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一戰結束百年︱斐迪南大公為何會遭斯拉

作者: sanae0307 (戰艦神通)   2020-11-21 18:53:38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22838
澎湃新聞
塞拉耶佛事件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聞名,形成強烈反差的是,當事人默默無聞。在公
共輿論里,斐迪南大公是一個臉譜化的反派,除了欺凌弱國塞爾維亞,大眾對他所知不多。
其實斐迪南在私下裡隨和,為人正派,愛上了家境貧微的妻子,對她極度寵愛,屬於絕種的
痴情好男人。於公而言,他勤於政務,能力中上等,雖然才智並非一流卓越,但也足夠勝任
統治者的角色,管理龐大的帝國。
15個民族,繫於君主一身
奧匈是一個古怪的政治實體,是各方政客協商談判的產物。弗朗茨·約瑟夫皇帝(Franz Jo
seph I,1830年-1916年)經歷了1848年革命的震盪,1866年普奧戰爭的敗績後,被迫賦予
匈牙利自主權。奧地利和匈牙利有各自的國會、首相和法院,外交內政的重大決策需要兩個
政府共同商議。
學者克里斯多福·克拉克打了一個比方,奧匈像是個雙黃蛋,維也納和布達佩斯是兩個核心
,周邊的十多個小民族仿佛蛋清,哈布斯堡君主製作為外殼,起到保護作用。
奧地利的國家觀念形成得比法國要早,法蘭西直到大革命期間才有了祖國的概念。因為法國
的土地連成一片,江山大河為自然疆界,身處其中的人感受不到祖國的存在,就好比魚先天
生活在水裡,感受不到水的存在。
奧地利不一樣,它的版圖不規則。哈布斯堡家族從中世紀起開枝散葉,通過征伐、分封、聯
姻等手段,把零碎的采邑整合到一起,名義上奧地利還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哈布斯
堡家族同時兼管匈牙利、波西米亞等國,如此複雜的國家機器,風俗各異的族群,只能通過
君主制的紐帶來維繫。
...
近代哈布斯堡家族徽章,每一塊紋章代表一塊封地,雙頭鷹為家族標誌
更為艱險的是,弗朗茨皇帝缺乏保守黨和教士兩個傳統右派盟友,前者因為政黨選舉不發達
,未能壯大,後者受制於奧匈的特殊國情——境內有東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東儀天主
教眾多派別,稍有不慎,教派摩擦的小火苗點燃為燎原烈焰。因而奧匈雖有君權神授的,天
主教會卻沒有特權。
法蘭西無論在帝制還是共和時期,信天主教的法蘭西民族都占據絕對的主體地位,而奧匈的
第一大族群,日耳曼人僅占總人口的23%。其中極端的民族主義者厭棄文弱的哈布斯堡,希
望併入鐵血的德意志第二帝國,東正教的斯拉夫人則心向俄國、塞爾維亞。
19世紀末,奧匈占領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省份(以下簡稱波赫)後,採取了溫和漸進的土地
改革,解放了4萬多名農奴。200所小學拔地而起,讓塞爾維亞的兒童念得起書。政府投資建
設交通網,引入技術最先進的山地鐵路,班傑明·卡羅伊總督任職時期(1882-1903年),
波赫的工業產值位居巴爾幹半島之冠。
司法公正、經濟自由化與開明專制構成了維也納的統治基調。一個生活在哈布斯堡治下的塞
爾維亞人或許沒有積極公民權,但收入、教育水平要比生活在塞爾維亞王國更高,羅馬尼亞
人、保加利亞人亦如是。
開發巴爾幹的邊疆政策,客觀上推遲了議會民主制,塑造了大眾托利主義。這種政治理論強
調,普羅大眾看似粗野難馴,實際上忠厚可靠,是潛在的保皇黨。因為樸實的農夫對貴族有
先天的尊敬,不像維也納的市民,腦袋裡想著「平等」「博愛」這些虛偽的西方自由觀念。
奧地利的中產階級富庶已久,進而謀求參政權,外省的臣民靠中央的政策剛過上好日子,對
皇帝感恩戴德都來不及。1848年革命的失敗就是克羅埃西亞人組成的軍團,平定首都的起義
市民。
1909年斐迪南訪問匈牙利的時候,附近農民跑來觀看皇家威儀,卻被當地警局隔得遠遠的,
大公非常不滿。1914年他視察塞拉耶佛,特意叮囑不需重兵戒備,不設立隔離線,顯得親民
隨和。也正因把守不嚴,刺客普林西普得以近距離射殺斐迪南夫婦。
圍觀群眾看到尊貴的王子慘死後,憤怒地把普林西普揍了一頓,充分表明了波赫人的保守立
場。哈布斯堡的君主不僅是奧地利人的皇帝,也是捷克人、波蘭人、克羅埃西亞人諸弱小族
裔的保護者。15個民族的共同體,繫於君主一身。捷克斯洛伐克的國父愛德華·貝奈斯,在
1908年說:「如果有人預言奧匈帝國瓦解,我根本不信。」
...
