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這個民族發明,其實也是近代的再發明,大體上是那些革命黨人為了排滿而編的,
在湖南民族主義者裡面,毛澤東其實也是其中的一個文青寫手(笑
不過真正把漢人這種排滿的小共同體變成廣為人知的應該是章太炎,在那個時代的
革命黨人其實有很多都是從王船山、顧炎武那些明末的思想家取得理論正當性,為了
排滿而重新編輯了漢族這個小共同體。
不過,在當時的保皇黨,如康梁等人,它們採取了另外一個大共同體的途徑,也就是
所謂的大中華民族(漢滿蒙回藏)的民族發明。
這當然是有政治上的考量,畢竟要維持滿清本來的版圖疆域,如果是以排滿的方式,
那麼勢必會連帶失去圖博、東突厥斯坦、蒙古這些依賴滿族才能維持複雜同盟關係的
領土,不過保皇黨人有沒有這麼深謀遠慮就不是我能夠討論的問題了。
而後來的中華民國(北洋)與中華民國(黨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承接了當時所發明
的大共同體,加入了國際體系。
但這個大共同體本來就不是一個健全的民族發明,甚至連普通話(國語)的普及都是
20世紀中葉的事情,因此在大共同體邊境,老是在鬧反抗與獨立。
元清非中國論,只不過是一種脫離大共同體民族發明的還原而已,說真的,如果要比較
深刻的理解歷史(往昔人類活動紀錄)
最好還是把這些後來才建立的共同體邊界丟掉,會有比較真切的討論。
不然光是一個成吉思汗到底是中國的英雄還是蒙古的英雄就要吵個沒完沒了,
而當你把成吉思汗的歷史成就,當作中國歷代以來版圖最大的帝國的創業英雄。
就會發現,文天祥怎麼變成反抗中國有史以來版圖最大帝國的叛將了。
這不是很荒謬嗎?讀歷史不應該是這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