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bxdfhbh (bxdfhbh)
2018-08-28 14:38:22在新石器時代末期(龍山時期),中國出現了幾個大的文化勢力(尚且不能稱之為文明
勢力),各自有各自的地盤。
每個強大的文化內部,又有一些小的子勢力。有人將這種子勢力稱之為“方國”,一般
都有一個中心城市和一些附庸小城市,規模比兩河流域、埃及、古希臘的城邦大得多。
比較出眾的大勢力包括:
中原龍山文化(被認為是華夏):地盤包括河南省大部、山西省南部
山東龍山文化(有人稱之為海岱龍山文化,被認為是東夷):地盤包括山東省全部、江
蘇省北部
石家河文化(舊稱湖北龍山文化,被認為是三苗):湖北省、湖南省
客省莊文化(舊稱陜西龍山文化):陜西省
良渚文化(很神奇地在古書上沒有記載,有人認為是防風氏):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
部
紅山文化:遼寧西部到內蒙古赤峰一帶。
齊家文化:甘肅、青海一帶。
河北省這邊我感覺很亂,到現在還在研究之中,現在有人把河北省的龍山文化稱之為河
北龍山文化,也有人將其稱之為後崗二期文化,其實和中原龍山文化相似度很高。地盤
差不多是黃河以北一直到燕山腳下的平原地區。
另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勢力我就不一一說了,例如內蒙古境內的、四川盆地的、安徽境內
的等等。
中原龍山文化有兩個突出特點:
1、自始至終都有個領頭的強大子勢力,而不像山東等地各個子勢力勢均力敵。
中原龍山文化最早的霸主是山西南部的子勢力陶寺類型。有人認為陶寺遺址對應了堯。
陶寺衰敗後,河南東部的造律臺類型崛起成為霸主。這是一個位於東部邊緣,深受東夷
影響的子勢力,有人認為對應了舜。在造律臺時代,中原龍山文化從石家河文化手上奪
取了淅川地區。
接下來稱霸的是河南西部、嵩山腳下的王灣類型,有人認為對應了禹(剛好鯀的封地就
是嵩山附近的崇地,即崇伯鯀)。在造律臺—王灣時期,中原龍山文化徹底擊潰滅掉了
石家河文化。
2、貧富分化很小,等級制度不突出。
至少從墓葬看,中原龍山文化的富人比起窮人差距并不是特別大,不過多幾個陶制小口
尖底瓶而已。而山東龍山文化的貧富分化極大,富人的墓葬非常有錢,窮人就是一無所
有。三苗的階級制度更是嚴苛,什么等級的人用什么陪葬都有嚴格限制。
在大約公元前2000年前后,發生了一次很大的轉折點,除了中原龍山文化外的各個勢力
都急劇衰敗,唯獨中原龍山文化一枝獨秀,演化成了二里頭文化。
有一種觀點認為當時發生了巨大的天災。同樣的災害導致了歐洲各民族放棄家園南下逃
難,成為了歷史上的“海上民族”。
中原龍山文化因為階級分化不突出,窮人富人同甘共苦、共體時艱,所以抗災害能力強
。其他文化因為貧富分化嚴重、階級壓迫嚴重,導致社會生產力不足,陷入了衰敗。
當然沒有證據證明當時發生了天災,不過二里頭文化一家獨大是事實
另外良渚文化和山東龍山文化的戰爭也是導致雙方衰敗的原因。
良渚文化徹底放棄了家園,全體渡江北上進入蘇北(花廳類型),然後和山東龍山文化
發生了激烈交戰(墓葬中的戰爭痕跡很多,有大腿骨有深深扎入骨頭中的箭簇,有拿對
方的人來殉葬的)。
我猜測二里頭文化統治模式,估計和龍山時期類似,就是各方國向其稱臣的共主。君主
直接統治區域就是直轄的一小塊,其他都是稱臣納貢。
當然我的猜測沒有根據就是了。
在二里頭時期,黃河以北的河南北部到河北南部地區,發展出了下七垣文化。
下七垣文化漳河類型被認為是商朝的祖先。
二里頭遺址三期和四期之間發生突變,估計夏朝就是這個時候滅亡的。具體突變包括宮
殿被焚毀、城外筑起了商人的軍事城堡(偃師商城)、青銅器同位素指紋發生突變等等
。
然後就是商朝(二里崗文化)了。
在商朝的時候,君主會派遣貴族到各個軍事要地駐扎,監視當地各方國的忠誠度。
這種外派的貴族,作為君主的斥候,被成為:侯。
斥候的候和諸侯的侯,我覺得應該是同源字。