弗朗茨約瑟夫皇帝
晚清的立憲派遲遲不反對帝制,基於同樣的理由,宣統溥儀在中原是漢人的皇帝,在藏地是
活佛的供養人、在蒙古是大可汗,維持秋海棠的版圖離不開愛新覺羅家族。
然而君主制的缺點和它的優點同樣明顯,國王再如何高貴,畢竟是血肉之軀的凡人,他有各
種缺點會犯錯。理論中君主制的神聖之美,照進現實里卻是庸俗的豪門恩怨,中國的詩人勸
誡「一入宮門深似海」,作為歐洲最古老的王室,哈布斯堡的尊卑等級最為森嚴,斐迪南大
公的人生悲劇就源於此。
末代王室里的苦情夫婦
弗朗茨屬於少數因伴侶而知名的男性(例如胡蘭成,借著張愛玲才有名氣),許多現代人知
道他不是因為他締造了奧匈帝國,而是他娶了茜茜公主,這場婚姻並不幸福,茜茜公主在18
98年被無政府主義者刺殺。夫妻只育有一個兒子,魯道夫在皇家狩獵場暴死,很可能是殉情
自殺。弗朗茨的兄弟馬克西姆連跑去墨西哥稱帝,卻被起義者槍斃,弟媳因此抑鬱成疾最後
失心瘋。
他妻子的侄兒,巴伐利亞的路易也是個瘋子,他從監護人處逃跑,和趕來的僕從打鬥,結果
兩人掉進河裡淹死。第二個侄兒奧托生性放蕩,感染梅毒而死,妻子太恨他,以至於死前沒
有相見。弗朗茨還有個侄女,在一場宴會裡,她的衣裙被未熄滅的菸頭點燃了,被活活燒死

哈布斯堡王室充滿了悲劇。
魯道夫太子死後,王儲從旁系裡挑選產生。斐迪南大公是第三個侄子,品行端正,勤勉努力
,但偏偏愛上了一個門不當戶不對的女人。當訂婚的消息傳來後,老皇帝嘆息道:「連這件
事也不能饒過我麼?!」
大公夫人索菲·卓德出身低微,來自一個衰落的捷克貴族家庭,父親是低層外交官,家庭窮
苦以至於無法提供豐厚的嫁妝,讓女兒嫁個好人家。索菲在20歲的時候,去伊莎博納公主家
裡當女侍官,卻在那裡邂逅了全國最有前途的男人。
索菲個子高挑,美貌大方,很快就迷住了斐迪南大公。按照規矩,哈布斯堡王室只跟其他王
室通婚,爵位差一級就有失身份,卓德家族連侯爵都不是,沒有聯姻的資格。倆人保持了一
年之久的秘密交往,地下戀情公開後,宮廷遭受的衝擊相當於一場地震,弗朗茨反對這門親
事,威脅利誘軟硬兼施。
索菲·卓德
道德鬆弛的人在這種情形下,會娶一個包辦婚姻的妻子,再和情婦秘密來往。斐迪南因其天
主教信仰,堅持明媒正娶,表示寧願放棄江山社稷,也不願放棄心愛女人。早死的母親遺傳
給了他肺結核,病情加深了宗教的熱忱。義大利的共和派曾擔心,虔誠的斐迪南繼位後,會
攻進羅馬,恢復教皇的權勢。
1914年春斐迪南病重,醫生預測84歲的老皇帝會活得比他更長久。維也納的王公貴族,政黨
名流覺得他命短,所以懶得巴結。如果斐迪南大公躲過病魔和刺客,順利登基,索菲的婚姻
問題勢必造成憲法危機。
老皇帝勉強同意了侄子的婚事,儘管索菲成功當上新娘,但無法當上王后,她沒有王室資格
,所生的孩子也不能繼嗣王位。夫妻受嚴苛的宮廷禮儀限制,大公夫人不能與丈夫同坐皇家
金輪馬車,看戲的時候,不能一起坐在皇家包廂。也不能出席外交場合,索菲的身份地位不
配接待外國王室、總統的規格。
...
