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si9507121 (Corydoras)》之銘言:
: 為了解決土司割據,達到徹底統治少數民族的目的
: 從明成祖開始,中原王朝就逐步在推改土歸流
: 按照維基百科改土歸流條目的說法
: 改土歸流通常是先由大的自治體(如先土府,後土州)開始
: 並且在有利的時機發動(如土司家族絕嗣,或是發生內亂甚至叛亂失利被鎮壓後)
: 透過以上手法,明清兩朝成功的取消了湖南、貴州、雲南等地
: 絕大多數的土司建制
: 可是,小弟覺得很奇怪,既然這套手法獲得了成功
: 為何明清兩朝卻不會想對藩屬也比照辦理??
: 像是先用推恩眾建等手段在一些藩屬國(如朝鮮)君主更迭時
: 拆解成多個互不隸屬的政權,然後再將其降封土司化
: (如將朝鮮王國分拆成漢江(京畿)、江原、慶尚、忠清、全羅、平安、咸鏡和黃海等政
權
: 然後讓李氏宗室以公爵的名義統治這些地區,再逐步土司化)
: 或是趁藩屬國內亂時(如越南發生莫氏竄位、鄭阮分立時)分拆其國降封
: 或直接派兵介入,扶持一個或多個傀儡君主作為土司
: 甚至一些特別弱小的藩屬(如琉球),
: 更是可直接併吞派流官治理或將其土司化
: 請問各位,明明明清兩朝都有過強盛期
: 為何這兩朝的皇帝卻不會想著趁國勢強大的時候
: 在改土歸流時連藩屬國一併降封?
玩過歐陸風雲的人都知道,朝貢體系裡面,朝貢國越多,天命就越強啊
而且非主流文化會有額外的叛亂懲罰,增加行政開支,變相降低收入,還不如放出來做附
庸國,他們自負盈虧,我們自己坐著收保護費,豈不美哉?
(哪裡不對
雖然遊戲是遊戲,但是也能反映了古代政府對於統治區域的行政管理界限
吞併一個省份是像填色一樣愉悅,但實際上你行政力量的投射範圍,是像樹枝一樣,並且
必須依賴發展成熟的城鎮作為節點進行投射
所以明朝對於西南的統治,是支節狀而非片狀的,越遠離漢人城市,行政成本就越高
而委任管理,對土司以頭銜官位和優惠的貿易條件交換他們的服從和稅金,並派駐藩王駐
紮看守,就成了當時環境下的最優解
同時,明朝使用實土衛所進行實質意義上的殖民,只不過是對未確實控制的內陸地區進行
明朝利用衛所制度的特殊性使得這些實土衛所成為了兵農合一且行政管理費用較低的殖民
定居點
唯一的問題就是因為戶籍捆綁的關係而使得衛所兵素質會越來越差
改土歸流能成的地方,原因無他,就是騰籠換鳥已經完成,衛所的人口比當地的土司人口
要多,自然就能派駐流官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稅收
以西南的情況來看的話,改土歸流其實得不償失,因為緬甸在明代初期就崛起,後期還有
暹羅,邊境衝突多是自然且可遇見
而這類衝突多發的邊境地區,以武官帶兵駐守,直接軍政一手抓的方式是方便且好管理
你派駐內地過去的文官,那就真的是一手抓瞎,不是容易得罪土人被吊,就是被土司軍頭
直接架空,完全失去了派駐流官的意義
至於朝鮮和大小琉球,其實道理也是一樣
附庸國不需要行省級別行政成本,只需要處理朝貢事務和檢查他們是不是騙貢
有必要的時候還能征調他們的士兵
最最重要的,平白多出幾個省份的士子來考科舉爭名次,中原江南的士子怕是要全體暴動
錢是最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也是制約政策方向的最大力量,其次,開疆拓土是要看需要
清朝設置伊犁將軍,最大原因就是因為出了噶爾丹這個威脅清廷蒙古大汗頭銜的人,所以
他們必須設置一個像安西都護府的軍政機構對新疆進行壓制
那朝鮮琉球呢?放著在那裡沒甚麼事,他們內亂也會自己解決,解決好了,又會乖乖上表
報備,沒必要徒增成本