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shuang (竹碳烏龍)》之銘言:
: ※ 引述《a46911a149 (a149)》之銘言:
: : 大家對對歷史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少的狀態與原因有什麼看法呢? 或是不這樣認為呢?
: 對岸有一本小說叫做明朝那些事
: 有一本很有名的叫做萬歷十五年
: 在台灣所謂的史被歸類成一個很嚴肅的事情
: 你必須很嚴謹很審慎的看待
: 你講的東西對不對不重要,重點是大老怎麼說
: 你可以去看看前面的文章,蠻多位網友基本上
: 都缺乏自己的想法
: 開口就是XXX怎麼說,或是你很可笑XXX都說不是了
: 簡單的說你就算有時光機回到過去拿錄影機攝影錄音,確認
: 和主流的講法不符時,那麼就是XXX怎麼說為準
: 台灣學史的基本上都越走越死弄個小圈圈,而對史有興趣的
: 蠻多都去對岸了,看文筆會發現有不少所謂的網路小說家
: 是台灣跑出去的
究竟歷史是不是只有歷史學者才有權威公正性
抑或網路小說家或一般小說家所創作的歷史小說是否靠普
我覺得都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記得多年前李敖跟中研院的戰爭
中研院三名研究員被李敖指控論文抄襲
李敖並非是典型的學者,但卻是公認學問淵博很有考據精神的歷史研究家
他的指控究竟能否相信?抑或是學科體制內與體制外的認知差異呢?
三國志也是加上裴松之考證的注而擴充完整
而饒是二十四史正史記載,其中也有錯誤或失真的地方
而地方的文獻材料或如筆記小說,在以前都有參考價值
歷史真實與虛構之間,真如千絲萬縷難以說清
萬曆十五年我也看過,後來的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
更讓人深思史料的建構與史事始末的推敲,是否大量現有文獻堆疊出的就是真實概況?
這種"心理史學"算是後設的不驗自明嗎?
若是固然好,若不是或有不確定處,又讓人感嘆那何者才能真正叫人相信?
回過頭來,大抵而言我認為一般網路的歷史小說或現在市面上的歷史改編小說
多半還是很多加料或史書沒記載的部分
不然如懿傳雖很多都是考究史實,然而中間大部分劇情依然是後人拼湊或擘劃出的
我個人認為,那些改編的歷史小說依然有其魅力
在大中華圈依然有他固定的行情跟市場,因為歷史人物跟事件總是迷人
我們不介意有更多數十個上百個類似或不一樣的版本出現
讓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回味這些令人心神嚮往之的古典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