斐迪南夫婦的結婚照
維也納的上流社會對她百般排擠,按照宮廷舞會的出場禮儀,每個男性都依照爵位品秩,邀
請級別相稱的貴婦人,一同走過紅毯,但索菲卻不得不獨自一人最後出場,沒有哪位紳士願
意陪伴。
這段婚姻深刻影響了斐迪南政治上的交友,跟他關係親密的總參謀長康拉德、德皇威廉二世
,都尊重索菲夫人。塞拉耶佛事件剛發生,兇手還未查清之前,小道報紙說,王儲陰謀篡奪
伯父的王位,和德皇勾結瓜分奧匈帝國,奪取波蘭、威尼斯,然後交由他兩個兒子分別統治
,而奧地利本土則割讓給威廉作為報酬。刺殺行動是維也納情報機構做的,以制止上述陰謀

這種大膽荒唐的猜想,反過來證明了兩件事:一、斐迪南大公在奧地利高層矛盾重重,二、
他和德皇關係親密。一戰之前,歐洲列強的外交或多或少要借用君主間的私人渠道。威廉二
世的性格酷似今天的川普,口無遮攔、不拘禮法。1908年11月,德皇陪斐迪南在多瑙河邊打
獵,從此之後,兩人來往頻繁起來。
在奧地利的美泉宮,索菲被安排在長桌的最下端,位於所有女大公之後,遠離丈夫斐迪南的
座位。而在柏林的波茨坦,威廉巧妙地安排多張小桌,避免夫人和爵位高的貴族坐在一起,
又沒有破壞宮廷規矩。大公夫人在德國享受到了禮遇,後來威廉二世前往維也納進行國事訪
問,也總是去拜訪她,處處表示尊敬。
1914年斐迪南大公訪問塞拉耶佛的動機,免不了這種私人因素,他想使妻子得到應有的尊榮
。波赫是新征服的地區,不必嚴格遵守奧地利的繁文縟節。
斯拉夫的友人,死在斯拉夫極端分子手裡
19世紀末,奧匈境內最國際化的城市不是維也納,而是塞拉耶佛,邊疆的族群多元化超過了
首都,其市長職位還由一個穆斯林擔任。貝爾格勒聲稱對波赫擁有主權要求,但這塊土地上
生活著眾多族裔,塞爾維亞人只占人口的四成。
普魯士崛起後,哈布斯堡王朝的力量退出了德意志,比以往更加需要巴爾幹,雙頭鷹從西方
轉頭望向東方。在普法戰爭的同一年,俄國將軍羅斯季斯拉夫·法捷耶夫說,要前往君士坦
丁堡,先經過維也納。
《好兵帥克》與協約國的報紙,孜孜不倦地渲染奧匈的霸權野心,在位的皇帝弗朗茨面相和
善,年高德劭,怎麼看都不像是好戰分子,於是妖魔化的對象轉移到斐迪南大公。
沒有比這更不符合事實真相的說法,斐迪南對斯拉夫人極其友好,反對兼并波赫。帝國內部
,真正倚強凌弱的是匈牙利,它實行了奧地利人敢想不敢做的語言同化政策。匈牙利的主體
民族馬扎爾人只超過人口半數多一點,斯洛伐克人、羅馬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說著各自的
語言。19世紀末,匈牙利政府強迫他們學習馬扎爾語。從教育到求職就業,一系列歧視性法
案出台。歷史表明,一個弱小民族翻身之後,往往不是尋求平等,而是壓迫其他更弱小的民
族。沙皇俄國是各民族的大監獄,匈牙利則是各民族的小監獄。
...
