴政沒有在有生之年兼併六國,那麼秦國的發展
應該也和以上幾國差不多。
這好比幾個人玩一把桌遊,玩家的水平差不多(他們已
共同鼎立百餘年以上),好牌和壞牌也是隨機的。
那麼,秦始皇為何能於其時成功?留意六國的政治變遷,
他們正好一同陷入了相對的沉寂期。而秦,則研究出了
迅速打倒六國的軍事策略——以黃河天險為軸,先滅韓,
再滅趙魏,而後是楚和燕,最後是齊。滅六國之所以顯
得摧枯拉朽,與其說他們太弱,不如說他們都沒想過會
被秦兼併這可能,於是被打了悶棍,在突然而來的驚恐
中放棄反抗……直到秦始皇死後。
3.補充
暫時先寫這麼多。既是為了演練,具體的論證和史料,
有質問的話,再逐一擺出。
以上。
作者: colchi (柯奇)   2017-07-20 17:31:00
燕太子曾策畫過荊軻刺秦,說沒危機意識似乎不合實情
作者: a6963656467 (a6963656467)   2017-07-20 19:11:00
可否舉出 商鞅變法 再軍事上無用的例證 以供參考呢?我說的清楚一點 若沒有第一代的秦孝公 變法(運營)第二代的 惠文王 連橫 併巴蜀第3.5代 秦昭襄王 滅楚一半 敗韓魏聯軍 長平之戰此等軍事行動上的成功 秦始皇 何以10年之內 滅6國呢因此我不同意您指的 奮六世之餘烈在軍事上不成立的
作者: oda2007 (史密夫決戰史密妻)   2017-07-20 19:56:00
稍後回。
作者: ices (飄鳥)   2017-07-20 20:20:00
先射箭再畫靶吧,意思就是有危機意識就不怕被兼併,進而....在台灣,對很多人來說,歷史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工具
作者: leisesnow (怡然恬適.方得自在)   2017-07-20 21:25:00
燕太子其實幫了大忙,刺殺失敗,秦王大怒,加速滅燕。
作者: EvoLancer (伊地知幸介)   2017-07-20 21:27:00
惠文王處決商鞅 但堅持執行新法很關鍵
作者: ddora (ddora)   2017-07-20 21:38:00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作者: a6963656467 (a6963656467)   2017-07-20 21:44:00
oda先生 我有發了一篇質問給您 還請不吝指教
作者: oda2007 (史密夫決戰史密妻)   2017-07-20 21:56:00
已看到。稍後回。
作者: william2001 (人間似水泊)   2017-07-23 00:33:00
4世或6世沒有什麼意義可言。純脆就是功勞大小,個人主觀上的感受而已。承先啟後沒倒退,也是一種功勞。
作者: as6565as5656 (as)   2017-07-24 18:45:00
秦國滅六國時領土人口都已經是六個的加總了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