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o2 (公雞)》之銘言:
: 看古裝劇突然想到的
: 眾大臣上早朝 跪著齊聲大喊"吾皇 萬歲 萬歲 萬萬歲"
: 如果皇上不爽 遲遲不喊"平身"
: 這樣眾臣子會不會一直跪下去?
: 歷史上真的有發生這種事嗎?
: 換個角度想
: 這樣的跪拜模式 很像是做臣子逼皇上喊"平身"
: 而不是皇上 出自內心自由 而喊"平身"
: 好像對皇上反而有一種強迫的感覺
古裝劇其實也是「劇」,對於各種典禮、儀式細節都跟史實不符。比如「吾皇萬歲萬歲萬
萬歲」這句,在正史上也沒出現,只在戲曲中有。真的「萬歲」是在大朝會結尾時,由在
場的禮儀官唱「山呼」時,由百官齊聲呼應「萬歲」,卻跟現在閱兵結尾時,喊「三民主
義萬歲、中華民國萬歲、萬萬歲」意義相同。而此處所謂大朝會,不是「大型朝會」義。
大朝是古代各王朝在元旦、冬至兩節,召集全體在京官員、王公等舉行的節慶型典禮。朝
中不議事,流程大致如左(各朝有不同):
一、百官集結,皇帝御正殿。
二、百官再拜(跪下之後,磕頭兩次),起身。
三、上賀表(即給皇帝、皇后、太子的新年賀卡)。
四、侍中(官)上殿取旨,百官再拜。
五、傳旨:履端之慶,與公等同之(新年的快樂,與大家共享)。
六、百官再拜。
七、舞蹈(百官跳舞,表示氣氛歡騰)。
八、司儀唱山呼,百官呼應萬歲,唱山呼,呼應萬歲,唱再山呼,呼應萬萬歲。
九、百官再拜。
十、皇帝退朝、百官散場。
全程都會奏樂,場面很壯觀,但皇帝絕對不會說「平身」。原因有二:
一、群臣都是知書達禮之人,拜禮要適時而起,不可以不起,要不然失態。
二、群臣都在廣場上,皇帝在殿內,聽不到(皇帝也不見得看得到群臣)。
除了大朝之外,還有朔望朝。意義類似,但程序較簡單,不會有「萬歲」這個環節。
朔望朝以外,還有常朝。這就是一般意義上的上朝,會議事。此時,百官再殿外朝拜完,
五品以上的高級官員會進入殿內與皇帝奏事,六品以下則在殿外等候皇帝傳召。常朝在唐
代一般是五日一次,但有一些官員每日都要入朝。具體的制度會隨朝代興替而改。
進入殿內之後,一般就是鞠躬行禮,不會下跪。想是因為,孔子曾說:「拜下,禮也。拜
上,泰也。」禮是甚麼,不用說。「泰」大致上是寬容變通的意思,言下之意就是違禮。
另外,周朝時所謂「拜無不答」,這句話是說但凡下拜,受拜者都會下拜答禮,尊卑現於
行禮先後、幅度深淺,但不可不答拜。到了魏晉,高級官員上朝,皇帝都會起立答禮。南
北朝之後,則少有聞。
總而言之,拜、興是有禮儀規範的,不及時起身反而很奇怪。甚至會讓人以為中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