1914年之前的奧匈版圖,藍色為奧地利部分,青色為匈牙利部分,黃色為波赫
部分有識之士策劃,各民族脫離匈牙利的牢籠,聯合起來組成南部斯拉夫,維也納、布達佩
斯之外,克羅埃西亞的首府薩格勒布成為帝國第三個政治中心。斐迪南是「大伊利里亞」(
克羅埃西亞在羅馬帝國時期的古稱)計劃的擁護者,他和克羅埃西亞人同樣信奉天主教,而
且克羅埃西亞在1848年革命效忠於王室。
1906年斐迪南擔任軍隊總監察長,他委派聰慧的布羅西少校為私人副官,延攬了各族精英。
布羅西給大公建立軍事檔案館,國防重要文件和外交軍事情報,都要在此備份。檔案室的雇
員起先有兩個,後來增加到14個人,跟皇帝檔案室規模差不多。
1905年巴爾幹局勢動盪,奧賽關係緊張,斐迪南大公秘密添加了一項作戰方案。如果匈牙利
繼續冥頑不靈,奧地利假裝跟塞爾維亞敵對,以戰爭緊急為由,派兵占領布達佩斯,扶植一
個順從的政府。
對匈牙利的敵意來自於軍費問題,按照憲法,匈牙利人有權過問議會開支,他們展現了精巧
的議程操縱手段,屢次擱置擴軍方案。在一次財政分配,議會獲得兩億克朗的結餘,撥給文
官二千萬,鐵路職員二千萬,留給軍官的只有900萬。
1912年,奧匈僅花費2.6%的國民凈產值用於國防,低於歐洲任何一個國家,每年徵兵人數少
於法國、德國。很多低級軍官薪水微薄,討不到老婆。這樣的軍隊怎麼可能有戰鬥力?
軍方成為各個機構里,反匈情緒最旺盛的一個。斐迪南積極為爭取軍費,留下了鷹派的印象
,一戰中奧軍的總參謀長康拉德也是他一手提拔的。他們在親德、反匈一系列議題達成共識
,康拉德是少數尊敬索菲夫人的高官。
兩人最大的分歧點在海軍,斐迪南為治療肺結核,去海濱度假修養。眺望藍色的亞得里亞海
,籌建海軍的念頭油然而生。他在1892年花了十個月的時間週遊世界,認定奧地利的前途在
於亞非拉的商業投資,對海外利益的追求,使得奧匈加入了侵華的八國聯軍。
對海洋的興趣是威廉二世和斐迪南的共同點,德國督促盟友加強海防,1914年在戰爭前夕奧
匈修建完艦隊,規模僅達到義大利的一半。因為弗朗茨皇帝對海軍不了解,也沒興趣了解,
他的衣櫃里沒有一套海軍禮服,卻裝滿了陸軍禮服。康拉德的眼光完全放在大陸上,每次財
政緊張的時候,總參謀長毫不猶豫地縮減昂貴的海軍。
...
