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點魏晉南北朝的書,一直掌握不了「部」的概念。
如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其祖父拓跋什翼犍過世後,其地由前秦符堅派劉庫仁、劉衛辰掌管。
劉庫仁出生於「鮮卑」獨孤部。
維基百科:獨孤部為匈奴分支,後加入鮮卑,並與拓跋氏通婚,成為鮮卑貴族。
劉衛辰則屬鐵弗部。
維基百科:鐵弗部漢代末期南匈奴的一個部族,被認為是匈奴人和烏桓人、鮮卑人的後
代,又稱雜胡。始祖為南匈奴右賢王去卑,其子誥升爰成為鐵弗部的始祖。
另一支部族則加入拓跋部,成為獨孤部。
二者皆是匈奴族後裔,但一個「加入」鮮卑,一個則成為另一「民族」(?)
又如拓跋珪的母親所屬的賀蘭部,據維基百科,賀蘭部的後代,形成契丹部落的主幹。
而書上又載,當西元一世紀,北匈奴西遷時,鮮卑徙居大漠南北,盡有匈奴故地,匈奴人
留居漠北者十餘萬落,接自號鮮卑。
感覺「部」是「民族」或「國家」為更基礎且實在的單位。
「部」可對不同的民族認同,如本屬匈奴後加入鮮卑。
或衍伸出新的民族或部族,如本屬鮮卑,後衍伸出契丹。
又或者「部」及「民族」及「國家」,本是不同的概念。
所謂的民族其實比較接近「部落同盟」?
試圖理解遊牧民,猶如霧裡看花。@@
可能是因為現在的觀念在其中作祟。以今律古沒辦法接近歷史的真實。
不知道有沒有人可以聊聊?
或有什麼推薦的書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