當時商朝通知區域內的各地都發掘出過商人的城市。例如山東濟南的大辛莊遺址(出土
過甲骨文)、湖北武漢的盤龍城遺址、江西大洋洲商代大墓等。有人認為這些都是商朝
派到各地進行軍事殖民的殖民者。
接下來就是周人的崛起了。
在陜西省彬縣(即豳,唐朝開元年間嫌豳這個字和幽差不多,改成了邠,共產黨又嫌邠
這個字生僻,改成了彬)、長武縣出土了一些先周遺址,尤其是長武縣碾子坡最有名。
接下來這些人南遷周原,征服了當地的客省莊文化,發展成了先周文化。有人認為姜姓
就是本土客省莊文化豪族。
周代因為有大量的文字記錄,所以我們對其社會結構有了清晰的認識。周人都是生活在
家族里的,家族的家長則是君主的大臣,家長的位置由嫡長子繼承,嫡長子這一脈稱之
為大宗,其他兒子及後代是小宗。大宗作為貴族,必須罩著小宗,小宗則為大宗效命。
小宗之人簡稱為小人。
周人和商人都是文明人,都是有文字的,周原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即周原甲骨。
迄今為止,甲骨文只在四個地方出土過:殷墟、周原、濟南的大辛莊遺址(除一個殘片
外只拼出了一個完整的34字龜甲)、鄭州二里崗遺址(兩片,均為習刻,即老師教授學
生模仿刻字,內容無意義)。
周人征服天下後,把天下的土地冊封給貴族。每冊封一個貴族,就分給他幾族國人、幾
族商人。
貴族到了當地後,作為征服民族,修起城邑,周人家族和商人家族住在城邑里,就是國
人。被征服者生活在鄉下,就是野人。
所有的田地都劃成井字形,每塊田劃成九塊,由野人耕種。其中正中一塊叫做公田,收
獲全部被周人貴族拿走,其他八塊叫做私田,收獲歸野人所有。
野人也生活在自己的家族里,內部自治,周人不管他們內政。野人家族首領地位很高,
甚至可以和貴族乃至周王室通婚。
作者:
nerevian (I GET YOU)
2018-08-28 14:42:00把周人商人等等對立起來看作民族的說法很怪最基本的民族辨識依據 語言文字 很明顯他們文字相通 而周代商的過程也未出現字詞的波動 而因象形文字的特殊性字詞未有大的波動說明語言未有明顯變化比如阿卡德人取代蘇美爾人的過程 雖然阿卡德人蘇化 但從文字上能看到文化更替的波動 或者更明顯的例子漢字外傳
作者:
Leooson (吼吼吼)
2018-08-28 15:04:00記得井田制 老師對我們說這是儒家的理想 不是真的?
作者:
ccyaztfe (best_troll_tw)
2018-08-28 16:03:00天災我猜應該是指大洪水吧? 記得幾乎各個文明都不約而同提到大洪水傳說
以前水利防洪不發達,下個大雨淹了也是家常便飯,不必然一定有全球性的大洪水災難
而且當時人類聚落都要找非常靠近水源的地方河水旁邊算是前幾名的選擇
農耕民族因為要灌溉一定得靠河,對洪災必然有所恐懼,你倒是要看看非農耕民族是否也有類似的大洪水傳說
作者:
HAHAcomet (值得信任的彗星å°å¤©ä½¿)
2018-08-28 22:28:00連西南苗族都有洪水傳說了
台灣原住民要看什麼族,東部阿美族等已經會種水稻他們有洪水傳說也有渡海傳說,兩個還混在一起有的部落還有火山爆發淹溫泉的傳說
作者:
sdd5426 (★黑白小羊☆)
2018-08-29 00:43:00這些東西感覺也挺有意思的 可是歷史課本根本沒提到我第一次接觸中國上古史是學校請一個俄國人來演講 可惜她口音太重聽不太懂網路上查一查感覺資源也少 不知道有什麼對於這方面的研究或書籍?
作者: Zsanou 2018-08-29 00:50:00
推上古史
作者:
snocia (雪夏)
2018-08-29 14:20:00阿美族本來也不是農耕民族,只是接觸荷蘭人與漢人的時間和西部平埔族幾乎同時,快速轉型成農耕為主而已
作者:
takura (三æˆ)
2018-09-03 09:04:00看上古部落史也不錯,期待有更多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