一戰前歐洲的兩大陣營,實際上義大利和奧匈有意識形態和領土糾紛,斐迪南興建海軍就是
為了提防這個鄰居
他渴望跟鄰國打一場小規模戰爭,提高士氣。19世紀奧地利吃的敗仗不多,只有兩次,受損
也較小,但足夠恥辱。對勝利的渴望促使康拉德走向強硬的軍國主義,跟斐迪南的溫和路線
分道揚鑣。
在吞併波赫問題上,斐迪南謹慎地主張緩和。他甚至邀請美國政治學教授,來了解聯邦制的
運作模式。幕僚們提出一個更為大膽的合併計劃,奧地利把國內的南斯拉夫人分給塞爾維亞
,把羅馬尼亞人分給羅馬尼亞,再和這兩個國家組成聯邦,仿照薩克森、巴伐利亞和德意志
帝國的關係。在一個最激進的計劃里,國家改組成包含15個成員國的「大奧地利合眾國」,
實現15個民族的徹底平等。
然而這個夢想永遠不可能實現了,1914年斐迪南大公出訪波赫,安撫民眾。塞爾維亞的極端
民族主義者決定除掉他,奧匈少了這個穩健派,波赫的塞爾維亞人必將失去庇護者,倒向貝
爾格勒。朝鮮的安重根也是懷著類似的打算,刺殺了日本政府里溫和的伊藤博文。
...
6月28日,刺客普林西普射出了兩顆改變世界的子彈,打死了斐迪南夫婦。這個日子實在不
吉利,6月28日是中世紀科索沃戰役的紀念日,對塞爾維亞的意義相當於獨立日。時間往前
推14年,斐迪南在這天簽署文件,跟索菲成為合法夫妻,同時也放棄了子女的權益。再過五
年後的這一天,奧地利戰爭失敗,簽訂屈辱的《凡爾賽條約》。
……
另一個觀點看奧匈與大公,跟協約國妖魔化的不一樣
很多人說普林西普是反抗侵略者暴政的英雄
可是這篇文章裡面的波士尼亞人好像不這麼認為,不然為什麼看到「侵略者」被殺卻要憤怒
的痛扁「英雄」?
作者: Alica (Torsades de Pointes)   2020-11-21 20:05:00
很多人也只有塞爾維亞人吧 波赫和克羅埃西亞本來就不同觀點普林西普在塞爾維亞有銅像紀念 怎麼不擺在事發地? 想想便知
作者: Yenfu35 (廣平君)   2020-11-21 20:19:00
請問原po,你上面那一整篇文章是自己構思出來的,還是另有出處?若是另有出處,請將「原始連結」和/或「作者及書名及/或文章標題」一同列出。
作者: KasmirLo (科科科~)   2020-11-21 21:44:00
記得跟魯德維二世一起被發現溺斃的不是一個醫生嗎而且他們是死在湖裡
作者: moslaa (萬變蛾)   2020-11-22 08:14:00
轉來的文章不錯。針對文末的問題,這是歷史解釋反映當代政治需要的問題這首先要釐清現在的波士尼亞人怎麼看奧匈帝國當時跟現在本來就兩回事當年德奧合併時,維也納市民也是夾道歡迎德軍入城如果當時希特勒在維也納街頭被人槍殺,兇手大概也會被痛扁
作者: a46911a149 (a149)   2020-11-22 12:19:00
推個
作者: jackliao1990 (jack)   2020-11-22 15:47:00
那個時代民族主義浪潮已經不可抵擋 並不是一個人改革 少數民族就會接受 人家鐵了心不想跟你同一國做再多討好平衡措施都為時已晚最佳解是搞邦聯,聯盟,國協 同國必定解體
作者: time3Q (緣分落地)   2020-11-22 21:10:00
不錯的文章
作者: GermanNavy (剛射了三發在金剛肚子裡)   2020-11-23 23:27:00
大奧地利合眾國感覺很有歐盟概念
作者: takanasiyaya (cloud)   2020-11-28 11:43:00
奧匈解體就是19世紀多民族國家的下場,民族國家配民族主義太速成了。但是奧匈解體導致整個東歐全部變小國而被蹂躪糟蹋也是一種悲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